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计时法》分析、过程和反思

(2015-09-20 12:40:26)
标签:

教育

 

24时计时法》课标分析 

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知识。常见量既与数学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而且对学生模型思想的初步形成也有一定意义。一、常见的量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里关于常见量的要求是:1、了解24时计时法,使学生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得表示方法。2、利用“时间尺”使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转换。3、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时间观念的建立,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一)依托现实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那我们也应该依托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在《24时计时法》一课中,通过播放春晚的视频,让学生知道一天是从午夜的12时开始的,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二)依托现实活动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们亲身经历了才会印象更深。因此除了依托现实的生活情境,我们还可以依托现实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小学生的一天的生活图,感受到一天时针转两圈,一天是24小时。三、有关“常见的量”的教学建议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常见的量”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常见的量”的学习更贴近学生。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多重学习素材,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通过提供春晚的视频,学生的一天的生活情境,时间尺等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获得新知识。

24时计时法》教材分析

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知识。“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了解24时计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基础。教材还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多长时间定为一日,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努力创设适合儿童学习的生活情境,突出了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两幅生活情境图提出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钟面、彩条直观图,并联系生活实际把握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探索24时记时法记时的规律。

教学目标:1、创设现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掌握其特征,发现并归纳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转化规律,并能正确进行转化。

2、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时间尺”使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转换。在活泼、宽松、和谐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会正确比较出两种不同记时法的异同及其特征,能正确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出示情境图。(课件)情景一:钟面上显示12时,小红正在睡觉情景二:钟面上显示12时,小红正在吃饭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同样都是12时,为什么小红又是睡觉又是吃饭呢?怎样区分这两个不同的12时呢?你能清楚地表示出来吗?生:中午12时,晚上12时,或者:12:00     24:00(板书)第一种方法是在前面添加时间词来区分的,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12时计时法。(板书:12时计时法)第二种方法前面不带有时间词也能区分出两个不同的12时,这种方法就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悟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24时计时法(学生各抒己见)师展示生活中的例子:(课件)电视上的节目播出时间用24时计时法、银行的营业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邮政上采用24时计时法,学生的准考证上有24时计时法,发车时间用24时计时法,师:正是因为24时计时法简明不易出错的优越性,所以广播、银行、邮电、交通等部门广泛采用24时计时法。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计时法。既然24时计时法应用广泛,它的道理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4时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2、学习24时计时法

(1)体会0   师:你们知道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学生各抒己见)意见不统一了,一天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下面来看一段视频,让我们再次回到春晚的现场,(课件播放视频)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向几?(12)这是什么时刻(12时),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生:2014年的最后一天结束啦,2015年的第一天的开始,师:你现在知道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吗?(午夜的12时),12时,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0时)我们把午夜12时,记作0时,24时计时法就是从0时开始计时的。0时是深夜还是白天。

(2)体会一天有24

A、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天是从深夜的12(也就是0时)开始的,接下来我们来感受一下小红的一天请同学们在感受的同时思考这些问题(课件出示)(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小时,(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小时。(3)一天是()小时。经过一天,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圈。)(课件演示,钟面上时针分针从12时开始转动,背景是学生特定时刻活动的图片)师介绍:(12时)这是0时,在睡梦中新的一天悄悄开始了。(早上630分)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早上630分,该起床了。(上午1015分),小红正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呢(中午12时)时间过得真快,中午12时,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补充能量要继续下午的学习、游戏呢。(下午3时半),课间活动时间到了,小红正和小伙们兴高采烈的玩游戏呢(下午6时),放学后小红回到家抓紧时间完家庭作业,现在正在和爸爸妈妈吃晚饭呢。(晚上725分),小红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正在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12时)又到了半夜12时了,他们一家人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这一天结束了,同时新的一天又开始了。B、小组合作,拿出钟表来自己拨一拨,再来感受一下这一天,小组长拨,组员仔细观察。在播之前我们应该把指针都指向几?(完成的同学用标准的坐姿告诉老师)现在你能回答这些问题了吗?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小时,(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小时。(3)一天是()小时。经过一天,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圈。课件演示过程。师: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几小时,我们一起数一数时针走了几个大格?(12个也就是12小时)(同时画一圈红线)这一圈红线是时针走过的痕迹,时针走了几圈?(一圈)从中午12时到午夜12时,经过了几小时,(12小时,同时画一圈蓝线)这一圈蓝线是时针走过的痕迹,时针走了几圈?(一圈)小精灵说: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几圈?(板书:时针一天走2圈)师:从0时到晚上12时这一天中,时针共走了几个大格?(24个)也就是几小时?(24师:在这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了2圈,共24小时,(3)用“时间尺”体会一天有24时师:如果把钟面上时针走过一天的时间展开,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红线展开,放平在左侧,下面顺次出现0~12时,接着蓝线展开,放平在右侧,下面顺次出现1~12时,两线连接在一起。师、;这就是时间尺,这是是什么时候的12时,这个,这个,一天有24时,我们可以将一把尺子平均分成24份,每一份表示1时,这样就可以用这把尺子上0~24时表示一天的时间了。(课件平分24份,下面出示0~24)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就叫做24时计时法。师:钟面上只有12时(课件出示钟面),13~24时又是怎么来的?(时针一天要转两圈)13时时针走了多少个大格,14时呢,20时呢。问:时针转第一圈的时候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了几小时?(预设:凌晨1时和凌晨0时)师:(指着时间尺)0时又叫晚上12时,它既是一天的结束,又是一天的开始,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凌晨0时,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共经过了12小时。师:你能在时间尺上找到时针所经过的第二圈吗?经过了几个小时?(生指并说)师:(钟面图)时针一天转2圈,第一圈用0~12表示,第二圈用12~24表示小结:刚才我们利用小朋友们的活动情境和时针转两圈可以表示了一天24小时的变化情况。3、学习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1)现在你能说一说0~24时所表示的具体时间吗?凌晨3时,请你用24时计时法表示,(3时)(板书)你是怎样想的?凌晨3时是时针走第一圈,走了3个大格。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3时上午9时,请你用24时计时法表示,(9时)(板书)你是怎样想的?上午9时,是时针走第一圈,走了9个大格。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9时中午12时请你用24时计时法表示,(12时)你是怎样想的?中午12时,是时针走第一圈,走了,12个大格。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12时师:下午3时,请你用24时计时法表示,(15时)(板书)你是怎样想的?下午3时是时针走第二圈了,第一圈是12时,第二圈走了12+3个格所以是15时。(板书:下午3:00=15:00  12+3=15    )晚上9时,请你用24时计时法表示,(21时)(板书)你是怎样想的?晚上9时是时针走第二圈了,第一圈是12时,第二圈走了12+9个格所以是21时。(板书:晚上900=21:00  12+9=21    )反过来3时,请你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下?你是怎样想的?9时请你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下?你是怎样想的?15时,请你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下?你是怎样想的?用15减去第一圈走的12时就是下午3时。21时,请你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下?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说一个让你的同桌用12时或者24时表示。

