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第一回回前总批的层次

(2023-06-23 01:06:10)
标签:

红楼梦

第一回

回前总批

层次

凡例

分类: 红楼梦版本


                 《红楼梦》第一回回前总批的层次

                                    吕材桢

            关键词  红楼梦 第一回 回前总批 层次 凡例

    
       《红楼梦》第一回回前总批(下称“总批”)的文字有三个层次:
曹雪芹的原文,脂砚斋1756年本的改文,畸笏叟于脂砚斋去世以后的
变动文字。
       “总批”有两条。晋本这两条的文字低正文一格,尚留有其底本
的款式,而庚、杨、舒的这两条均已混入正文,蒙古王府本、戚本一
系的本子以及列本(彼本)也已混入了正文,且只存有第一条。
       甲戌本《凡例》的作者是畸笏叟,其《凡例》的第五条源于脂砚
斋的1756年本(庚、杨、舒、晋、王、戚、列(彼)等七个本子的共
同底本),而这个1756年本则含有曹雪芹的原文和脂砚斋的改文。
      本文把庚、杨、舒、晋、王、戚、列(彼)这七个本子的“总
批”与甲戌本”《凡例》的第五条作一校勘,列出前者之间的异文并
与甲戌本作一比较,以便请理出脂砚斋1756年本的原文及畸笏叟《凡
例》的改文来。——至于这个1756年本之中曹雪芹的原文和脂砚斋的
改文,我们将在下一篇博文中加以清理、区分。
       下面便是庚、杨等七本的异文以及甲戌本与它们的异同比较:

例1

此  开卷第一回也。       庚、杨、舒、晋、王、戚、列(彼)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       甲戌  

        *“例1”、“例2”等字样系笔者所加,*后的文字是笔者对异
文的简略说明。
       庚、杨等七本是1756年本的文字。
    “书”字为畸笏叟所增,以便与他的《凡例》的前四条相接(详
下)。

例2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   诸本同。

而借“通灵”之说,          庚、杨、晋、舒、王、戚、列
而                                     甲戌

         *甲戌本删去五字,误。详见例3。

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庚、杨、晋、王、戚、列、甲戌
撰此《石头记》  书也。”    舒  

     “一”是原文。甲戌不从舒。

例3
      
故曰“甄士隐”云云。             庚、杨、晋、舒、王、戚、列 
故曰“甄士隐      梦幻识通灵”。 甲戌 

         *甲戌本例2中已删去“借通灵之说”,则此处的“识通灵”就
显得有点突然:甲戌本是后改之文。

例4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         庚、杨、晋、舒、王、戚、列       
但书中所记何事,             甲戌                 

        *甲戌本删去“何人”二字,不当。详见例7。

例5

又因何而撰是书哉?           甲戌

      *甲戌本自增。

例6

自又云:                     庚、杨、晋、舒、王、戚、列
自  云                       甲戌
   
      *例1有“自云”,则此“又”字不应删去:甲戌本误。

例7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  庚、杨、晋、舒、王、戚、列、甲戌

        *“事”,回应上文“4”的“何事”。

忽念及当日  所有之女子,         庚、晋、舒、王、戚、列、甲戌
          当  年所有之女子,         
    念及当日  所有之女子,         杨旁改

    “女子”,回应上文例“4”的“何人”。——甲戌本例4有误。
    
           甲戌不从杨本。

例8

一一细考较    去,           庚、杨、晋、舒、王、戚、列
一一细    推了去,           甲戌

       *甲戌本有改文。

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庚、杨、晋、舒、戚、列、甲戌、王旁添
觉其行  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甲戌不从王本。

  
例9

何我堂堂  须眉,               庚、杨、晋、舒、王、戚、列
何  堂堂之须眉,               甲戌

         *“我”指《总批》的作者自己。“我”字删却以后,本句的
主语成了“所有的”“须眉”了,与例8、10含义不符。

例10 

诚  不若彼     裙钗哉?          杨、晋、列
诚  不若彼     钗   女子?       王、戚
  曾不若彼     裙钗哉?         
诚  不若  此   裙钗哉?          庚       
诚  不若彼  一干裙钗?         甲戌 

     *“诚、彼、哉”:原文。甲戌不从 庚、舒、王、戚等本。
    “一干”,见于第一回一僧一道的对话,它有一特定的含义:指
金陵十二钗的“一半”,六位金钗。(请参阅笔者今年上半年新浪网
上的有关博文)。
    在上下文中,与“我”相比的是“彼金钗”,即例7的“所有的
女子”,不指特定的“一干”金钗。
    我们在下一篇的博文中将说明,本例是脂砚斋的增文。
    “一干”虽然是曹雪芹的原文,可是误用在此处却再次透露出了:
《凡例》与《总批》并非出于同一作者。

