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印谱考之六十三《瀞乐宦印存》

(2020-02-04 12:26:28)

湖南印谱考之六十三《瀞乐宦刻印留痕》《瀞乐宦印存》

                                             李砺

      《瀞乐宦刻印留痕》《瀞乐宦印存》两谱多见之于杨昭隽辞条,《瀞乐宦刻印留痕》印谱为土纸封面,无书签,谱高22.5厘米,宽12.5厘米,有扉页,篆书“瀞乐宦刻印留痕第一集”落款“壬申暮春起,潜盫自题”,钤“杨昭隽印”白文印,无序跋,谱有宽边回纹版框,有谱页43页,收印76方,分别为:“合肥黄仑”“大一子”“潜居士”“粲章”“黄仑之印”“危大”“长沙唐真”“黄仑”“可园”“蕴湘”“可园”“龙标世家”“危道康印”“吴骥”“尹姺”“张中子”“善琦”“曾无俗事”“护民”“斐氏”“粲章书画”“鲍文越印”“阿潜书画”“休神家巷”“元甫”“黄仑之印”“文建之印”“静蕤”“杨徐女粲章书”“伯扶”“杨儁”“平斋珍藏”“平主人”“杨潜安”“贺翘华”“翘华”“冒氏贺”“忠厚传家”“颐家”“颐家”“粲韋”“长沙女子”“兆民干城”“龙标危士”“半隐庐”“笔从人老”“坐禅”“后堪壬申后作”“楚调自歌”“笔从人老”“癸酉”“褐家”“墨缘”“钱大钧印”“杨氏草隶”“舒用”“龙标危”“索衣谦”“淡宁草堂”“袁微”“钱大钧”“炼彤”“周兴仁”“瞿兑之”“张厚田”“守口如瓶”“唐日昉”“黄策成印”“李實”“淸风明月”“杨”“云瑞”“朱修赞”“笔随人老”“沤梦轩”“头白依然不识字”,所收之印均系杨昭隽为他人所刻或自用之印。无边款,印为原钤,按扉页落款日期为壬申年春,该谱应成于1932年。另《瀞乐宦印存》谱比前谱尺寸稍小,高21厘米,宽12厘米,有扉页,有墨迹小篆“瀞乐宦印存”,上款落“湘潭杨昭儁潜庵所刊”,下款“壬申初冬辑于北京”,钤“杨昭儁”白文小印。成谱时间比《瀞乐宦刻印留痕》稍晚,是谱无序跋,亦无谱框,系空白宣纸铃拓,亦无边款,有谱48页,收印基本与上谱重复。

       杨昭隽1881—?),初字奉贻,后字尗子,号潜庵、潜厂,别署净乐室、如意寮。湖南湘潭人,后居长沙,入民国后居北京。其父杨芷生,为何绍基的高足,同治、光绪年间以书名称湖南。杨潜庵受父亲影响,精鉴别,富收藏,擅书法篆刻,通经史,著有《吕氏春秋补注》、《汉书笺遗》是民国著名的文献家、书法篆刻家。杨潜庵书法,四体皆精,楷书学六朝雕像,隶法《张迁》、《礼器》,篆法鼎铭诏版,名重京华。齐白石对其书法,十分推荐,曾在其“枕善而居”一印边款中云:“余尝游四方,所遇能画者陈师曾、李筠庵,能书者曾农髯、杨潜庵先生而已,李梅痴能书,赠余书最多,未见其人,平生恨事也。潜庵赠余书亦多,刻石以报,未足与书法同工也,丁巳七月中,齐璜并记。”杨潜庵与齐白石交谊颇善,齐白石曾二度寄居杨家,一次是1917年秋,齐白石54岁时,一次是1919年春,齐白石由湘返京时暂寓住法源寺。在寓居法源寺时,常与潜庵倾谈金石书画,为潜庵刻印数十方,如齐白石为潜庵所刻“视道如花”一印边款云:“余二十年来,尝游四方,凡遇正人君子无不以正直见许,独今年重来京华,有某无赖子欲谋骗吾友、吾女,觉防之,某恐,不遂意,寻余作难,余避之潜庵弟所居法源寺如意寮,倾谈金石之余,为刊此印,丁巳八月二十八日齐璜并记。”另一面有潜庵补款:“余未弱冠,遨游四方,孤旅鲜惘十八年矣,比屋萧寺,心迹双寂,聊采佛说,倩白石先生制印,用证净乐云,丁巳九月潜庵杨昭隽记。”是时,杨昭隽37岁,齐白石画梅花一幅以为贺,题款云:“尹和白先生曾为潜庵弟画梅,清润秀逸,余不欲雷同,乃以苍劲为之,今年丁巳九月十六日,适潜弟三十七初度,即此为寿,时同客京华法源寺,兄齐璜。”此外,杨潜庵与陈师曾亦交谊至深,两人常一切磋金石书画,杨曾辑陈师曾、姚华刻印成《陈姚印谱》,陈师曾亦为潜庵刻印不少,其为潜庵所刻朱文印“抑景特立”上有齐白石款可证其交往:“此崔骃《达旨》语,潜弟盖能实行其事者,师曾为之治印,殊得其所矣,白石老人志。”。齐白石为杨潜庵刻印颇多仅荣宝斋出版的《齐白石印影》中就收录23枚之多,如名字印“杨昭儁”、“叔子”、“杨叔子”、“潜庵”,收藏印“阿潜眼福”、“杨昭儁观”、“净乐宦藏”、“阿潜欣欲”、“杨潜庵藏”、“昭儁奉贻”,闲章“净乐无恙”“歌事遂情”“枕善而居”“视道如华”等。齐白石还刻了很多“阿潜”“阿潜书画”,如此称呼可见二人关系亲密。再如其刻的“杨昭儁印”,边款题:“余刊印每刊朱文,以古篆法作粗文,欲不雷同,时流品中多昧。潜庵弟虽不能刊,能深知矣。”可知齐白石以杨潜庵为知己。

     潜庵治印,初法明清流派印风,于浙派颇有心得,后复上追秦汉,自文、印得汉印之工整平稳,亦富秀逸流动之气。结字缜密,章法布局自然平和,刀法明晰爽朗,蕴藉雅练,线条有质感,精美清疏已达极为精熟的地步,可谓印坛高手。其妻徐粲章受其影响,亦擅篆刻,与潜庵之印相比,多一份劲健沉雄之气。1928年,由时任北大艺术学院院长的杨仲子在北京组织成立专门研习诗、书、画、印的“四宜社”,杨潜庵是四宜社社员之一,参加的还有寿石工、凌砚池、杨丙辰、孙诵昭、宋君方、袁陶庵等,在北京有着重要影响。《净乐宧刻印留痕》《瀞乐宦印存》现藏家图书馆。 

                                     湖南印谱考之六十三《瀞乐宦印存》


湖南印谱考之六十三《瀞乐宦印存》

湖南印谱考之六十三《瀞乐宦印存》

湖南印谱考之六十三《瀞乐宦印存》

湖南印谱考之六十三《瀞乐宦印存》

湖南印谱考之六十三《瀞乐宦印存》

湖南印谱考之六十三《瀞乐宦印存》

湖南印谱考之六十三《瀞乐宦印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