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壮兴元宝钱考

(2015-10-05 17:52:50)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壮兴元宝钱考作者:peiyuanbo448

壮兴元宝钱考http://s13/middle/4b99e63etb2ad83dfacec&690


http://s13/middle/4b99e63etb2ad843b500c&690

http://s16/middle/4b99e63etb2ad8496c99f&690

http://s5/middle/4b99e63etb2ad84f25d14&690

http://s11/middle/4b99e63etb2ad85202cca&690

http://s6/middle/4b99e63etb2ad855d3e45&690

http://s1/middle/4b99e63etb2ad85a97150&690

http://s5/middle/4b99e63etb2ad85f5d4e4&690

http://s13/middle/4b99e63etb2ad864210cc&690

http://s4/middle/4b99e63etb2ad868e5673&690

http://s10/middle/4b99e63etb2ad86cb6e99&690

http://s11/middle/4b99e63etb2ad8726fd7a&690

http://s13/middle/4b99e63etb2ad8773471c&690

http://s13/middle/4b99e63etb2ad87b036fc&690

http://s1/middle/4b99e63etb2ad87ced930&690

http://s16/middle/4b99e63etb2ad87de15bf&690

建平的泉友宫传海医生来京送《辽(契丹)编年钱谱》待入谱钱时,抽出两枚“壮兴元宝”铜钱和铁钱让我看,要我在鉴别真伪的基础上,为其断代。他说他查遍解放后出版的所有的钱币图谱和书刊,都不见它的身影,明显的是一种“脱谱钱”。我问他出土地点,他说:“就在建平当地。那是上世纪末县里修高速公路时,在一个叫大杖子的地方,挖掘机一下子挖出几个装着铜钱的大瓦罐子,由于罐子被打碎,铜钱立即被风涌而至的农民与民工哄抢一空。具体出土数量已无法统计,估计最少有几百斤。事后,因县里人都知道我爱收藏古钱币,一些当地老农就多次找我,要卖这批钱给我。我从中挑选了一些,其中就有这两种壮兴元宝铜铁钱。”

仔细审视这两枚“壮兴元宝”铜铁钱,文字以隶写楷,字字端庄,一笔一画,皆有来历。宽缘中郭,形制规整,铜钱地张生有入骨的厚厚的层次分明的蓝锈,铁钱上生有浸入钱骨肌里,色泽自然、透彻,锈层坚硬板结的黑红色铁锈,经测试锈层为磁性氧化铁。两钱从文字、形制、锈色、皮壳看,是真钱无疑。但风格特征与辽中晚期钱及宋以后中原钱均不同,文字以隶写楷的风格五代与辽早期钱币有些相近。查这个时期钱币名称无“壮兴元宝”者,只有“壮国元宝”。难道二者有什么关联?

“壮国元宝”系东丹国铸币,是东丹国主人皇王耶律倍在其弟耶律德光登上天子皇帝宝座时,铸造的进献壮威钱币。当把“壮国元宝”和“壮兴元宝”两种铜钱摆一起时,我惊讶地发现两钱有着惊人的神似。虽然“壮国元宝”为旋读,“壮兴元宝”为顺读,两钱文字却似出自一手,虽然笔画不尽相同,但间架结构,运笔结笔,无不酷肖。尤以元宝二字,相似度最为明显。两个壮字尽管偏旁“爿”写法不同,但都是五代时期隶变时的写法,只不过“壮国元宝”的“壮”为早期“牛、爿”不分时的写法,而“壮兴元宝”的“壮”,是隶变定型时的写法。通过书法的分析,可以知道两钱铸制,“壮国元宝”铸造在前,“壮兴元宝”铸造在后,书法者铸造者应同出一源。两者既有传承,亦有发展。

“壮国元宝”和“壮兴元宝”难道都是东丹国铸?查《辽史》,天显六年,辽太宗把东丹国主的行政大权收回,改由中台省负责东丹国的一切事务后,东丹国就没见铸过钱,“壮兴元宝”肯定不是东丹国铸造。“壮兴”是什么意思?是年号?唐五代至金元,不见年号有称“壮兴”者。国号更不见有“壮兴”者。联想到耶律倍的“壮国”钱的原意:壮大契丹国,为契丹国壮威。不管怎么排列,“壮国”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国字都是契丹国的代指。那“壮兴”,同理,也应是为一个带“兴”字的国家壮威,“兴”字亦应是一个国号的代指,中古时期带“兴”字的国号只有“兴辽国”。至此,“壮兴”的词义,豁然明朗。于是笔者将自藏的兴辽国国号钱“兴辽重宝”和年号钱“天庆通宝”,与宫传海先生的两种“壮兴元宝”及“兴辽重宝”铜铁钱放在一起比较,“壮兴元宝”的铸造人跃然纸上,一切有了圆满合理的解释。答案就是,“壮兴元宝”是辽圣宗太平年间,渤海人起义政权兴辽国铸钱,铸主为兴辽国皇帝,渤海国皇室后人大延琳,铸地为东丹国首都辽东京。

