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 论语名家解读》第15.21章句—15.30章句

(2018-01-15 18:30:15)
标签:

处世做人

哲理名言

传统文化

古为今用

格言警句

15.21

原文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解读

1、李炳南论语讲要》:求字作责字讲君子凡事责之于自己小人凡事责之于他人责是责备凡事责备自己即是求诸己小人与此相反

君子庄敬而不与人争合群而不结党

引江熙说不争就是不与人争胜此解可取君子恭敬而又退让

尚书·洪范》“无偏无党”。有党便有偏私所以君子不党后世很多党祸足资鉴戒

宪问篇》,孔子曾说:“有言者不必有德。”所以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说话好就荐举他虽不以言举人但也不以人废言因为没有品德的人有时也会说出有道理的话只要言语可取就不要因人而废

2、南怀瑾论语别裁》:要做到一个君子必须矜而不争。“是内心的傲骄傲是两回事前面说过没有真本事看不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视很高是傲),傲要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有气节穷死饿死可以绝不低头这是矜。“则是敬业乐群彼此相处融洽但不营私不走营私的路走的大公之路对于人的观察不要听了对方句话说对了就认为他统统对了也不要因为对方某一点不好而因此不听他的好意见

3、钱穆论语新解庄敬自持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以道相处以和相聚故必有群然无阿比之私故不党矜不失己群不专己

译文

1、辜鸿铭译孔子说:“聪明人寻找自身的缺点傻子却挑剔他人的缺点。”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跟别人发生争斗合群却不会结党营私。”孔子说:“君子绝不会因为一个人说的话而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不好而摒弃他所讲的话。”    

2、杨伯峻译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孔子说:“君子庄矜而不争执合群而不闹宗派。”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15.22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读

1、张居正讲解论语》:子贡问于孔子说:“学者必务知要今有一言之约可以终身行之而无弊者乎?”孔子教之说:“道虽不尽于一言而实不外于一心欲求终身可行之理其惟恕之一言乎盖人己虽殊其心则一使把自己心上所不欲的事却去施以及人这便不是恕了所谓恕者以已度人而知人之心不异于我即不以己所不欲者加之于人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亦不以此施之于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亦不以此施之于上斯则视人惟己而知之无不明以己及人而处之无不当不论远近亲疏富贵贫贱只是这个道理推将去将随所处而皆宜矣然则欲求终身可行宁有外于恕之一言者哉?”

2、南怀瑾论语别裁》: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要说得那样多只要有一个重点终身都可以照此目标去做的孔子就讲出这个恕道后世提到孔子教学的精神每每说儒家忠恕之道后人研究它所包括的内容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任何事情要客观想到我所要的他也是要的有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常会有对人不痛快不满意的地方说老实话假如是自己去处理不见得比对方好问题在于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别人能够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或长官都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但是不要忘了对方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有缺点再从心理学上研究这样希望别人好是绝对的自私因为所要求对方的圓满无缺点是以自己的看法和需要为基础我认为对方的不对处实际上只是因为违反了我的看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行为产生的观念才会觉得对方是不对的

恕道对子贡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才华很高孔门弟子中子贡在事功上的表现不但生意做得好是工商业的巨子他在外交政治方面也都是杰出之才才高的人很容易犯不能饶恕别人的毛病看到别人的错误会难以容忍所以孔子对子贡讲这个话更有深切的意义他答复子贡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行之而有益但很难做到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道的注解

后人解释恕道把这个恕字分开来解作”“”。

就是合于我的心我的心所要的别人也要我所想占的利益别人也想占我们分一点利益出来给别人这就是恕觉得别人不对原谅他一点也就是恕

3、《中庸篇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4、《圣经·新约》: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人

译文

1、杨伯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道:“大概是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

2、钱穆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行它的呢?”先生说:“怕只有一个恕字吧你自己不愿要的莫把来施给别人。”

 

15.23

原文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解读

1、南怀瑾论语别裁:“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要靠自己的智慧与修养不随便说人也不随便相信别人批评人诋毁人的话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个攻讦人的人他们之间一定有意见相左两人间至少有不痛快的地方

孔子这里说听了谁毁人谁誉人自己不要立下断语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有人攻讦自己或恭维自己都不去管假使有人捧人捧得太厉害过分的言词无论是毁是誉其中一定有原因有问题

庄子也曾经说过:“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真的大圣人毁誉不能动摇全世界的人恭维他不会动心称誉对他并没有增加劝勉鼓励的作用本来要作好人再恭维他也还是作好人全世界要毁谤他也绝不因毁而沮丧还是要照样做这就是毁誉不惊甚而到全世界的毁誉都不管的程度这是圣人境界大丈夫气概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了谁称赞了谁假若我有所称赞必然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周三代的人都如此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2、李炳南孔子自说我对于人不毁谤谁也不称誉谁如对某人有所誉必经试验验知其人有所誉的事实这才称誉也

