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丙子本
(2017-12-16 01:11:07)
标签:
丙子本系统脂砚斋湘云甲戌本 |
分类: 红楼梦版本 |
第二部分是笔者收集到的“甲戌本独异……”的文字,并略加说明。
另有《附录》,附若干条次要的或有疑难的异文。
门谈及,这里仅将结论抄录如后:
1
皆出一体,
甲
皆出一
意,
己、庚、杨、府、正
皆出一
*“意”:改文。
2
是日先携了贾蓉之
妻,二人来面请贾母等。 甲
是日先携了贾蓉
夫妻,二人来面请贾母等。 己、庚、杨、府、正
*本条有“校”记一行,指出:己本作
“贾容”。
“尤氏加上一对“夫妻”,应为三人:
“夫”是改文。
是日先携了贾蓉之
是日先携了贾蓉
*本条有“校”记一行,指出:己本作
“贾容”。
“尤氏加上一对“夫妻”,应为三人:
“夫”是改文。
3
其洁若何,秋菊
披霜。
甲
其洁若何,秋
兰披霜。
己、庚、杨、府、正
其洁若何,秋
*常言:春兰,秋菊,夏荷,冬梅。
所以“兰”是改文。
所以“兰”是改文。
4
其神若何,月色
寒江。
甲
其神若何,月
射寒江。
己、庚、杨、府、正
其神若何,月色
其神若何,月
*“射”是原文。——白居易《江州
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
韵》一诗有“日煎红浪沸,月射白
砂明”之句。又:“其神若何”前
面有四个问句,答句中均有一动词,
所以本例的名词“色”有误,可能
是音误。
本例不应收录。
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
韵》一诗有“日煎红浪沸,月射白
砂明”之句。又:“其神若何”前
面有四个问句,答句中均有一动词,
所以本例的名词“色”有误,可能
是音误。
本例不应收录。
5
生旦净末之别,
甲戌
生旦净末之
则,
己、庚、杨、府、正
生旦净末之
*“校”文指出:缺一“丑”字。
所以 原文应为:
所以 原文应为:
“则”误:形误。
脂砚斋(李鼎)雅好戏曲,所以
本例的“则”字与他无关,是手
民的误抄。
本例不应收录。
脂砚斋(李鼎)雅好戏曲,所以
本例的“则”字与他无关,是手
民的误抄。
本例不应收录。
6
望家乡,路远山遥。
甲
望家乡,路远山
高。
己、庚、杨、府、正
望家乡,路远山
*“山遥”,诗人习用,如:
“高”是很俗气的改文,与脂砚斋
无关。——本例不应收录。
无关。——本例不应收录。
7
气昂昂头戴
簪缨, 气昂昂头戴簪缨,
甲
气昂昂头戴 簪
瑛
己
气昂昂头
代簪
緓,
簪
緓
庚
气昂昂头戴
簪缨
杨
气昂昂头戴
簪
緓,
簪
緓
府
气昂昂头戴
簪缨
簪缨
正
气昂昂头戴
气昂昂头
气昂昂头戴
气昂昂头戴
气昂昂头戴
*本例有“校补”一行:
府、正二本本均有词语(如“簪
緓”或“簪缨”)的重叠,甲戌本
是全句的重叠,二者的差异在于前
者的底本上有重叠符号,故抄手就
理解为这是一个词语的重叠,而不
是全句的重叠。——这一误解与脂
砚斋无涉。本例不应收录。
又:庚辰本此处是两个重叠符号。笔
者的理解是:这两个重叠符号指的
不是两个字的重复,而是——如甲
戌本,——两个小句的重复。
舒序本此处作“头戴簪缨”,其底本
应有两个重叠符号:抄手的理解是重
复两个词语。
緓”或“簪缨”)的重叠,甲戌本
是全句的重叠,二者的差异在于前
者的底本上有重叠符号,故抄手就
理解为这是一个词语的重叠,而不
是全句的重叠。——这一误解与脂
砚斋无涉。本例不应收录。
又:庚辰本此处是两个重叠符号。笔
者的理解是:这两个重叠符号指的
不是两个字的重复,而是——如甲
戌本,——两个小句的重复。
舒序本此处作“头戴簪缨”,其底本
应有两个重叠符号:抄手的理解是重
复两个词语。
8
威赫赫爵位
高登,
威赫赫爵位高登
甲
威赫赫爵
禄高登,
己
威赫赫爵
禄高登高登
庚、杨、府、正
威赫赫爵
威赫赫爵
*本例有“校补”六行,“按”一
