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栖霞方山随拍(1)

(2022-05-12 20:38:02)
标签:

栖霞

方山

桌形山

方形山

饮马湾

分类: 爬山不论山大山小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有种四周陡峭的平顶山,顶部平整如桌面,在地貌形态描述中被称作“桌状山”、“桌形山”、“方形山”、“方山”等。这种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山顶面积从零点几平方公里到数百平方公里的、相对高度从几十米到数千米的都有;山体构成为砂岩、花岗岩、玄武岩等等的都有;成因为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侵蚀作用、断裂上升等等的都有。

据说,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桌形山,是位于南非开普敦的桌山,其“桌面”长1500多米,宽200多米,海拔高度为1086米,被当地人形容为“上帝的餐桌”。桌山山脉阻挡了大西洋寒流,为开普敦营造出温暖湿润的小气候。由于地形和气流的作用,桌山上经常云雾缭绕。每当此时,当地人便说上帝铺好“桌布”开始用餐了。桌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砂岩,随着地壳抬升露出海面成为陆地,然后经过强风和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坚硬的岩层保留下来形成了平板状的顶部。

我国也有一些典型的桌状山、方形山。尤其在四川盆地,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软硬层相间,受流水强烈侵蚀切割后,便形成了以坚硬岩层覆顶的方山地貌。最为典型的方形山则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群山中,瓦屋山大瓦山为突出代表。瓦屋山,海拔2830米,相对高度700米,山顶面积11平方公里。大瓦山,海拔3236米,相对高度1600米,山顶面积1.6平方公里,有“东方诺亚方舟”之美誉。若按相对高度排列的话,大瓦山为世界第二桌形山,仅次于南美洲的罗赖马山(相对高度2338米)。大瓦山山体构成为上部是玄武岩,下部是石灰岩。说明它原本是沉积作用下固结形成的石灰岩,后来发生了岩浆活动,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堆积其上,再后又发生断裂上升,形成了四周的峭壁。

国内有多处将本地的某座桌形山(方形山、方山)直接以方山命名。其中较为知名的有江苏南京方山和浙江温岭方山。南京方山,远观好似一方巨型印章,古称印山、天印山,由火山喷发的玄武岩溢流而成。温岭方山,据说是亚洲最大的中生代流纹岩火山台地,四周石壁均在百米以上,号称与南非桌山为“姐妹山”。等等。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从互联网上看到的,没实地看过。

实地看过的一座小型方山,就是栖霞的方山。

栖霞方山随拍(1)

于沈海高速上远眺方山  

栖霞方山随拍(1)

于艾山上远眺方山  

方山,位于栖霞市西南部,距栖霞城十多公里。海拔404米。因其顶部平而方故名。亦称大方山。在胶东半岛小有名气。

方山四周少有峭壁,多为较陡的斜坡。以下照片是驾车从方山南侧盘山路上山时所拍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来到方山顶部:

栖霞方山随拍(1)

由南向北  

栖霞方山随拍(1)

由西向东  

路旁长有树龄较大的柞树  

之前方山经营单位是山东省栖霞方山柞蚕原种场。

来到方山山顶平原的东部:

栖霞方山随拍(1)

放养柞蚕用的柞树,不会长成路旁那样的柞树,因为每年或每过几年就要在冬季将其枝干砍掉,使其来年长出新的,控制高度,方便养蚕操作。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向东远眺可见牙山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市有牙山、唐山、方山、艾山、蚕山等五大山系,牙山山系位居最东边  

栖霞方山随拍(1)

牙山,位于栖霞市东南部,因其顶部三峰形如锯齿,故名“锯齿牙山”。海拔806米。在胶东半岛也算是名山,海拔高度位列第四(崂山1133米、昆嵛山923米、艾山814米)。

栖霞方山随拍(1)

东偏南一点的更远处隐约可见垛山  

栖霞方山随拍(1)

垛山,又名发云山,位于牟平与乳山交界处  

栖霞方山随拍(1)

东南方远眺  

栖霞方山随拍(1)

上图为拉近拍的,左部隐约可见的远山是乳山市的马石山  

中部那座尖峰可能是海阳市的林寺山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路旁的玄武岩碎石堆  

方山,可以说是座死火山,是由火山岩浆溢流堆积而成的。

栖霞方山随拍(1)

北望  

北面的小山岭名为啷当脖,是方山的最高处,位于方山的东北部

不知啷当脖是不是条由火山通道上方向外辐射的岩墙脊?


栖霞方山随拍(1)

啷当脖看一下。途中随拍:

栖霞方山随拍(1)

北行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方山顶部平原上全是柞树林,偶尔见到一棵大一点的松树,觉得格外珍贵。

栖霞方山随拍(1)

路过一个大口井  

栖霞方山随拍(1)

此大口井系方山柞蚕原种场所建。此处地名为饮马湾。古时是方山十景之一,称作“清溪浴马”。有介绍说:

山上平漫处,溪大盈亩。养马者纵之山头,渴则饮之,热则浴之,俗名饮马湾。水鸟沙禽,鸣声上下,便自作濠濮间想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继续前进  

栖霞方山随拍(1)

方山顶部周边有矮石墙和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碎石堆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有说,方山上的石墙是清代为抵御捻军而修建的围子墙。

也有人推测,方山石墙是远古观象祭遗址的圈子墙。说方山上的积石堆是远古时期的观象台、祭坛、龙图腾等观象祭祀遗址,说方山可能就是《山海经》中的钦山、《史记》中的东莱山,说方山及其东面杨家圈、旸谷村一带谷地可能就是《尚书》、《山海经》中的旸谷,说方山可能就是羲仲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测定春分的地方,等等,推测方山在远古时期发挥过进行天文观测、制定历法和祭祀天地日月的功能。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开始攀登啷当脖,途中随拍: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东看啷当脖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啷当脖顶峰西北面的那座石崮,名为西佛落顶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西北远眺蚕山  

蚕山,也是栖霞名山。是座死火山,其顶部为近于直立的长条状火山颈,由火山通道里残留的岩浆冷却而成。

去过蚕山,本博2020年9月发过《游览栖霞蚕山随拍(1)—(5)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岭脊南侧的碎石堆  

有人推测这是石垒的龙图腾,将内有积雪的那两个小坑说成龙眼    

栖霞方山随拍(1)

回首方山山顶平原  

栖霞方山随拍(1)

来到“方山迎客松”跟前  

栖霞方山随拍(1)

栖霞方山随拍(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