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脂砚斋的绝笔

(2023-02-01 22:18:08)
标签:

人日

葵未

问石兄

脂砚斋

绝笔

分类: 红楼梦版本

 脂砚斋的绝笔 (2018-01-17 12:04:58)
 
标签: 脂砚斋 绝笔 人日 葵未 问石兄

                                         脂砚斋的绝笔

                                              吕材桢
               
                       关键词  脂砚斋 绝笔 人日  葵未  问石兄     

    拙文《曹雪芹卒年的定位》的结尾曾说道:
   
    如果上面所谈的是行得通的话,那么甲戌本的这条眉批可以作如
   下的复原: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   
       
    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
    兄奈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辛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
    泉矣
                      甲申人日泪笔 

    如是,则是“壬午”年间畸笏叟在批第一首标题诗;“癸未”除
    夕,雪芹去世;“甲申人日泪笔”,畸笏叟为雪芹作“头七”
    后的次日有批。
    笔者把甲戌本的那条眉批分作三则,把第一、第三则的批者定为
畸笏叟。而那第二则,未提,因为当时很犹豫,对想下的结论信心不
足,故就付诸阙如了(本文登出后,笔者对前面几篇拙文一作了相应
的改动)。
    经重新考虑,笔者还是维持原来的想法:第二则是脂砚斋的绝笔。
    这样说的依据来自这则批语(下称“批语”)的文字本身。
    我们分“泪尽”、“问石兄”、“獭头和尚”、“怅怅”四点来解析。
   
    一、泪尽

   “泪尽”的意思,《红楼梦》有一特别的含义:死。
    林黛玉“泪尽”,就死了。这是众所周知的。“批语”中的“芹
为泪尽而逝”,事同。照此类推,“余……泪亦待尽”就是说:“我
……也快要死了”。没几天,他果真死了(详下)。
     
    二、问石兄

    “问石兄“这种发问方式是脂砚斋在批语(侧批、夹批)中所用的:

    试问石兄:此一摔,比在青峯峰下萧然坦卧何如?(甲戌本侧批,
    第三回)

    “峯”,当作“埂”。

    甲戌本第八回有三例:

    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宝钗
    托于掌上”一句之下的夹批)

    试问石兄,比当日青埂峰猿啼虎啸之声如何?(“和宝黛姊妹说
    说笑笑的”一句之下的夹批)

    试问石兄,此一渥,比青埂峰下松风明月如何?(“便冰不着脖
    子”一句之下的夹批)

    “石兄”指大荒山青埂峰下那块顽石变来的“通灵宝玉”。雪芹
已死,“通灵宝玉”也已回到青埂峰下。“试问石兄”虽然已属“隔
日黄花”,但脂砚斋仍有“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之意。“问石兄
是脂砚斋所问,“再问石兄”的问者自然也是非他莫属了。

    三、獭头和尚

    “再问石兄是不容易的,因为离开了那有名的“一僧一道”,还怎
么“再问”呢?。
       本“批语”说,“奈不遇獭头和尚何”;这似乎漏却了那位道士。
       笔者的理解是:“顽石”下山,经历了一番人间风尘之后,又回
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那“大施佛法”,把“顽石”变成了一
块“美玉”的是“僧”,他是主角,“道”是配角。——这是早本
《石头记》的记载。早本《石头记》是一个“简本”,其作者——据
皮述民先生的研究,——是脂砚斋(李鼎)。而那“跛足道人”,他
则是早本《风月宝鉴》中的人物。*
    脂砚斋在修改《金陵十二钗》时,往往把他在早本《石头记》中
的观点、情节重新加了进去。**他在本“批语”中只提“獭头和尚”,
不提早本《风月宝鉴》中的“跛足道人”,是很自然的。

    四、怅怅         
    
    “怅怅”是“批语”的结尾,它使人联想到畸笏叟常用的“叹叹”。
“批语”会不会是畸笏叟写的呢?
    我们认为,“叹叹”是“叹叹”,“怅怅”是“怅怅”,词性不同,
含义有别。而且,很重要的是:“怅怅”是孤例,只有本“批语”这
一例。——它是脂砚斋批语的标记!
    说这条眉批的第二则是脂砚斋的“绝笔”,是因为我们在本文的开
头说过:“癸未”除夕,雪芹去世;“甲申人日泪笔”,是畸笏叟夫
妇给雪芹作“头七”的次日。——“批”即眉批的第三则,它说得很
,清楚,脂砚斋也死了。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脂砚斋于甲申年初获悉了雪芹的死讯以后,随即
写下了眉批中的那条批语(“除夕……怅怅”。"除夕"就是没几天以前的
那个“除夕”,人人皆知,就没必要注上“葵未”了),即于人日前离
开了人世。——从己卯年的“己卯冬”等批语以后,一直到他死为止,
我们再也没有见到过他的片言只字,除了本文题目所说的“绝笔”以外。

                            2018年1月17日      初稿
                           2018年1月19日       修订
                                                                             于住所

   *拙文:《一僧、一道,跛足道人及癞头和尚》  
  **拙文:《警幻仙子、湘云与孔孟》
   
            (引用或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