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解4.1章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015-11-20 15:20:11)
标签:
圣贤居处里仁择业 |
4.1章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一、【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二、【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杨伯峻《论语译注》:《论语》的“智”宇都如此写。
三、古今各家解
1、杨伯峻《论语译注》:这一段话,究竟孔子是单纯地指“择居”而言呢,还是泛指,“择邻”、“择业”、“择友”等等都包括在内呢?我们已经不敢肯定。《孟子·公孙丑上》云
2、钱穆《论语新解》:
择不处仁:处仁,即居仁、里仁义。人贵能择仁道而处,非谓择仁者之里而处。
焉得知:孔子每仁知兼言。下文云“知者利仁”,若不择仁道而处,便不得为知。孔子论学论政,皆重礼乐,仁则为礼乐之本。孔子言礼乐本于周公,其言仁,则好古敏求而自得之。礼必随时而变,仁则古今通道。故《论语》编者以〈里仁〉次〈八佾〉之后。凡《论语》论仁诸章,学者所当深玩。
3、《论语注疏》:正义曰:此章言居必择仁也。
“里仁为美”者,里,居也。仁者之所居处,谓之里仁。凡人之择居,居於仁者之里,是为美也。
“择不处仁,焉得知”者,焉。犹安也。择求居处,而不处仁者之里,安得为有知也?
4、朱熹《论语集注》: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
5、李泽厚《论语今读》:非常具体。今日大陆的居民委员会如能自觉向这个方向发展,更为扩展其调解、协商、和睦、关怀、帮助邻里的功能,岂不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它可以突破原子个人主义和机械型集体主义的弊病,而起着稠密人际关系和人道情感的功能,
正因为以情为体,儒家总肯定此世间生活即为美、为善,不必硬去追求来世、彼岸或天国的美善。《楚辞·招魂》描写天上地下四面各方都是可怕的猛兽妖魔,不可居处,还是回到这块人间故土上来吧,似深受儒学影响,此乃“里仁为美”的深意。我一直强调中国文化特征是“一个世界”,即这个充满人间情爱的现实世界,即以“里仁为美”也,而与其他文化的两个世界(天国一人间)颇不相同。
四、【译文】
1、辜鸿铭《讲论语》译:孔子说:
2、李泽厚《论语今读》译:孔子说:“居处在仁爱的邻居
五、【评析】
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重视职业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