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301@365皇统钱中元宝多(二)——两种少见的篆书“皇统元宝”钱

标签:
转载 |
在博文《皇统钱中元宝多(一)——篆书“皇统元宝”小平钱》中,笔者介绍了篆书“皇统元宝”小平钱的故事,也介绍了笔者收藏的两枚“皇统元宝”篆书小平钱。随着东北大批金代窖藏钱币的发现,人们发现,篆书“皇统钱”是个大家族,“皇统元宝”小平不但有叔伯兄弟篆书“皇统通宝”,还有许多同胞兄弟,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篆书“皇统元宝”,甚至还有一个直径达到57毫米的超大篆书“皇统元宝”。
笔者介绍其他两种篆书“皇统元宝”钱,这两枚钱币均来自吉林秦家屯辽金古城“信州”附近。
一、
笔者有幸收集到一枚篆书“皇统元宝”,类似小平,此钱可以说是流传有序,它出自吉林怀德辽金古城信州遗址,为罐藏,此罐为黄釉瓷罐,其中出土的钱币均为红锈,钱币上有一种令人无法想象的“生坑红锈”,钱币宛如被涂上一层薄薄红漆,但是其红色并非鲜艳,而是褪去鲜艳,留下沧桑。有些红锈上带有一层如同一些密密麻麻绿色极细小斑点而形成的绿锈,利用鬃刷轻轻刷,可以去掉这些绿锈,露出红锈。这种锈色的钱币来自沙地罐藏,在吉林西部金代窖藏钱币中偶然可以看到。此枚篆书“皇统元宝”由于体积小,相对绿锈较轻,在发掘和运输过程中,绿锈脱落,只剩下一层红色,使此枚钱币异常美丽。
与此枚钱币一同出土的钱币,基本为宋辽金钱币,不乏珍稀品种,笔者同时收集到的有:“大定通宝”背折十、“皇宋九叠篆”背折十、篆书“靖康重宝”背一钱等,均为大珍品。
此枚篆书“皇统元宝”,与已经发现篆书“皇统元宝”小平有所不同,其一,径大肉厚,直径为26.55毫米,郭厚为1.8毫米,重量达到6.73克,超出一般小平钱的尺寸,接近折二钱的尺寸;其二,其文字独特,篆书“皇”字上半部从“白”,下半部为完整的“王”字,而“宝”字也及其特殊,为“短冠宝”且“缶宝”,最为特殊的是篆书“统”字的“充”字与发现的篆书“皇统”钱中仅仅有超大型“皇统元宝”与其相似;其三,其钱为宽缘,这在已经发现的篆书“皇统”钱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金代折二钱不少,但基本为宽缘钱,一般认为其作用基本为庆祝、赏赐等。而折二钱一般为宽缘。例如“天眷堂”的两枚镇馆之宝——楷书“天眷通宝”小平、楷书宽缘“天眷通宝”折二钱,就有这种情况:
http://s5/mw690/006hCKO9zy75W5uzv6Y54&690
而在金代折二钱中,宽缘折二钱多见于楷书钱,而折二宽缘篆书钱则非常少见。
关于折二“皇统钱”,仅有一篇文章记载,有折二篆书“皇统通宝”,已经流失到日本,但是未能见到其真容。但是表明折二篆书“皇统钱”是存在的。
此枚篆书折二“皇统元宝”应该是首见,而且是极其珍贵的,其珍稀程度远远大于篆书“皇统元宝”小平。
二、超大型篆书“皇统元宝”
在篆书“皇统元宝”中一种直径达到57毫米以上的大钱,有铜、银、鎏金等不同材质,在金代钱币中,此类钱币属于超大钱币,其意义有待于研究,以“镇库”或为庆典而特制的可能最大。
以下以《中国珍稀钱币鉴赏与投资》一书介绍了两枚超大型篆书“皇统元宝”为例:
http://s13/mw690/006hCKO9zy75W5uDe6occ&690一枚为银质,一枚为鎏金,直径都为57毫米。郭厚不同,银质重量将近59克,鎏金重量为24.7克。它与其他篆书“皇统元宝”的最大不同在篆书“统”字的写法。这种钱币东北的多位藏家也有收藏。
我也收集到一枚类似钱币:
http://s12/mw690/006hCKO9zy75W5uI6ev7b&690
此钱直径57毫米,郭厚4.0毫米,重量54.97克,钱币为泛红的青铜,文字深峻,地章平整,此钱来自吉林怀德信州遗址附近,为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候,偶然拾到,后为在家中作为装饰之物,经常把玩,泛起一层油润感的包浆,但是仍然可以看出鎏金层去后,显出类似赤金的颜色,流传几代,后为商贩购得。
无独有偶,在吉林中部发现看一种相似书体的生坑篆书“皇统重宝”钱(上图右),铜质。大小与“皇统元宝”超大型篆书钱相似,笔者认为这应该是金代篆书年号套钱中的一组,尚可能有一种类似的“皇统通宝”钱没有发现。
“皇统”是金熙宗的第三个年号,就其所发现的“皇统年号钱”来说,皇统钱是金代年号钱中最为诡异的一类钱币,其怪异性将在以后的博文中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