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
(2024-06-07 22:50:35)每一次学习,都是在认知上的一次突破。
6月,走出了苏州市,来到了与我们望亭相邻的无锡,还是倍感亲切的。这次的培训,有幸聆听了来自无锡和苏州两地的优秀老师的课堂,感受了不同地域上课的风格,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在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改变。
用任务驱动学习。无锡的两节课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让我看到了在任务驱动下的数学课堂。两节课分别是《认识平均数》和《认识百分数》,有意思的是都和体育和统计搭到了边。《认识平均数》设计了两个任务:“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和“怎样才能让女生反败为胜”。在任务驱动下,老师不急不躁,娓娓道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认识百分数》这节课也挺有意思,有主线任务,还有支线任务。主线、支线,就想打游戏升级打怪似的,是个挺有意思的想法。在严特工作室成员的讨论中不难发现,他们对于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会对新想法质疑解惑。从他们身上,我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还需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以核心内容落实科学实践。我们区的两节课也是异常出彩的。在《分数乘整数》这节课上,陈特用她的独特魅力给我们展现了一节生动有趣又很有深度的数学课。对于“乘法”,这节课不仅仅是教会了学生分数乘整数,更让学生探寻了整数、小数、分数乘法间的一致性,让学生在交流思考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普遍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不断收获。《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看似简单的计算,却让顾老师上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多样的计算方法,在算法中也注重算理,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在一致性中进行思考。陈六一老师的《基于一致性视角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与实践》更是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在他的头脑里,有丰富的数学史,有对新课标的深度解读,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他提出了一些思考也正是我比较困惑的,比如:是教显性的一致性,还是用一致性理念持续的教学?我们现在对于“一致性”的理解显然是不够的,如何付诸教学实践,我想,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未来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