行。文长,不录。
笔者对“校补”和“按”所述不敢完
全苟同,故将本例文字订正如下:
行。文长,不录。
笔者对“校补”和“按”所述不敢完
全苟同,故将本例文字订正如下:
威赫赫爵位 高登,威赫赫爵位
高登 甲戌
威赫赫爵 禄高登,威赫赫爵
禄高登 庚
威赫赫爵
禄高登,
爵 禄高登, 舒
威赫赫爵
禄高登,
王、有、己、杨
*旁文、改文,皆不收。
庚辰本也是两个重叠符号。
第一个“禄”字是改文:“位”可“登”,
“登”“禄”则不词。
威赫赫爵
威赫赫爵
威赫赫爵
*旁文、改文,皆不收。
庚辰本也是两个重叠符号。
第一个“禄”字是改文:“位”可“登”,
“登”“禄”则不词。
9
仙姑错
了。
甲
仙姑
差了。
己
仙姑 差
矣。
庚、杨、府、正
仙姑
仙姑
*“差”是改文。
10
推宝玉入帐,
甲
推宝玉入
房,将门掩上自去。
己、庚、杨、府、正
推宝玉入
*有“校补”五行,不录。
“房”是改文。
“将门掩上自去”:增文。
本回结尾部分情节有异,文字改动
不少,均系脂砚斋所为。请参阅拙文
《警幻仙子、湘云与孔孟 》、《 宝
玉的“阳台巫峡之会”》。
“房”是改文。
“将门掩上自去”:增文。
本回结尾部分情节有异,文字改动
不少,均系脂砚斋所为。请参阅拙文
《警幻仙子、湘云与孔孟 》、《 宝
玉的“阳台巫峡之会”》。
11
未免有阳台巫峡
之会,
甲
未免有
儿女之
事,难以尽述。 己、庚、杨、府、正
未免有阳台巫峡
未免有
*甲戌本是原文。
12
那日警幻携宝玉、可卿闲游,
至
一个所在, 甲
因二人
携
手出去 游玩之时,忽至
一个所在, 己、杨
因二人
携
手出去
游玩之时,忽至了一个所在,
庚
二人因携
手出去
游玩,
忽至 一个所在,
府、正
因二人
因二人
*己、杨二本是改文的原文。
13
忽而大河
阻路,黑水淌洋,又 无桥梁可通。 甲
迎面一道黑溪阻路,
并无桥梁可通。 己、庚、杨、府、正
*甲戌本是原文。
迎面一道黑溪阻路,
*甲戌本是原文。
14
宝玉正自
彷徨,
甲
正
在
犹豫之间,
己、庚、杨、府、正
*甲戌本是原文。
*甲戌本是原文。
15
只 听
警幻
道:
甲
忽
见警幻从后
追来,告道:
己、杨、府、正
忽
见警幻
后面追来,告道:
庚
*“听”是原文:既是“从后”而“来”的,
怎么能看得“见”呢?
己、杨等本是改文的原文。
*“听”是原文:既是“从后”而“来”的,
怎么能看得“见”呢?
己、杨等本是改文的原文。
16
宝玉,再
休前进,
甲
快休前进,
己、庚、杨、府、正
17
则深负我从前一番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之言。
甲戌
则深负我从前
谆谆警戒之 语矣。
己、庚、府、正
谆谆警戒
矣。 杨
则深负我从前
*己、庚等本是改文的原文。
18
宝玉方欲回言,
甲
话犹未了,
己、庚、杨、府、正
*甲戌本是原文。
*甲戌本是原文。
19
竟有一
夜叉般怪物
窜出,直扑而来。
甲
竟有
许多夜叉
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己、庚、杨
竟有
许多夜叉
海鬼将宝玉拖
下去。
府、正
竟有
竟有
*己、庚、杨三本是改文的原文。
20
慌
得
袭人、媚人等
上来扶起,拉手说: 甲
嚇得
袭人 辈众丫环
忙上来
搂住, 叫:
己、庚、杨
嚇
的袭人 辈众丫环们忙上来
搂住, 叫: 府、正
*同例19。
21
秦氏 在
外听见,连忙进来,
甲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
己、庚、杨、府、正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
*己、庚等本是改文。
22
一面说,丫环
们
甲
嘱咐小 丫
头们
己、庚、杨、府、正
*同例22。
嘱咐小
*同例22。
23
又 闻
宝玉口
中连叫“可卿救我!”