古注以为如有所誉即是直道直道就是无毁无誉的直心之道

后段斯民”,即指孔子时代的一般人民孔子认为春秋风俗虽恶但一般人民与夏商周三代的人民同样都是人类三代人君治理人民是以直道而行人皆向善春秋人民当然也可用直道教化他们向善直道最要紧无论修己安人都要切实守持

译文

1、李泽厚译孔子说:“讲到别人批评了谁称赞了谁如果我有所称赞那是经过事实考证的这样的老百姓就是夏商周三代正直做事的规矩。”

2、傅佩荣译孔子说:“我对于别人,、曾经贬抑了谁又称赞了谁如果是我称赞的一定经过了某些检验同样都是百姓周三代的人就是以这种方法坦然走在正路上啊。”

 

15.24

原文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解读

李炳南论语讲要》:吾犹及孔子说他自己尚能见过

史之阙文史是掌理史书之官阙同缺文就是字古时优良的史官遇见书中有疑问的字则悬而缺之以待能知的人

有马者借人乘之有马的人自己不能调御使其驯良则借请善于调御的人乘服之

译文

1、毛子水译孔子说:“我还赶上那个时代抄书的人遇到不明白的文字便阙而不写有马的人自己不能调良便请善御的人代为驯服现在这种事情都没有了吧!”

2、辜鸿铭译孔子年老的时候说:  在我年轻的时候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书为我们提供官修史书所缺漏的内容有马的人愿意借马给朋友骑而现在这种机会和精神已经荡然无存了。”

 

15.25

原文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解读

1、李炳南论语讲要》:巧言能把无理说得有理而且动听这种言语足以扰乱人的德行小不忍无论对人对事如在小处不能忍耐便会扰乱大计

2、南怀瑾论语讲要这两句话很明白清楚就是说个人的修养巧言的内涵也可以说包括了吹牛喜欢说大话乱恭维说空话巧言是很好听的使人听得进去听的人中了毒上了圈套还不知道这种巧言是最会搅乱正规的道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一个意思是作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这个可以作这两面的解释

3、张居正讲解孔子说:“凡持正论者多尚实不尚文惟那舌辩巧言的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听其言虽若有理而实不出于天下之公一或误听之则真伪混淆而聪明为其所眩是非倒置而心志为其所移适足以乱德而已至若谋大事者必有忍乃有济使或小有不忍而任情动气当断不断而以妇人之姑息为仁不当断而断而以匹夫之果敢为勇如此则牵于私爱或以优柔而养奸激于小忿或以轻躁而速祸适足以乱大谋而已。”然则人之听言处事可不戒其意向之偏而约之义理之正哉

4、《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史半山译注仕经:“雅量者忍量也忍则自安不忍则危雅量是忍是定是静能忍则安能定则成静而致远。”

6、《心相篇:“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訥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7、格言忍让非己弱敬人得人尊

8、马树全译注止学:“在嘴皮上苦下工夫这是所有奸臣的一大特征而君子的美德是替人揽过掩饰其失。”“默言者常胜。”

译文

1、钱穆译先生说:“巧言可以乱人之品德小处不能忍可以乱了大计谋。”

2、杨伯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忍耐便会败坏大事情。”

 

15.26

原文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解读

1、南怀瑾论语别裁:  这里孔子又说大家都讨厌这个人不要随便相信必须自己加以考察判断大家都公认为好都爱好他也不要受蒙蔽一定要自己再观察他如结党小人如果我们以这两句话来印证个人的经历对于小的事情每人都很多有些学者文人学问都很高但也最容易受情感的蒙蔽容易情感冲动于是在观察方面判断方面往往会错误

2、李炳南论语讲要》;大众厌恶某人某人不一定可恶必须考察某人确实可恶然后恶之大众爱好某人某人不一定可好必须考察某人确实可好然后好之依王肃注或许某人特立不群因而为众人所恶或许某人结党营私而为他的同党所好所以众好众恶不可不察

3、钱穆论语新解或有特立独行亦有为大义冒不韪而遭众恶者亦有违道以邀誉矫情以钓名而获众好者众恶众好其人其事必属非常故必加审察

译文

1、李泽厚译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一定要考察。”

2、辜鸿铭译孔子说:  如果一个人不受大家喜欢有必要弄清楚原因如果一个人很受大家欢迎也有必要弄清楚原因。”

15.27

原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解读

1、南怀瑾论语别裁一切人事一切历史都是人的问题人才能够弘扬道所谓道就是真理这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呆板的它不能弘扬人须要人培养真理这就是重点所以孔子始终讲的是人文的文化

