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三岁一个月一天阅读海马先生 |
分类: 亲子阅读之绘本 |
最近一个月,N多事情凑到一起,搞得自己焦头烂额,溪溪的读书没有刻意选择,基本是让讲哪本就讲哪本。
近几日发现这本海马先生,每晚必点读,自己读来似乎也没感觉到有特别精彩之处,可点读率却颇高,究其原因,也只想到可能是较为典型的二阶段绘本,重复的节奏对目前溪溪阅读阶段非常适合吧.
虽然之前看过,由于间隔时日较多,貌似印象也不深了,如今再轮,读完作者名时,溪溪没啥特别反应.
"这个艾瑞.卡尔是谁呢?我们家里好像还有他写的故事呢,我想想是哪本啊? "我故作自言自语状
"不知道" 儿子抬头看看我,一片茫然状
"那个毛毛虫" 我便提醒到
"好饿的毛毛虫" 溪溪立即大声喊到
"还有吗"?
"不是还有那本画了一匹蓝色的马嘛"
打开的应该是记忆是闸门,什么时候能够根据画风来判断作者啊,这功力不但溪溪需要时间,自己更需要时间通过有效地阅读来修炼.
读过的书,即使时间再久,想一点印象没有是不可能的,关键的地方总是有点记忆.至少记得有育儿袋的是海马爸爸.在没读这本书之前,真心不知道,原来海马出生是从爸爸的育儿袋里之外,还有那么多动物都是从爸爸那里出生的,大自然真是很神奇.突然想到动物都很明白这育儿爸爸是绝对需要重点参与的,
当看客的话可就被动物们比下去了,这样说会不会挨砖啊.
记得初读时,
一说到育儿袋,溪溪的第一反应便想到的袋鼠,还站起来模仿袋鼠跳来跳去的样子,从头到尾读下来,还是认为那是海马妈妈,我重复里面的词句给他听,也仅是一时反应过来,看来对文字的敏感性还是不强,孩子关注得还是图画,可这图画不要说孩子,就连自已起初都分不清哪个是海马妈妈,哪个是海马爸爸,需要仔细看图分辨,客意去找不同之处.再加上袋鼠妈妈有育儿袋先入为主,也就想当然了认为一定是妈妈.想当然真可怕,孩子如此情有可原,不懂阅读的大人其实跟孩子是一样的.
吸引溪溪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夹杂在其中的多张透明页,
记得读<好饿的毛毛虫>时那张白纸,就曾经激起了孩子极大的好奇心,小手着急得去翻看那张白纸去看盖住的内容,
与这多张透明页,异曲同工,
溪溪还时不时拿起来贴在脸上透过透明页看“客厅变成彩色的了”。尤喜欢透过透明页去寻找后面隐藏的眼睛“看,鱼不是在这里嘛”。
由于读得艾瑞卡尔的绘本不多,突然想到,这个小小的手段,是不是他的绘本常用这种手段呢? 看来需要多找他的绘本来求证一下.
对于这位作者的书,自己关注得多是他的用色,色彩鲜艳的大色块的东西来表现绘本里的角色.
越来越感觉陪孩子的阅读,要强过自己去读,因为孩子的举动时不时就会启发到自己,这亲子阅读,再也不是陪孩子单方面的,很多时候也是孩子陪我们。随着语言的丰富,乐趣越来越多,坚持亲子阅读也变成了享受亲子阅读,感觉真好。
前一篇:幼儿园预热之试园一日
后一篇:初读<七只瞎老鼠>看阅读状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