辽太祖926年灭渤海国,建东丹国后,渤海人的反抗一直没有停止。928年定安国成立,979年再兴渤海国成立,不久两国合一,改名“渤海国”(史称“后渤海国”)。1018年辽出兵,“后渤海国”始灭亡。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九年(1029年),辽代重镇、辽五京之一的东京(今辽阳市)又爆发了以渤海王族后裔大延琳为首的反抗辽廷的起义。此次起义,长达一年,波及今辽宁省的中、东、南部地区,是辽朝规模较大的一次反辽起义,史学界称之为东京起义、渤海起义。

起义领袖大延琳,是渤海贵族的后裔,唐朝时渤海郡王大祚荣的第七代孙。东京起义爆发前,任辽代东京舍利军详稳。辽代的东京,为辽代五京之一,设在今辽宁省辽阳市。此地自辽天显三年(928)东丹政权南迁后,增加了大量的渤海民户。舍利军,是辽代渤海富家子弟组成的军队。舍利军的统辖机构称舍利司,或称舍利军详稳司,其最高长官叫详稳。

这次起义的原因,一是反对征收商税。辽代初年,因东京地区由东丹国管辖,该国对东京地区的贸易、煮盐、制酒等业征税较少。辽东京地方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东丹国以来,没有实行过酒专卖和关于盐税等方面的法令。但到了辽中叶东丹国名存实亡的太平年间,东京户部使冯延休、韩绍勋相继按照燕地平山(今河北平山县)的税法在东京道征收。这实际上是把外地征税之法引进了渤海人聚居之地,并苛征暴敛,民不堪命。

二是反对海运。辽太平九年(1029),燕京地区发生大灾荒,东京户部副使王嘉献计,强迫渤海等族人造船,招募熟悉海运者,把辽东的粮米运到燕地,赈济那里的灾民。当时是从海路运粮至燕地的。而这条海路艰险难行,常有海难发生,造成船沉人死粮损的后果。老百姓虽然如实向官府秉告这种情况,但主持此事的官员并不相信,还拷打驱逼民众,继续进行这种危险的海上运输,导致“民怨思乱”。

据《辽史·食货志》载:“先是,辽东新附地不榷酤,而盐  之禁亦弛。冯延休、韩绍勋相继商利,欲与燕地平山例加约,其民痛之,遂起大延琳之乱。连年诏复其租,民始安靖”。从这段记载可知,引起人民反抗的原因不仅仅是依燕地平山之法在辽东征商税,而主要是反对韩绍勋等依燕地之例向辽东地区各族农民征收农业税。因此,大延琳起兵后,先杀掉在东京首先征农业税的韩绍勋和主张运辽东粮去燕地的王嘉,“以快其众”。正因为韩、王二人加重了对农民的盘剥,才引起了农民的不满。所以各族农民起义就是很自然地事情了。

辽圣宗太平九年(公元1029)八月初三日,渤海贵族大延琳,乘人们不满当局的机会组织渤海人起义,占领了东京。大延琳在东京起兵之前,有较为详细的行动计划。他曾与东京副留守王道平商议起兵事宜,主要内容是,大延琳自己控制辽东京城,并以此为基地和依托,再向四面发展;并秘密派人到北方与黄龙府(今吉林农安)的黄翩联系,去保州(鸭绿江东岸)联络渤海太保夏行美,意在约他们起义响应,共同起兵,反对辽朝。后来事实证明,这只是大延琳的良好愿望而已,均都落了空。大延琳错误地估计了黄翩及所派使者的政治态度。

黄翩时任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兵马都部署,这个都部署衙门,是辽控制东北方边境以内各民族的一个重要军事机构,黄翩是这个机构的主要长官。黄翩在担任此职之前,曾率兵深入女真地区,俘获许多人口和牲畜。可见他是效命辽廷的人物。黄翩在就任兵马都部署后,又在浑同江及疏沐河之间,建立城堡,加强了对女真的控制。这说明,黄翩担任着主要官职和管辖着重要地区。如果他能像大延琳所设想的那样参加起义,就会使地位次仅于东京的黄龙府控制在起义军手里。同时也会使在黄龙府控制下的女真族摆脱辽廷,乘势进行反辽斗争。这就形成了从南、北两面夹击辽朝的态势,无疑是有利于东京起义军及整个反辽斗争的。

但出乎大延琳意料,东京副留守王道平夜间越城出去后,与派往黄龙府的使者一起,到辽圣宗驻地黑岭(时辽圣宗正于此处打猎)告变。大延琳联络黄翩的计划终成泡影。由于辽廷得到了大延琳起事的情报,立即征调诸道之兵,准备镇压。在这些军队未到之前,因辽国舅详稳肖匹敌之驻地接近东京,便命他首先率本营之兵与家丁,抢占要害之地,防止大延琳西进,威胁在东京西方的辽朝都城上京。

