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 与 驴   /心态阳光006

(2012-06-21 16:15:33)
标签:

教育

丢弃思考

直觉代思维

条件反射

把人变驴

杂谈

分类: 话说教育

 http://s14/middle/8e56f284gc37ba724398d&690与 驴   /心态阳光006" TITLE="人 与 驴   /心态阳光006" />

人 与 驴

心态阳光006

如果我说,先前有个人,后来变成了一头驴。你肯定不会相信。而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却确确实实在做着“让人变驴”的事。

人与驴的区别在哪里?在于人有智慧,会思考,会动脑筋想办法把想做的事情做好;而驴则不会,但它可以通过训练,学会按照人的指令,凭借条件反射完成人布置它的任务,如拉车或拉磨。

所以,训练驴的时候,需要设定一些简单而有规律的特殊指令,包括吆喝和暗示动作,教驴子合着人的指令练习直行,练习转圈,通过无数次的循环往复后,驴渐渐地便形成了条件反射,于是只要人给个指令,它就会乖乖地完成给予安排的工作。

而今的学校教育,难道不也如此吗?教育原本的职能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增长智慧,变得聪明起来。可实际呢?我们看到的是让学生几乎喘不过气的高密度的解题训练,无休止的重复劳动,知识在以同一种形式无数遍地重复着。把本该通过理解来掌握的东西却以死记硬背来加以落实,把本该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完成的任务变成只需要凭条件反射来加以实现。这与训练驴子拉磨有何区别?

从高考、中考的导向上看,各学科试卷讲求的是知识的覆盖面,题目太多太滥,学生无暇思考,比拼的不是思维的效度与质量,而是解题技巧掌握的熟练度、条件反射的灵敏度。而这些不正是驴也可以练就的技能吗?

训练的高密度,题目的超限量,使学生丢弃了思考的习惯,让直觉代替了思维,变成了解题的机器。而当这时候,人与驴子还有什么区别呢?

 前些年,许多地区曾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中考,结果总是大多数教师不能按时完卷。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教师水平不若学生?显然不是,而是因为学生在长期的做题训练中变成了解题的机器,变成了只凭直觉和条件反射进行答题的机器,而大容量、高密度的试题正适合了“答题机器”的条件反射的节奏,他们擅长了回忆,擅长了知识的复现,擅长了运用直觉,而我们的试题大多数恰恰也不需要动脑筋进行有质量的思考。

为了不把人教成驴,还得从改革考试入手,减少题量,留足开动脑筋的时间,给足释放智慧的空间,以培养思维习惯和提高思维质量为要务,还其人的本能,保其人的本性。果能如此,“让人变驴”,庶几可免。                                                                          2012.6.21.于雅士阁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挺有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