甲
忽闻
宝玉
在梦中
唤他的小名,
己
忽
听宝玉
在梦中
唤他的小名,
庚、府、正
忽闻
宝玉
在梦中 叫
他的小名,
杨
*“兼美”是“乳名”(小名),“可卿”
是“字”。
甲戌本有误。——参见下例。
“忽”、“在梦”、“他的小名”是己、
庚等五本共有的改文。杨本有“叫”,从
其底本。
是“字”。
甲戌本有误。——参见下例。
“忽”、“在梦”、“他的小名”是己、
庚等五本共有的改文。杨本有“叫”,从
其底本。
24
我的小名这里 没
人知道,
甲
我的小名这里从
无人知道的,
己、杨、府、正
我的小名这里从没
人知道的,
庚
我的小名这里从
我的小名这里从没
*原有“补”文五行,从略。另有一行“校
文,指出:府、戚无句末的“的”字。
笔者按:句末的“的”字,但舒本有。
“从”、“(知道)的”是改文。
“无”,方言。
25
文,指出:府、戚无句末的“的”字。
笔者按:句末的“的”字,但舒本有。
“从”、“(知道)的”是改文。
“无”,方言。
25
他如何
从 梦里叫
出来
甲
他如何知道,
在梦里叫
出来,正是 己、庚
他如何知道,
在梦里叫 将出来,正是
杨
他如何知道得,
在梦里叫 将出来,正是
府、正
*有“校补”文字,八行;“按”文一行:指出
引文有不确之处。
原文应为:
他如何知道,
他如何知道,
他如何知道得,
*有“校补”文字,八行;“按”文一行:指出
引文有不确之处。
原文应为:
*己、舒二本是改文的原文。
26
梦同谁诉 离愁恨 千古情人独我知
己、杨
一场 幽梦同谁
近
千古情人独我
痴 庚
一
枕幽梦同谁诉
千古情人独我
痴 府、正
一场
一
*甲戌本阙如。
有说明文字一行,“校”文二行,兹略去。
舒本作:
一场幽梦同谁诉 千古情人独我知
有说明文字一行,“校”文二行,兹略去。
舒本作:
“诉”:己、杨、府、正、舒 同,“近”的形误。
舒本有“一场”,庚同:舒、庚同系。
从诸本的错讹之多,以及诗句意境之佳,我们可以
设想:甲戌本有原文,且文字是这样的:
舒本有“一场”,庚同:
从诸本的错讹之多,以及诗句意境之佳,我们可以
设想:甲戌本有原文,且文字是这样的:
27
却说薛家母子在荣
府中
甲戌
第四回中既将
薛家母子在荣
府中
舒
第四回中既将
薛家母子在荣 府
内
己、庚
第四回中既将
薛家母子在荣国府中
王、戚、有
既将
薛家母子在荣国府
杨
第四回中既将
第四回中既将
第四回中既将
*“第四回中既将”是改文。
舒本是改文的原文。
庚本改一字。
舒本是改文的原文。
庚本改一字。
28
便 是宝玉和黛
玉二人之亲密 友爱,
甲戌
便 是宝玉和黛
玉二人之亲密 友爱处,
王、有
便 是宝玉 黛
玉二人之亲密 友爱处,
舒
便 是宝玉和 代玉二人之亲
蜜友爱处, 庚
就是宝玉和 代玉二人之亲
蜜友爱处, 己、杨
便
便
便
便
*“处”是改文。
29
细细的甜香袭了人
来。
甲戌
细细的甜香袭 人
来到。
庚
细细的甜香袭 人
来。
舒
细细的甜香袭
人而来。
己、杨
细细的甜香袭
人。
王、有
细细的甜香袭了人
细细的甜香袭
细细的甜香袭
细细的甜香袭
细细的甜香袭
*“了”是删文。
30
30
宋
学士秦太虚写的一
对联,
甲戌
宋 学士秦太虚写的一付
对联,
己、杨、庚
宋
学士秦太虚写的
对联,
王、有
家学士秦太虚写的一
副对联,
舒
宋
宋
*“付”、“副”,当作“幅”:
己、杨及庚、舒二系有,王、有删去:
“付”、“副”,或底本的“幅”:
增字。
己、杨及庚、舒二系有,王、有删去:
“付”、“副”,或底本的“幅”:
增字。
31
不过
水墨滃
染的
甲戌
不过是水墨滃
染的
己、杨、舒、庚
不过是水墨 翰
染的
王
不过是水墨
烘染的
有
*“是”是增字。
不过
不过是水墨滃
不过是水墨
不过是水墨
*“是”是增字。
32
后面又有
一座荒村野店,
甲戌
后面又
是一座荒村野店,
王、有、己、庚
后面又 是一座荒村野
庙,
舒
后面
一座荒村野店,
杨
后面又
后面又
后面
*“是”系改文。
33
警幻
便说:
甲戌
警幻
便说道:
王、有、己、庚
警幻
便
道:
杨
警幻道,便说道:
舒
警幻
警幻
警幻道,便说道:
*“道”是增字。
34
寂寞
时,
甲戌
寂
寥时,
王、有、己、杨、舒、庚