2、朱熹廓而大之也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

3、钱穆指人道道由人兴亦由人行自有人类始则浑浑噩噩久而智德日成文物日备斯即人能弘道”。《中庸:“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此言非有大德之人大道亦不在其身凝聚此亦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若道能弘人则人人尽成君子世世尽是治平学不必讲德不必修坐待道弘矣此章义极简明而最值深思惜乎后之学者不能于此章真切体悟歧说滋兴而人之弘道之力因亦未能大有所发挥洵可憾也

4、李泽厚:《集释论语述要》:夫子之时老氏之流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曰道无为而无不为是道能弘人之说也彼以礼义出于人为而不足贵而欲不藉人力一任道之自然究必人事日就退化是夫子非道弘人之说也鲁迅说世上本无路路是人走出来的大意),人能弘道的传承

5、毛子水论语今注今译这里的”,是指增进人类文明世界太平的理论和方法而言。“人能弘道”,是说具有智慧和毅力的人能把这些道理行出来;“非道弘人”,是说世间虽有这些道理但没有好学笃行的人这些道理亦就没有用了我们就以现代所谓文化来讲人世间所有宝贵的文化都是由 聪明的人振兴起来的所以说人能弘道”。但无论在什么有好文化的地方如果人们从小便没有适当的教育而且他们自己又不勤学好问则他们亦终必成为没有文化的人所以说非道弘人”。

译文

1、李泽厚译孔子说:“人弘扬真理不是真理弘扬人。”

2、孙钦善译孔子说:“人能发扬光大道不是道能弘大人。”

 

15.28

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解读

1、正义曰此章戒人改过也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朱熹过而能改则复于无过惟不改则其过遂成而将不及改矣

3、南怀瑾:这是孔子对于过错的看法一个人有过错不要紧只要能改能改过就好了如果有过错而不肯改这就是大过真正的过错了

3、张居正于此见人固以无过为难而尤以改过为贵

4、李炳南论语讲要》:什么是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有光明的性德具备一切知能但因一念之动不觉失明便为过失改过必须如大学所说的格物致知使其发明本有的明德叫做明明德所以改过便能明明德成就圣人虽然格物致知的工夫不是普通人所能着力但能不起害人害物的念头起则予以克制便能日日改过

译文

1、杨伯峻译孔子说:“有错误而不改正那个错误便真叫做错误了。”

2、辜鸿铭译孔子说:  知错不改就是真的过错。”

 

15.29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解读

1、李炳南孔子说他自己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眠独自寻思但无获益还不如读书求学好

为政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主张学与思并重此处以思无益”,是指只思不学而言

述而篇》,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此处不如学也”,应当就是好古敏以求之的意思。“是指古书所载的古圣先王之道

2、南怀瑾:孔子提供自己的经验他说他自己曾经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因而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专门自己用思考去研究结果发现没有用不如去求知因为须要知识配合思想所以要多读书多思想思而不学也不对学而不思也不对一个有天才有思想的人首先要注意多读书多求学自己以为自己是天才聪明了不起如果多读书以后自己就会变得非常谦虚了常常我们自以为是一个大发现多读了书以后才知道古人早就讲过了知道了原来我们并没有超越古人而且古人比我们所知道的还更多得多

3、大戴礼记子曰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4、韩诗外传卷六曰子曰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

5、思考与勤学相结合则事半功倍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1、钱穆译先生说:“我曾竟天不吃竟夜不睡尽自思量总是无益不如向人学问的好。”

2、杨伯峻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15.30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1)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1)něi,饥饿

解读

1、论语注疏》:正义曰此章亦劝人学也人非道不立故必先谋於道道高则禄来故不假谋於食饿也言人虽念耕而不学则无知岁有凶荒故饥饿学则得禄虽不耕而不馁是以君子但忧道德不成不忧贫乏也然耕也未必皆饿学也未必皆得禄

2、李炳南古时士农工商各有其业君子指士人而言君子应当专心求道不要顾虑自己的生活问题是这章经文的大意

君子谋道不谋食孔子的意思是说既是君子就应当谋道不必分心谋食谋是谋求道就是志于道的道属于形而上学求道的最终目的即在成为圣人在未成圣人之前只要求得一部分就是有道之人即能齐家治国平天下道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无道则家不齐国不治天下大乱所以君子必须求道然而求道必须专心不要害怕自己贫得没有饭吃

3、南怀瑾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好好的努力生活总可以过得去发财不一定只要努力求学问有真学问不怕没有前途没有位置不怕埋没。“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是很好的格言人生的准则

4、译文

1、辜鸿铭译孔子说:  君子谋求真理而非谋求衣食即使耕耘有时也会饿肚子勤奋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真理得不到践行而不会担心贫穷。”

2、毛子水译孔子说:  一个君子只应用心力于道不必用心于衣食耕种有时也未必免予饥饿学得好当可以得俸禄一个君子只应劳心于道而不必劳心于生活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