例11

实愧则有余、             庚、舒、王、列、戚、甲戌、杨旁改
   愧则有余、             杨、晋 
    
     *甲戌不从杨、晋。

悔又    无益之    大无可如  何之日也!   晋、庚旁文
悔又    无益       大无可如  何之日也!   
悔又    无益,是大无可如  何之日也!   
悔又    无益之   大无    如  何之日也!   庚、舒、列
悔  亦  无益,真大无可如  何之日也!   
悔    则无益之    大无可  奈何之日也!  甲戌

     *晋本是1756年本原文。甲戌从改。

例12

当此,                     庚、杨、晋、舒、王、戚、列
当此日,                   杨旁改
当此  时                   甲戌
  
    *甲戌本的走向已很明显,类似的例子,我们不再逐一解释了。
     
则自欲将已往所赖               庚、杨、晋、王、戚、甲戌
则  欲将已往所赖                舒、列
     欲将已往所赖                杨改文

       天恩          祖德,           庚、杨、晋、舒、王、戚、列
上赖天恩,下承祖德,           甲戌

     *畸笏叟作过官,凡涉及皇上之处,均毕恭毕敬,铺陈有加。

例13

锦衣纨  裤之时,          庚、杨、晋、王、戚、列、甲戌
锦衣  绸裤之时,          舒             

饫甘餍肥    之日,              杨、舒、王、戚、甲戌
饫甘餍  美  之日,             
饫甘餍    饱之日,             
饫甘餍肥    之  辈,           
    
     *“肥”是1754年本的原文。

例14

背  父兄  教育之恩,       杨、晋、王、戚、列、庚旁改
背  父  母教育之恩,       甲戌
  皆父兄  教育之恩,       庚、舒

     *“兄”是原文。甲戌本的“母”字是改文。参见下例。

例15
    
负  师  友规谈   之德,         庚、杨、晋、列
负  师  友规  训  之德,        王、戚
负  师兄  规  训  之德,        甲戌 
  皆师  友规    谏之德,         舒    

     *“师、友”为一组,与例14的“父、兄”相对;“师、兄”
不能与“父、母”相配。——甲戌本的“兄”字不是凭空而来的,
它来自其原文的“父兄”(例14)。

例16

以  致  今日一技   无成,      杨、晋、王、戚、列
以  致  今日一  伎 无成,     
以    至今日一技   无成,     
  已致  今日一   事无成,      甲戌 

     *杨、晋等本是原文:“一事无成”已见于例7。甲戌误改。
    “今日一技无成”是批者“今日”境况之写照。曹雪芹多才多技
(他会扎风筝,会画画儿),是有“技”在身之人,有异于脂砚斋,
《总批》的改写者。
    曹雪芹、脂砚斋都是白丁,畸笏叟则是官场中“翻过筋斗来的”,
故有“一事无成”的二次感叹。
 
例17

半生潦倒  之罪,       庚、晋、舒、王、戚、列、甲戌、杨旁改
半生潦  草之罪,       

     *这是1756年本的文字。
      “潦倒”的根源在于抄家,抄家把相关人员的一生(约六十)
分为两半。曹家被抄时,雪芹尚是少年。——这是脂砚斋的自叙文字。
    另为,前“半生”有“罪”,后“半生潦倒”,“今日一技无成”
之人,非李鼎莫属。——曹頫是曹寅所喜欢的,且是康熙看中的,他
的前“半生”是无“罪”的。

例18

编述一集,                   庚、杨、晋、舒、王、戚、列
编述一   记,                甲戌
    
    *“集”,集子。脂砚斋打算再写一本书。

以告   天下人:               庚、舒、王、列、戚
以告   天下,                 
以告普天下人。              甲戌
以告   天下, 知              杨改

    *甲戌有增文。下同。

例19

  我之罪固   不   免,         庚、杨、舒、王、戚、列
  我之罪固所不   免,         
虽我之罪固  不能免,        甲戌

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       诸本同               

例20

万不可因我之不肖,           庚、杨、晋、舒 若不可 、王、戚、列
万不可因我   不肖,           甲戌

     *“之”是原文。

例21

自护己   短,                 庚、杨、晋、舒、列
自   己护短,                王、戚
                                    甲戌 阙如

    *甲戌本删了此句,其上下文就连接不通了。

例22

   一并使其泯灭也。            庚、杨、晋、舒、列
   一并使其泯灭。               王、戚
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甲戌

    *甲戌例20的“我之不肖”与例22的“使其泯灭”
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例21的“自护己短”一句是不可或缺
的。