大延琳在派人去联络黄翩的同时,去保州(鸭绿江东岸)联络夏行美,约他共同起兵反辽,但也未成功。夏行美在接到大延琳的密信后,不仅没有谋取其统帅耶律蒲古,反而将密信交与他,又诱杀了所谓“贼王”百人。耶律蒲古得到密信后杀了保州当地800名渤海兵,,目的是防止当地渤海兵起义响应。从而断绝了大延琳的东路,,阻碍大延琳与高丽的联系。大延琳联络黄翩、夏行美共同起义告吹。大延琳起兵占领东京后,杀了户部使韩绍勋、副使王嘉、四捷军都指挥使萧颇得,囚禁了东京留守驸马萧孝先及其妻南阳公主。并自立为帝,建国号兴辽,年号天庆。此时即铸造了国号与年号钱,以示庆祝并诏示天下。

大延琳占领东京城后海州(今辽宁海城市)、宁州(今辽宁熊岳城西南35公里处)、禄州(今吉林临江县)等地起义响应。南、北女真皆提前起义。但由于东京起义军之东、西方要冲皆被辽军控制,这就影响了起义军的发展和进势。大延琳为解决东方辽军之威胁,想得到高丽的支援,曾派大府丞高吉德前去高丽国,告诉对方大延琳巳建兴辽国,望对方给予援助。高丽派兵攻鸭绿江东辽军,战败而退。起义军在东部战线无进展,威胁未有解除。

起义军在东、西两路均无进展的情况下,大延琳决定向北方进攻,攻击的目标是辽军占据的沈州(今沈阳)。《辽史·圣宗纪》记载了此次攻沈之战:“其节度使肖王六初至,其副将张杰声言欲降,故无急攻。及知其诈,而已有备,攻之不克而还”。这次战斗,由于起义军中了守城辽军的缓兵之计,未有战果就返还。这样,东京起义军在东、西、北三个主要方向军事动作均无进展,只好采取守势,退保东京,固守孤城,很快陷入被动局面。而辽廷则采取了攻势。“及诸道兵次第皆至,延琳婴城固守”(《辽史·圣宗纪》) 同年十月一日,辽廷以南京留守肖孝穆为都统,国舅详稳肖匹敌为副都统,奚六部大王肖蒲奴为都监,率领包括皇帝侍卫在内的精锐部队,兵分三路围攻起义军。

诸道官兵陆续到达,会聚一起,两军进行交战。起义军与辽军先战于蒲水(今蒲河),起义军击退对方中军。但却受到肖匹敌、肖蒲奴所率的左、右两路军的夹击,战败溃退。得势的辽军得以控制大延琳义军通往女真、高丽的交通要道,阻止了外地的增援。义军退至手山(即首山,位于辽阳城西南7.5公里)之北,再次与辽军交战,又失利。退入东京城中,“深沟自卫”。首山之战失利,是大延琳起义军迅速走向失败的转折点。辽军遂进兵东京城下,并包围了东京城。辽军还在城的西面五里处修筑重城,建起高台,坐困义军,使城内人不能与外界相通,得不到人员与物资的接济。

因为辽军在进攻起义军之前,已派兵“据高丽、女真要冲,使不能求援”。在辽军围攻东京城时,辽廷又派肖蒲奴围剿辽东各地起义军,“讨诸叛邑,平吼山贼,延琳坚守不敢出”(《辽史·肖蒲奴传》)。东京城内的守军已孤立无援了。

大延琳率起义军坚持守城,因无柴可烧,起义军只好以拆屋之木料当燃料用。到太平十年(1030)二月,由于守城者放松了警惕,竟使囚禁在城中的辽东京留守肖孝先及其妻,穴地出城逃走。南阳公主走在后面,被城上守卫者发现,捉回。辽太平十年(1030)八月二十五日,据《辽史·圣宗本纪》记载:“东京将杨详世密送款,夜开南门纳辽军“,东京城被辽军攻占,大延琳被俘。海州城起义军,坚持战斗一年多,在得知其他地方的起义军首领皆战败被俘后,也投降了。至此,大延琳领导的东京起义失败了。

目前所知,兴辽国存续的一年多期间,共铸造了三种钱币:国号钱两种,兴辽重宝铜铁钱,壮兴元宝铜铁钱;年号钱,天庆通宝银铜铁两个版别、三种材质钱。除一种银钱,文字、质量稍差外,(据推测是海州义军所铸,因未接到东京统一钱样,自行雕模铸造,故风格差距较大)其它钱铸制水平都非常高超。原因是东京有辽的钱帛司,集聚有一批铸钱高手,能工巧匠。兴辽国钱的发现弥补了辽中期以前渤海民族造钱历史的空白,给挖掘渤海国钱币提供了借鉴和动力,在中国钱币史上为北方民族又书写了光辉的一章。

泉痴山人2011-11-26于京东

附图:

1、宫传海藏兴辽国钱币:壮兴元宝折五型铜钱;2、宫传海藏兴辽国钱币:壮兴元宝折五型铁钱;3、博主藏东丹国钱币:壮国元宝小平型铜钱;4、宫传海藏兴辽国钱币:兴辽重宝折五型铜钱;5、宫传海藏兴辽国钱币:兴辽重宝折五型铁钱;6、博主自藏兴辽国钱币:兴辽重宝折五型铜钱;7、博主自藏兴辽国钱币:天庆通宝折五型铜钱;8、北国盈泉藏兴辽国钱币:天庆通宝小平型钱。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