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五:白谦慎《与古为徒与娟娟发屋》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2012-01-02 11:11:11)
标签:

杂谈

 

白谦慎此书提出了当代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书法的继承,是继承传经典中的精英文化,还是要继承非经典中的平民文化?对当代书法中出现的以“民间书法”为源头的潮流提出了一系列的拷问。全书最后没有作出明确的答案,但留给我们广泛的思考余地。我把各章的标题与主要意思摘录如下,以便将来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第一章        古代的光环。在中国,“与古为徒”表现为相当广泛的尊重古代文化的取向。正如李泽厚所指出的,由孔子创始的儒家文化——心理结构,源于氏族民主制的人道精神和人格理想却因为具有相对独立的稳定性而长久延续和发展下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自然也包括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塑造,古雅、古朴、高古依然是今天我们经常使用的艺术品评语词。

第二章        字中之天——傅山的发现。傅山的意义还在于,曾经过晚明文化洗礼的他,对当代非名家书写中的趣味也能激赏。他曾在一段笔记中这样写道:

旧见猛将标告示日子“初六”,奇奥不可言。尝心拟之,如才有字时。又见学童初写仿时,都不成字,中而忽出奇古,令人不可合,亦不可拆,颠倒疏密,不可思议。才知我辈作字,卑陋捏捉,安足语字中之天!此天不可有意遇之,或大醉后,无笔无纸复无字,当或遇之。(《傅山全书》第一册,862页。)

第三章        《娟娟发屋》——当代普通人的有意趣书写。我无意把娟娟发屋的招牌捧得很高,但它无疑属于我所说的有意趣的书写。如果读者您能够欣赏龙门石窟中一些相当潦草粗率的北魏造像记蕴含的趣味的话,那么,我想您应该也可以程度不同地欣赏当代人日常生活中哪些有趣味的书写。

第四章        外国人汉字书写的启示。

第五章        乔丹和波琳谁应该得优?论对技法的掌握,乔丹当然比波琳娴熟,他能把字写得端正整齐。但十分明显的是,当他的字越来越接近样本的时候,就失去了波琳书写中难以言说的、我笼统称之为“不规整的意趣”。

第六章        篆、隶书体的趣味书写。那种由不那么熟练而没有落入一般书写或刊刻的巢穴而造成的“意外感”或“意趣”,亦即傅山所说的“奇奥”,我的美国学生也能“创作”出来,但是他们很难写出“古意”来,原因何在?我以为,每一种古意都是和一定的历史形态联系在一起的。

第七章        无古无今的学童书法——以陈兮的手卷为例。

第八章        学术显学和“敦煌书法”。90年代以来对敦煌书法的提倡和以往有何不同呢?主要区别在于,在90年代,敦煌写本中哪些类似“穷乡儿女造像”的墨迹,也被一些“敦煌书法”的提倡者纳入了书法欣赏和学习的范围。

第九章        物以稀为贵。当藏经洞里发现的敦煌文书在20世纪下半叶得到青睐的时候,不管是出自职业写经生之手还是一般民众的日常书写,不管他们是精美还是粗糙,都不知不觉地戴上了一顶学术显学“敦煌学”派生出来的桂冠——“敦煌书法”。在书法界,它还有一个更时髦的名称,那就是“民间书法”。

第十章        什么是“民家书法”?首先是概念。“影响说”。“动力说”。

第十一章 真奇怪:今天的书法家为什么不学当代“不规整”的书迹?

第十二章 王小二的“普通人书法”——一个虚构的故事。

第十三章 《娟娟发屋》为什么不可学?

第十四章 平民和精英。究竟什么是书法的平民精神呢?它指的是某种精神气质还是某种形式特征呢?书写上“平民精神”是由书写着的社会身份决定的吗?如果是的话,平民写得字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具有“平民精神?既然如此,是否有必要向身为平民的书法爱好者提倡什么“平民精神”?如果说当代书法的发展方向是带有“平民精神”的“民间书法”和具有“贵族精神”的名家书法相结合,岂不是“平民精神”要和“贵族精神”合流?如果“平民精神”指的是形式特征,那么,这“精神”二字还包括不包括对平民生存状态的关怀?它和我们所说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关系?

第十五章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娟娟发屋》会不会有一天也像吴昌硕的匾那样高悬在博物馆内呢?今天不可能,五百年,一千年后又会怎么样呢?不得而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