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作回眸)克服教学中的“优生中心化”倾向  /心态阳光006

(2012-11-30 19:40:17)
标签:

23年前旧作

优生中心化

迄今仍存在

教育

分类: 话说教育

    这是本人一篇早在23年前发表于《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23年后的今天再看我们的教育似乎还是这么个问题,只是现在多了些口号而已。故挂在本博,供同仁思考。

克服教学中的“优生中心化”倾向

 心态阳光006

“优生中心化”倾向是把优等生作为教师的注意中心,从优等生出发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倾向。它以牺牲多数学生的正常进步和提高为代价,来换取部分学生的“冒尖”,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因素之一。

优生中心化的具体表现是:(1)教师在备课时,教学要求的确定,教学进度的安排,教法的选择,教案的设计,只考虑优等生而很少考虑中差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2)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只注意调动一部分优等生的积极性,以一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为满足,而把占多数的中差生撇在一边。以学生为主体实际上只是以优等生为主体。(3)布置课外作业总是按照优等生的水平来规定作业量和作业完成的时限,作业量过大。中差生的课业负担常常超负荷,有的不得不靠抄袭来应付检查。(4)在批改作业时,给优等生以种种优待,精批细改,而对中差生的作业则草率了事,甚至于不批不改。(5)课外辅导只考虑给优等生怎样的特殊照顾,不惜“开小灶”,加“特殊餐”,而不考虑对中差生采取什么有效措施。(6)在总结评价学生的时候,津津乐道于优等生的成绩、优点,对他们的缺点则注意得不够;而对中差生,特别是对差生往往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不注意发现他们的“进步点”和“闪光点”。

教学中的“优生中心化”倾向在学生成绩差异悬殊的班级中可能有,在学生基础普通较好或普遍较差的班级中也可能存在。

要防止教学中的“优生中心化”倾向,首先必须端正教育的指导思想,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和质量观,真正认识教学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合格率,真正把转变一个差生看得与培养一个“尖子”同样重要。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教好的,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才不会因学生基础差而嫌弃他们,而不厌其烦地去探寻教好他们的最佳方法,就会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相融,做到“教者乐教,学者乐学”。第三,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特别是中差生的神色表情,了解他们的听课情绪,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知识传递的容量。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同样要重视中差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必要时,可对中差学生的作业实行精批细改。在课余时间,应当多到学生中去走走,经常找学生聊聊,以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老师有些什么要求,以便及时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的调节。第四,创造全体学生都有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不要占得太满,更不要把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学的材料都拿来由教师一手包了。课堂提问的设计要紧扣重点、难点,言简意赅,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地去阅读、去思索、去练习、去操作。讨论问题不要老是让一部分优等生发言,可以多采用同桌议论或前后桌四人组成的小组议论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布置作业也不要一刀切,可以分必做题、选做题两类,使大家都有信心,各有所获。对于一部分学有困难,一时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帮助他们“填平补齐”。总之一句话,就是要胸有全局,面向全体,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刊载于《中国教育报》19898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