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此时没有行情?

(2013-09-02 00:27:08)
标签:

pmi

题材概念

创业板

自贸区概念

地量

股票

分类: 股票

    很多人还在憧憬着大行情到来,本博认为要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首先,虽然周末PMI指数为51,但是从2012年开始至今,PMI值连53都曾经到达过,绝大部分时候都在50以上,只有2012年8月的49.2、9月的49.8,可是GDP增速却在不断下降,而且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巨大,或者说根本都没有开始调。可见,中国的PMI指数是不能反映经济的正常运转的,其中的原因就是国有企业虽然担当了重任,但是却扭曲了经济的实际情况。本博猜想,中国由于不是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不能以PMI值50作为经济荣枯线的,至于是多少,说不清楚,但是肯定要高于50。

    其次,你见过哪次行情是在题材概念满天飞的时候出现的?1849点?1949点?2132点?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了,每一次低点的启动,都是题材概念跌得惨不忍睹的时候才开始的。中级反弹一般都是资金先进入权重板块,等权重股涨到一定位置,后续资金跟不上了,资金开始转向中小股票,然后才出现题材概念满天飞,中小股票要延续一段时间的炒作。具体的延续时间,和权重板块在反弹过程中的节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当年说中小板牛市,结果还是掉下来了。现在说创业板牛市,一样是要掉下来的。典型的资金推动型的市场,是不能用价值来形容的,一旦价格偏离价值很多了,就会要回归,而回归的周期可能更长。

    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题材概念的炒作,带坏了市场的方向,市场中仅有的资金都去抄题材概念去了,权重板块又怎么可能起来呢?有人说现在的自贸区不是题材概念,我想问问,自贸区起来以后,中国的企业就一定能保证赚钱吗?个别参与自贸区建设的企业就好比是建筑公司,可能会增加利润,而其他行业都不一定盈利。中国的经济模式中,为什么国企能够赚钱,因为他们享受了国家政策的红利。而在自贸关系中,不可能有任何的保障,对中国的企业一定就是大利好?什么都还不明朗,结果大面积的涨停,体现了什么价值?

    再次,创业板、中小板在高位的时候,大盘没有行情。理由跟第二点有些类似,因为创业板、中小板实际上也是题材概念比较密集的地方。从历史的情况来看,都是主板先调整,然后中小板调整,最后创业板开始调整。一定要把题材概念都杀干净了,才有可能出现一次比较像样的反弹。否则,资金不统一,这边准备要上涨的时候,那边开始拆台,多头内部都不能一致,行情一旦犹豫,就可能引来空头的反扑。这也是为什么先见地量、后见地价,地量出来,说明空头也没有了目标,此时再下杀,则可以认为是诱空,然后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就可能引爆行情。

    再看看目前的情况,创业板刚刚告一段落,又开始炒自贸区概念,轮流的炒作,价值何在?所以这个时候要说大盘有行情,根本就是有意误导中小散户。

    最近两年,已经出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信号,最典型的就是底部放量。2012年的0917,成交量已经可以与2012年年初相比。而现在的成交量同样可以与年初相提并论。这其中体现出来的意思,就是因为大盘连年下跌,资金开始有些急躁,总是认为市场的底部到来,特别是资源板块,频繁的巨量拉涨停,但是又掉了下来。当权重板块屡屡拉不起来,资金又开始炒作题材概念,场内的大资金总是要找些出路,不然等着亏钱是不行的。

    去年的地量是331亿,代表了1949点的反弹。今年低点到了1849点,但是地量还没有出现,就是由于题材概念(包括创业板)仍然炒作盛行,虽然由于6月份超跌,权重板块轮动支撑了两个多月,但是这反倒说明资金没有底气做行情。要等中级反弹到来,就必须把题材概念都彻底打垮,等地量出现,资金才有可能集中流入权重板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