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展作品说明
(2011-12-30 16:54:00)
标签:
杂谈 |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行草书条幅《高岭生云露莲花出绿波》
作者:
吴翠玉
创作手记:
参加书法沙龙,一年来坚持学习章草。在创作时又感觉章草的表现力不够。所以还是选择了以往比较熟悉的行书。但是在书写时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章草的韵味。第二行“出”字就显示出章草的味道。
老年人学习书法,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以“新我”融合到“旧我”中的过程。关键是要融合得好。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行书横批《横看成岭》
作者:
汪希龄
创作手记:
以往一直学赵孟頫的行书。对赵体比较熟悉。最近几年热衷于老年合唱,冷落了书法。参加老年书法沙龙后,重新点燃了对书法热爱之情。但是由于较长时间不碰毛笔,写起来感觉有些生疏。但是陌生并不一定是坏事,对旧的书写方式的陌生,同时也为形成新的书写方式提供了可能。本次创作就有董其昌的气息在内,比单纯的赵体要清新活泼许多。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行书小品《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
王世裕
创作手记:
书法是我毕生的爱好,曾经在中学时代得到学校的嘉奖。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爱好越来越强烈。但关在家里一个人闷练感觉没劲。参加了书法沙龙,大家相互观摩,相互切磋,越写越有劲。本次参展,我把它看做是一年学习的小结和汇报。选择《三国演义》开篇词,是表达我老当益壮的心情。字体则采用我经常临习的《兰亭序》。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行书条幅《让人非我弱
作者:
王仁愆
创作手记:
以前在上师大老年书法班跟老师学习赵体,打下一定的基础。参加古四居委书法沙龙,感觉气氛比较轻松,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又能够相互观摩、讨论。在此学到了“悬臂”书写的方法,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因为手臂摆脱了对书桌的依赖,自由度大了,就可以写大字,写行草书。于是,就从赵孟頫过度到了王铎。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行书条幅《盖闻二仪有像》
作者:
蒋振斌
创作手记:
我曾经学过柳公权楷书,打下一定的书法基础。参加老年书法沙龙以后,开始学习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从楷书向行书过渡,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表现出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连带关系,必须在临帖的时候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尽量向所临的字帖靠拢。从本次创作的作品来看,我正处在这一过程当中。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行书条幅《仰观俯察》
作者:
翁玉清
创作手记:
学书贵在认真。书法学习的老师就是古代碑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所以我每天坚持临帖,虚心向古代书法大家学习。心静下来以后,就比较容易吸收新的东西。“仰观俯察”四字,取自著名的《兰亭序》,她的用笔、结构、章法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前人形容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每一次临习,我都有新的体会。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草书斗方《天地元黄》
作者:
朱庆仙
创作手记
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介于小草与大草之间,字与字有牵丝连带,但字形还是比较正的,不像有的大草那样以歪斜取势。同时还体现出宋徽宗特有的“瘦金体”那种刚健瘦劲的韵味。这是以这本字帖为创作素材的原因。
草书以使转为形质、以点划为性情,写草书的关键是在使转当中保持中锋运笔。这是我创作的心得。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小品连装《米芾手札》
作者:
胡国光
创作手记:
米芾是宋代四位大书法家中成就最高,也是最能体现“尚意”书风的一位。他自称自己的书法是“刷字”,写字如风樯阵马,速度极快。这在他随意书写的手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但是“尚意”、快,并不等于不讲究用笔技法,相反,他对传统书法,特别是二王笔法有深刻的研究。学米,就是在有法与无法之间反复地琢磨。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行楷条幅《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作者:
林厚康
创作手记:
这是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的一句名言,此为人生追求中的第一境界。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书法,都是从一个境界向另一个更高境界攀登。其中有辛苦,有困难,但也有成功,有快乐。创作字数较少的作品,位置的经营特别重要,要稳定均衡。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篆书条幅《德为世重
作者:
朱瑞珠
创作手记:
老年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但是老年人首先应当自重,使自己成为道德的楷模。中国书法历来强调“书如其人”。历来品评书法的高下,必须看书法家的人品。书法家人品不高,其作品也不会受到重视。据说秦桧的书法很有水平,但是因为他卖国、陷害岳飞,所以他的书法没能流传。本条幅以小篆写出,古朴厚重,将来留给后代,也是一笔精神财富。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篆刻印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作者:
刘贵生
创作手记:
受“5·12”地震后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高涨热情感动,创作二印。印材选用大理石,用榔头与钢鑿刻出。“万众一心”印用瓦当形式,其圆形象征团结的力量。“众志成城”印内有两个“成”字,为避免重复,套用篆书的写法,“城”以“土”加“:”代替。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草书手卷《朝花夕拾》
作者:
篆额:刘贵生
主体:何侠斋
题跋:汪希龄
创作手记:
三人合作这一手卷,体现了书法沙龙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不追求名人效应,要的是朋友之间的尊重和友谊。手卷的主体是大草,基本上是王铎笔法,起笔狠、辣,但参以转隶的写法,使运笔“中截”更为结实。如“奔波”二字连带似有“折叉股”的味道。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草书条幅《董其昌论书》
特邀作者:
陈建国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草书条幅《海上生明月》
特邀作者:
詹欣诚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隶书中堂《阳春布德泽》
特邀作者:
李永其 上海书法家协会老年专业委员会会员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篆书对联:《忧端遭谤》
作者:
刘贵生
创作手记:
此联用大篆创作。秦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统称为大篆。由于诸侯国各自为政,大篆很不统一,一个字往往有几种写法。这就为释读乃至文化交流造成了困难。也正因为大篆有不同的写法,为书法家创作留下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对联中嵌以若干红字,是为了增加视觉冲击力。出土的古代碑刻中有以红漆打底而未及雕刻的文字,称为“书丹”。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草书斗方《枫叶如丹》
作者:
何侠斋
创作手记:
“枫叶如丹”是本次书展的主题,表示参展的书法爱好者虽然都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但是壮心不已,犹如秋冬的枫叶,深红一片,益发鲜艳。
作品写成草书斗方形式,正文二字一组,落款分成三行,注意了墨色的枯湿浓淡,以连笔和揖让来增加章法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动态美。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行书直幅《自作七律诗》
特邀作者:
潘光博
枫叶如丹书法展
作品:
行草书直幅《山重水复疑无路》
特邀作者:
叶耀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