(2)观察时间尺,总结方法。同学们观察时间尺,时针走第一圈时,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0~12时,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一样,是几就是几时。时针走第二圈时,上下所对应的数字还一样吗?在12时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你有什么好方法,24时计时法转化成12时计时法时,你有什么好方法,结合时间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学会了吗。

4沟通昨天、今天、和明天之间的关系。

仔细观察时间尺,我们知道午夜12时又叫做0时,难道一天中会有两个0时?如果把时间尺上的24时看成是今天,板书,时针再往后1时,是什么时刻?(明天的1时)板书:明天。24时,(午夜12时)表示今天的结束,0时,(凌晨0时)表示明天的开始。如果时针从时间尺上0时(凌晨0时)退一大格是什么时刻,(昨天的23时,昨天晚上11时)板书:昨天指着时间尺,这个0时是昨天的结束,今天的开始,这个0时是今天的结束,明天的开始。同学们看,这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吃饭、玩的时间、剩下的时光用在学习知识上多不多,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俗话说:学以致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组题,咱们看谁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1、照样子填一填(课本851题)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会进行12时和24时的转化了。数学小精灵不服气,要来考考你们,请看2、(课本85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好了,经历了这次时间旅行,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吗?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一天有24小时,那一天为什么有24个小时呢?看看吧。(播放视频)

24时计时法》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上完这节课,调查学生后有以下几点收获:1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通过情境图上的不同的12时,让学生感受到24时计时法的简明不易出错的优势。通过介绍生活中各个部门见到过的时刻都是采用24时计时法,感受到了24时计时法的应用的广泛性。2、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通过观看春晚视频知道了一天是从午夜的12时也就是0时开始的。3、时间尺帮助学生学习两种计时方法时间尺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很容易看出两种计时方法的不同,通过深入学习,让学生在时间尺的帮助下找到两种计时方法的转化技巧。不足之处:老师讲得多,学生做的少

24时计时法》观课记录

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12时计时法,让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并用它来计时,历来教师认为是一块较难啃的“硬骨头”

1、善于利用生活经验,生成资源。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更是不可抹杀的。本节课执教教师就能很好的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效地沟通经验与知识间的联系。比如在认识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通过让学生观看春晚视频,让学生知道了午夜的12时就是旧的一天的结束,新的一天的开始。感受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转两圈时,播放的是学生的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学生并不陌生,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习的起点还原为学生的经验,让经验成为一种良好的课堂资源。

2、善于有效提问,激活课堂。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有效地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通过思考问题使所学知识更加严密,更加深入。让我们来看看执教老师在本节课提出的问题,课开始先问,“如果去掉情境图,怎样区分这两个不同的12”,接着“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时针走第二圈时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最后“一天为什么会有24小时呢?”整节课围绕“计时法”这个教学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不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沉浸在交流的喜悦中,而且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善于倾听学生,萌发欲望。每个学生走进课堂,都有自己的学习需要,不同的学生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本节课教师敢于与学生共建课堂,一起学习、讨论、探究,无论说的对还是错都能认真听完,提倡各抒己见,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存在,允许学生犯错,让学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24时计时法》课后反思

24时计时法在时间这部分知识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内容生活化、活动化、大众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具体做法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因此,我根据学生己有的生活知识导入新课,初始两幅情境图让学生同样都是12时,为什么小红又是吃饭又是睡觉,引出两种表示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通过收集生活中的24时计时法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应用广范和优越性。为后面学习作铺垫。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在探索中求知。学生探索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由直观演示,观察再到抽象的思维,分析进而得到结论,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脑钟面模型这一动态演示,让学生回顾一天,通过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段,引导学生感受一天时针转两圈,一天有24小时。在教学12时和24时计时法的转化时,让学生观察时间尺,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两种计时方法的不同,通过小组交流找到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方法。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努力给学生营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课程标准已经指出,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使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了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课前的“备”学生做得不太到位,教师讲的过多。2、师生间的互动效果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3、教学评价太少。4、练习设计较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