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契丹文“咸雍通宝”款摩羯鱼形鎏金银壶考释图说

标签:
转载 |
http://s16/middle/4b99e63et8e068be203bf&690
http://s12/middle/4b99e63et8e068c7aa7eb&690
http://s11/middle/4b99e63et8e068d2279ca&690
这只造型奇特的摩羯鱼形鎏金银壶,在六月北京“契丹文明密码文物精品展览会”上,曾受到参展专家学者的一致关注和肯定。认为它造型奇特,形象生动,包浆厚实,材质名贵,充盈着草原民族雄浑朴拙的韵味,是一只不可多得的契丹佛教用品,更是一个可以解读契丹文明密码的精致艺术品。
这只摩羯鱼形鎏金银壶,是天津徐先生得自内蒙收藏家手中,展览前我曾进行过简单目鉴。总的印象较好,感到无论从形制,工艺,锈色,材质看,是契丹文物真品无可挑剔。但我始终对器錾刻钱币款感到不解,在和我的朋友,如陶金,如陈传江,如边辑,谈起这个疑惑,他们均有这种相近的感觉。可当我反复阅读了辽和唐、五代、高丽、西夏、两宋等国家的货币史经济史后,我的不解释然了,从心里感触到契丹人的聪慧和圆通。
壶底的款为双钩文四个契丹小字,从上至下汉译为“咸雍通宝”。“咸雍”为辽道宗第二个年号,这时辽朝兴盛已达到顶峯,国民经济总量已和宋朝不相上下,国民平均收入远超宋人,成为亚洲之最。此时辽代货币己进入以金银为主铜钱为辅阶段,市场上金银货币的流通,百姓早已司空见惯。金银货币的形状五花八门,既有锭、铤、条、块、帛状称量货币,也有方孔状大小金银圆钱,更有金银器皿状货币。《辽史》虽没详细记载这些金银货币的使用情况,但可以“市酒”,“赏赐”,“丧葬”的用途,说明有辽一朝金银已实现了货币的全部功能。
《辽史·本纪》中记载有数十条皇帝赏给有功臣子金银器的史实。虽然书上没有写这些金银器,获赏者拿来怎么使用,但从唐五代及辽周边国家高丽、西夏、宋等国家货币流通的情况和窖藏出土金银器看,当实用器使用的几率仅占10%左右,当珍贵艺术品收藏玩赏的也仅占20%上下,70%以上的人是把它们视为巨额货币财产贮藏和使用。
宋曾慥《高斋漫录》第2854册第1页记载:至和二年(1055年,和辽道宗时代相同)欧阳修奉宋仁宗之命为王旦撰写墓志铭。王旦儿子王仲仪为答谢,“送金酒盘盏十副、注子二把,作润笔资。”看来当时把金银器皿当货币使用是各国的普遍现象。高丽国家货币当时就是银瓶、银壶(见《朝鲜半岛钱谱》)。唐五代和西夏等国出土金银器,常在器物上发现墨写的重量,其实标明的就是器物的货币价值。
当我们知道辽代金银器皿是一种变相巨额货币后,就会对辽代某些金银器上錾刻年号钱币款识的现象,感到可以理解不再生疑了,巨额货币那怕是变相巨额货币,錾刻上年号钱币款也应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因为这种现象不是孤单的个别现象,而是辽金银器物中官铸品的常用标记。只是因为这种錾刻年号钱币款识的官铸金银器传世过于珍罕,使我们鉴定的同志难免少见多怪罢了。
在解开底款“咸雍通宝”之谜后,我们再仔细欣赏一下银壶摩羯鱼造型的神秘和优美。壶高约21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10厘米,重约 700克上下。壶身为肥壮的鱼身,鱼鳞清晰隆起,片片似乎都在跳动。鱼尾翘起,象是还在弹蹦。冲上的鱼尾被巧妙地设计成壶盖。壶嘴被设计从摩羯鱼龙头口中伸出。摩羯头作龙首,鼓目长鼻巨口龇牙,颌下有一短角,左右各向后生长一根头部卷曲的龙须,头顶长有左右分开的长角,面相凶狠,气势威武。项下环生一圈伞似尖锐的硬鳍,映衬得龙首更加神威雄猛。两片巨大的胸鳍,象悬挂在一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巨舟两侧的猎猎战旗,伴随着巨船踏浪飞行。两只尾鳍向上竖起,象两支船舵把握着巨船行驶的方向。
壶把匠心独具地由挂在摩羯身后两枝缠绕的莲杆形成,杆头杆上还生长着莲蓬和莲花骨朵,从摩羯尾鳍间伸出,整个摩羯鱼立卧在一朵巨大的莲花座上,使万般变化都皈依佛门,点出主题佛教宝器。龙首,鱼尾,胸鳍,尾鳍,莲花,莲瓣,都厚厚地鎏了一层金,使银壶更显得富丽堂皇庄严肃穆,一派皇家器物雍容气度。
“摩羯”作为佛教语,汉文译作摩羯、摩竭、摩伽罗等,是佛教传说中的一种长鼻、利齿、鱼身的巨形水兽。《慧林音义》称:“摩羯,海中大鱼,吞陷一切”。《阿含经》中描述的摩羯为“眼如日月,鼻如太山,口如赤谷”。据佛教典籍中记载,摩羯先世是佛家的破戒弟子,亦有说摩羯是如来佛在水中的化身。他用自己身上的肉,供养周围的穷人十二年。佛教《大悲经》讲述有五百商人入海采宝,正值摩羯开口,海水入其中,船遂疾驶向鱼口。船师问船楼上人见何物,答曰:“见三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注入大坑。”船师言:“是摩羯开口也,一日是实日,两日是鱼目,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吾等将死,宜各求天神以自救。”其中一人语众人曰:“吾等当共称南无佛,佛无上,能救众人苦厄。”众人一心称南无佛,此鱼先世是佛家的破戒弟子,闻称佛声,心自悔悟,即合口,众人得脱。这个故事讲了摩羯之大和他与佛之关系,影响深远。
佛教传到中国后,到辽兽首已经为龙首取代,并化作佛教的瑞兽,成为避邪向善的典范,这是摩羯鱼传入中国后,被汉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92年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辽耶律羽之(辽会同四年,941年)墓出土一件金耳坠。为摩羯造型,龙首鱼身,头部有鹿形双角,鱼身蜷曲。说明了摩羯造型汉化的完成。巴林左旗博物馆收藏的一个辽三彩摩羯鱼壶是第二件辽代摩羯鱼代表作品。徐先生这件摩羯鱼形鎏金银壶应是第三件立体摩羯鱼造型艺术品,也是唯一一件有明确辽代年代款识的作品。它的价值应超过辽代所有同类型作品。
摩羯鱼形鎏金银壶从设计、放样,到雕刻、打磨,每一步工艺,工匠们都是用心去和佛佗对活,每一处制做,都是工匠的心中佛经在吟唱。此壶之所以如此美仑美奂,惊艳绝世,和佛教在辽代的狂热崇信关系至深。可以说是辽代佛教造就了这一绝世的艺术精品,这一艺术珍品又真实地展现了契丹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