寂
*“寥”是改字。
35
也只 是虚名儿与后人欢
敬。
甲戌
也只 是虚名儿与后人
钦敬。
己、舒、庚
也只 是虚名儿与后人
钦
近。 杨
也 正是虚名儿与后人
钦敬。
王、有
也只
也只
也
*“钦”是改字。
36
将谨勤有用的工夫,
甲戌
留意于孔孟之间,
王、有、己、杨、舒、庚
*“留意”一句是脂砚斋的改文,
改得很不妥当。下同。改者为
脂砚斋,李鼎。——笔者已有
一文,专谈本段文字。
改得很不妥当。下同。改者为
脂砚斋,李鼎。——笔者已有
一文,专谈本段文字。
37
置 身于经济
之道。”
甲戌
委身于经济
之道。”
王、有、己、舒、庚
委身于经
纪之道。”
杨
*参见例36。
38
至次
*甲戌本是原文,它本事改文。
39
忽而大河
阻路,黑水淌洋, 甲戌
迎面一道黑溪阻路,
王、有、己、杨、舒、庚
迎面一道黑溪阻路,
*同38。下同。
40
又
无桥梁可通。
甲戌
并无桥梁可通。
王、有、己、杨、舒、庚
41
宝玉正自彷徨,
甲戌
正
在犹豫之间,
王、有、己、杨、庚
正
犹豫之间,
舒
42
唬 得 宝
玉汗下如雨,
甲戌
嚇得 宝
玉汗下如雨,
己
嚇得
保玉汗下如雨,
庚
嚇 的宝
玉汗下如雨,
有、舒
唬
的宝
玉汗下如雨,
王
唬得
宝 玉汗
如雨下,
杨
唬
唬得
*“嚇”:己、杨及舒、庚二系
的改文。——未必是脂砚斋所改。
的改文。——未必是脂砚斋所改。
45
可卿救
我,可卿救我!
甲戌
可卿救
我!
王、有、己、杨、舒
可卿
就我!
庚
可卿救
可卿
*“可卿救我!”是原文,已为它本所删。
………………………………………………………………………………
………………………………………………………………………………
附录:
列如下,间或略作说明:
1
宝玉
*本例涉及的是同音字,所以暂不作
讨论。
讨论。
2
往 侄 儿的房
里睡觉的
理?
甲戌
往 侄 儿
房 里睡觉的
理?
庚
往
姪儿 房 里睡觉的
理?
舒
往
姪儿 房
里睡觉的道理?
王
往
姪儿
屋里睡觉的道理?
有
往
姪儿 房
里睡觉的
礼? 己
到侄 儿
房 里睡觉的
理?
杨
往
往
往
往
往
*第一个“的”,似是甲戌本增字。
3
镜室中设着
宝镜,
甲戌
镜室中设
的宝镜,
王、有、舒、庚
己、杨阙如
*据上下文,甲戌本似有误。
镜室中设
*据上下文,甲戌本似有误。
4
不料早把 些邪魔招入膏盲
了。 甲戌
不料早把 些邪魔招入膏
肓了。 王
不料早把 些邪魔招入膏
肓。
舒、庚
不料早把那些邪魔招入膏
肓了。 己、杨
不料早把
不料早把
不料早把那些邪魔招入膏
*甲戌本有误:本例无脂砚斋的改文。
5
5
惟见有几处写
的是:
甲戌
惟见有几处写着的是:
己、杨
惟见有
处写着的是:
舒
惟见有 处写
的是:
庚
惟见
几处写着;
王、有
惟见有几处写着的是:
惟见有
惟见有
惟见
*“着”似是增字。
6
6
满纸乌云浊 雾
而矣。
甲戌
满纸乌云 谒雾 而
已。 己、杨
满纸乌云浊 雾 而
已。 庚、舒
满纸乌云浊
露而
己。 王、有
满纸乌云
满纸乌云浊
满纸乌云浊
*同例1。
7
后有几行字迹,
甲戌
后有几行字
跡,
己、杨、舒
后有几行字,
王、有
有几行字迹,
庚
后有几行字迹,
后有几行字
后有几行字,
*同例1。
8
下面有一池沿,
甲戌
下面有一池
沼,
王、己、杨、舒、庚
下面有一池
*同例4。
9
一只
大船,
甲戌
一 支
大船,
己、庚
一
隻大船,
王、有、杨、舒
一
一
*同例1。
10
子系 中山
狼,
甲戌
子 係中山
狼,
王、有、己、杨、庚
子 係
山中狼,
舒
子
子
*同例1。
舒本抄手的文化程度很低。
11
都知爱慕此身
才。
甲戌
都知爱慕此
生才。
王、有、己、杨、舒、庚
舒本抄手的文化程度很低。
11
都知爱慕此身
都知爱慕此
*方言中,“身”、“生”
同音。
同音。
12
画栋雕檐,
甲戌
画栋雕
簷,
己、杨、舒、庚
画栋雕
梁,
王、有
画栋雕
画栋雕
*同1。
13
故近
之于子孙虽多,
甲戌
故近 之
子孙虽多,
己、杨、舒
故 遗之
子孙虽多,
庚
子孙虽多,
王、有
故近
故
*“于”:衍字。甲戌本误。
己、杨、舒是原文,所以
本例无脂砚斋的改文。
本例无脂砚斋的改文。
