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解1.6章句弟子入则孝
(2015-09-21 08:39:08)
标签:
文化 |
《论语》读解1.6章句弟子入则孝
一、【原文】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4),谨(5)而信,泛(6)爱众,而亲仁(7)。行有余力(8),则以学文(9)。”
二、【注】: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前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指进到父母亲住处,或说进到家里。
(3)出:与“入”相对而言,出门,从家里出来,
(4)弟(ti),同悌。弟,顺也。敬重兄长、善事兄长曰悌。悌友,兄弟笃爱和睦。悌睦,友顺和睦。如《高士传》「和门悌睦,隐身修学」。这里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以及现在意义的工友同事同学等。
(5)谨:慎重,小心,
(6)泛: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7)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8)行有余力:指践行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以后,仍有余力,有闲暇时间。
(9)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三、【古今各家解】
(1)《注疏》正义曰:此章明人以德为本,学为末。言为人弟与子者,入事父兄则当孝与弟也,出事公卿则当忠与顺也。孔子云:“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孝经》云:“事父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顺可移於长。”是也。“谨而信”者,理兼出入,言恭谨而诚信也。“泛爱众”者,泛者,宽博之语。君子尊贤而容众。或博爱众人也。“而亲仁”者,有仁德者则亲而友之。能行已上诸事,仍有间暇馀力,则可以学先王之遗文。若徒学其文而不能行上事,则为言非行伪也。
(2)杨伯峻译: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
四、【译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讲孝,出外要讲悌,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博
五、【思想启示】
(1)先学做人。再学文献与科技。
(2)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同事、大众、上级等相关人。即孝悌忠信友善。这是基本的德行。不会这个,人人讨厌。避之不及,谁还敢跟来往。
(3) 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