例23

虽今日之茅椽蓬牖,            庚、晋、舒、王、戚、列、甲戌 
虽今日   茅椽蓬牖,           

瓦灶绳床,                         诸本同      

例24

其晨          夕 风露,           庚、杨、晋、舒、王、戚、列
其晨风       夕       月,        杨改文
其    风晨月夕,                  甲戌

     *庚、杨诸本是原文。

阶  柳庭花,                  庚、晋、舒、王、戚、甲戌           
  堦柳庭花,                  杨、列

例25

亦未有妨         我之襟  怀       笔   墨。  舒、晋、列、王描改
亦未有妨         我之  矜怀       笔   墨。 
亦未有  防       我之襟  怀       笔   墨。  庚、王、杨旁改
亦未有  防       我之襟  怀,束笔阁墨。 
亦未有     伤于我之襟   怀       笔  墨者。甲戌

*“防”,形误、舒、晋等本是原文。
  
例26

虽我未     学,下笔无文,     庚、杨、晋、舒、王、戚、列  
   我  虽不学          无文,     杨改文
                                           甲戌阙如

     *“未学”、“无文”是李鼎的自述,有自责之意。

例27

又何  妨   用假  语村言,         庚、杨、晋、舒、王、列  
又何  妨   用  俚语村言,         
   何为  不用假  语村言            甲戌
                                                                                                                                
例28     
                                                                                                                
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庚、舒、王、戚、列、甲戌
敷演出一段故事,                杨、晋
 
例29

亦可使  闺阁昭   传,            庚、杨、晋、王 
亦可使  闺阁   照传,           
亦可使  闺阁昭      然,         
亦可  为闺阁      传照,          列 
                                             甲戌 阙如
     *庚、杨等本是原文。
    甲戌本删节了此句。误。详下。

例30

复可  悦世人之    目,          庚、杨、晋、舒、王、戚、列
复可以悦世人之   目 ,         庚旁文
       以悦   人之耳目哉?       甲戌

     *例28所说的“故事”是供阅读的、叙述性的文字,因而可以
“悦目”;《红楼梦》不是戏曲,不能使人“悦耳”。甲戌有误。

例31

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庚、杨、晋、舒、王、戚、列
                                               甲戌阙如

故曰“贾   雨   村”云云。            庚、舒、王、戚、列、杨旁文  
故曰  “假    语村”云云。           
故曰                “风尘怀闺秀”,  甲戌
故    “贾  雨   村” 云云。            杨 

     *例29中,甲戌本无“亦可使闺阁昭传”一句,所以此处就不
得言“故曰'风尘怀闺秀'”了。
    庚、杨、晋、舒《总批》的第一条到此结束。
    王、戚、列的《总批》到此全部结束。
    甲戌本无第一条、第二条的界限。

例32

        此    回   中凡用“梦”用“幻”等字, 庚、杨、晋、舒
            更于篇中凡用“梦”用“幻”等字, 杨旁文
乃是第一  回        题纲正义也。                   甲戌

     *庚、杨、晋、舒《总批》的第二条于此开始。
    王、戚、列等本阙如。
    甲戌本上接例31:“风尘怀闺秀”是本例的主语。
    以“风尘怀闺秀”为题,畸笏叟发了一大段议论:

        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
    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
    叙者,非其本旨耳,  甲戌 

    议论虽长,但其中心意思还只不过是《凡例》第四、五段(“只
着意于闺中”,“不敢干涉朝廷”)的复述而已。

33

是提醒阅者眼目,                 庚、杨、晋、舒 
          阅者       切记之。      甲戌

例34

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庚、杨、晋、舒 
亦是此书立意。                   杨改文
                                          甲戌阙如

     *甲戌本例32中的“但非其本旨耳”的“本旨”即源于本例。      
          
例35

   
    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甲戌

     *本例不见于1756年本,系甲戌本独有。“诗”与“曰”各占一
行,而甲戌本第二回的回前诗却作“诗云”,同行,且“诗云”后的
双夹批“雪芹平生所长”指明了其作者是曹雪芹。所以,笔者认同这
一见解:“浮生着甚苦奔忙”一诗非雪芹所作。——它出自畸笏叟之
手。

    小结:

    一、庚、杨、舒、晋、王、戚、列(彼)七本的《总批》有其共
同的底本:1756年本;
    二、1756年本系脂砚斋所编;
    三、《凡例》第五段之后的文字,自“此书开卷第一回也”起,
至诗句“十年辛苦不寻常”止,系畸笏叟据1756年本所编写:当时
他手头拥有脂砚斋的两个抄本,甲戌本(1754年本)和丙子本(1756
年本)。

                     2016年8月23日
                     2023年6月21日修订 于住所
   
* 本文改写自笔者的《浅谈红楼梦第一回的回前总批 》,新浪网,2016 08 
    *转载或引用新浪请注明出处。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