14
竟无一
可以继业。
甲戌
竟无
可以继业。
杨、舒、庚
竟无一个可以继业。
己
竟无一
可以继业者。
王、戚
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
有
竟无
竟无一个可以继业。
竟无一
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
*王、戚无“个”:有正本
增“个”字。
杨、舒、庚删“一”,己本
不同杨本。
本例似无脂砚斋的改文。
增“个”字。
杨、舒、庚删“一”,己本
不同杨本。
本例似无脂砚斋的改文。
15
宝玉自觉
清香,味异,
甲戌
宝玉自觉
清香异味,
己、杨、庚
宝玉自觉香清
味异,
王、有、舒
宝玉自觉
宝玉自觉
宝玉自觉香清
*“清香,味异”是原著,意为:
此茶清香,其味不同寻常。——
请参见后文“此酒清香甘冽”一句。
“异味”:怪味。“香清”:不文。
本例似无脂砚斋的改文。
请参见后文“此酒清香甘冽”一句。
“异味”:怪味。“香清”:不文。
本例似无脂砚斋的改文。
16
更不
用再说那肴馔之胜。
甲戌
更不 用再说那肴馔之
盛。
王、己、杨、舒
更不能用再说那肴馔之
盛。
庚
更不
更不能用再说那肴馔之
*参见例1、12。
“盛”似是原文。
“盛”似是原文。
17
回头命小鬟
取了《红楼梦》的
甲戌
回头命小
嬛
取了《红楼梦》
己、庚
回头命小
环 取了《红楼梦》
杨
回头命小
嬛取了《红楼梦》
舒
命小鬟
取了《红楼梦》
有
命小
环 取了《红楼梦》
王
回头命小
回头命小
回头命小
*甲戌本全句是“……《红楼梦》的
原稿来”:“的”似是增字。
原稿来”:“的”似是增字。
18
觅
那情
淡天和。
甲戌
觅
那
清淡天和。
舒
觉
那
清淡天和。
王、有
不见那
清淡天和。
己、杨、庚
觅
*“情”,误。舒本是原文。——
本例无脂砚斋的改文。
“觅”,草体,分开即成“不见。
“觉”,“觅”的形误。
本例无脂砚斋的改文。
“觅”,草体,分开即成“不见。
“觉”,“觅”的形误。
19
擅风情,宵秉
月貌,
甲戌
擅风情, 秉
月貌,
王、己、舒、庚
擅风情,
趁月貌,
杨
*“宵”,衍字:本例也无
脂砚斋的改文。
擅风情,
擅风情,
*“宵”,衍字:本例也无
脂砚斋的改文。
20
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曲,
甲戌
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
唱,
王、己、杨、舒、庚
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
*“曲”,误。
21
万目睚朓。
甲戌
万目睚
眦。
王、己、杨、舒、庚
万目睚
*“朓”:“眦”的形误。
本例也无脂砚斋的改文。
本例也无脂砚斋的改文。
23
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阁 幻境之风光尚
如此, 甲戌
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阁 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 己
不过令汝领略此仙 闺幻境之风光尚
如此, 杨
不过令汝领略此仙 闺幻境之风光尚
如此, 舒、庚
不过令汝领略 仙阁 幻境
风光尚然如此, 王、有
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阁
不过令汝领略此仙
不过令汝领略此仙
不过令汝领略
*己、王、有都有“然”:“然”似是增字。
24
可卿救
我,可卿救我!
甲戌
可卿救
我!”
王、有、己、杨、舒
可卿
就我!”
庚
可卿救
可卿
*“可卿救我!”系删文。
前一篇:《红楼梦》第四回中的丙子本
后一篇:《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丙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