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解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15-11-02 18:05:59)
标签:
传统大道圣贤文化教育 |
2.17章句
一、【原文】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史记·弟子传》云:“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抗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注1:豭豚jiā
(2)女:同汝,你。
三、古今各家解
1、《论语注疏》:正义曰:此章明知也。
“由,诲汝知之乎”者,孔子以子路性刚,好以不知为知,故此抑之。呼其名曰:“由,我今教诲汝为知之乎!”此皆语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者,此诲辞也。言汝实知之事则为知之,实不知之事则为不知,此是真知也。若其知之,反隐曰不知。及不知,妄言我知,皆非知也。
2、朱熹《论语集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3、陈祥道《论语全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外不自以诬。内不自以欺。则以不知为知者。非诬且欺乎。老子之言至于,知不知。孔子之言止于,知之为知之。老子所言者道。孔子所言者教也
注:“知不知、上。不知知、病。”《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憨山大师注:“人能知其所不知之地,则为上矣。故曰知不知上。”
4、钱穆《论语新解》:有所知,必有所不知,但界線不易明辨。每以不知為知,以不可知者為必可知。如問世界何由來,宇宙間是否真有一主宰,此等皆不可必知,孔子每不對此輕易表示意見。因此孔子不成為一宗教主。此乃孔子對人類知識可能之一種認識,亦孔子教人求知一親切之指示。
四、【译文】
1、杨伯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李泽厚译:孔子说:“子路,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