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方山随拍(2)

标签:
栖霞方山方山地貌熔岩台地玄武岩方山十景 |
分类: 爬山不论山大山小 |
栖霞方山随拍(2)

继续攀登方山东北部的啷当脖,随攀登随观景随拍照:
啷当脖是条北东走向的小山岭,其西南方连接着方山主体,其北面相连接的小平顶山名为后硼。
当地人通常将方山主体的顶部,称作方山硼顶。后硼因位置在方山硼顶和啷当脖之北故名。后硼顶部面积比方山硼顶小得多。另外,方山主体西南侧还有个更小的硼顶,名为小硼。

上下两图的左部为西佛落顶
后硼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崮,名为东、西佛落顶。这名字的来历是有传说故事的(略)。

北东走向、包括方山硼顶和啷当脖、后硼、东佛落顶、西佛落顶及小硼等在内的整座方山,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可能是由多个大小不等的火山喉管将岩浆喷溢出地表的,或与裂隙喷溢有关。喷溢出地表后,流动的熔岩形成了方山的基本地貌。东、西佛落顶则有点像熔岩滴丘,可能是由细小的火山喉管溢出的少量熔岩急剧冷却形成的。

回望方山硼顶和“方山迎客松”
方山,又名龟山。形似方台状的方山主体(玄武岩台地)好似龟身;啷当脖与后硼及东西佛落顶恰似龟脖子与龟头。站到啷当脖的高处俯视西南方,会觉得好像是站在龟脑袋顶上看一只趴着的巨龟。关于“化为方山的这只龟”,有着多版本的神话传说(略)。

野兔脚印

攀登啷当脖的第一个小顶

前面还有更高的顶

啷当脖西北侧和后硼西侧

据说,在啷当脖西北侧有一岩洞,名为赫然井,是方山知名度最高的景点,是游客到方山后的必游景点。
赫然井的景致,在清光绪五年《栖霞县续志·艺文志》收录的林梦抡总结撰写的“方山十景”中,称为“赫井归云”:井名赫然,莫测其浅深,或谓与海相通理,或然与山雨初晴时,井口白云蓊蓊而没卷之,则退藏于密,吾于是乎有感。
赫然井的具体地点在什么位置不知道,加之时间关系,没去找。想必是熔岩隧道一类的岩洞。岩浆从地壳裂隙溢出后,在流动冷却过程中,熔岩表面冷却较快,会适时固结成壳,熔岩流内部尚未凝固的液体熔岩会继续向低处流动,便会在熔岩内部形成空洞。还有,岩浆中的某些挥发组分也会在熔岩流内部形成空洞。岩浆多次喷溢、熔岩流多次叠加覆盖,在形成啷当脖这样的熔岩垄岗过程中也会形成其内部的某些间隙空间。等等。这些熔岩空洞,会因受熔岩流经过的地形、熔岩冷凝的速度与程度、挥发组分的存在状态与逸出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空间形状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其中有一定连续性、有一定长度的便属于熔岩隧道。

西佛落顶
“方山十景”中有一景为“佛顶慈云”,称: 山之东北,传有佛落其山,因以名顶。如来去后,时有缥缈闲云缅,想释迦如见慈心荫注,至今视之,如鹫岭云。
边走边环顾四面八方:

北望
啷当脖与后硼连接处为草甸,后硼上既有松树林,也有柞树林。
艾山,主峰海拔814米,为胶东第三高山、栖霞群山之冠

东北方

拉近一点
东佛落顶

四面八方、上下远近的看了一圈后,沿着啷当脖岭脊回返。
途中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