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钟之死”与《红楼梦》版本的分类          &n

(2017-11-03 17:47:19)
标签:

秦钟死

甲戌本

系统

1754年本

系列

分类: 红楼梦版本

      
              “秦钟之死”与《红楼梦》版本的分类
      
                                       吕材桢
                        
            关键词  秦钟死 红楼梦 系统 系列 脂砚斋

    《红楼梦》第十六回以“秦钟之死”这一段情节收尾,诸本文字
有别,因而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俞平伯、郑庆山二位先生都有研究。
他们的工作成果,网上好查,点击“秦钟之死”,即有,还有其他的
专家、网友的文章,很不少,所以此处就从略,不引出处了。
    笔者也同诸位一样,将各本异文一一列出,以便读者检阅。
    阿拉伯文数字是笔者所加的。有异文处,则错位,目的在于醒目。
异文下一行“*”之后的文字,是笔者的一点心得,仅只一孔之见而已,
无丝毫冒犯前辈、时贤之意。
    下面便是“秦钟之死”这一段诸本的异文(不计旁文和种种形式
的改文)和笔者的解读:
1
众鬼见都判如此,     甲戌、己、庚、王、戚、有、杨、舒、晋、程
众鬼见判   如此,    
*程:书目文献出版社
的程甲本。
1754年本同甲戌本(详见
下)。
列本遗漏了“判”字:舒
不从列。
2
也都  忙了手脚,         甲戌、己、庚、王、戚、有、杨、舒、列
也  皆忙了手脚,         晋、程 
*1754年本同甲戌本(详见
下)。
晋、程同改了一字:它们
同为一系。——从它们题
记的时间来看,程本晚于
晋本;但纵观两本全文,程
本并不出于晋本:两本是
同源的关系。
  
3
一面  又报  怨道:       甲戌、己、庚、列、晋
一面  又  抱怨道:       王、戚、有、程
一面  又    怨道:        
一  回又报  怨道:      
*1754年本同甲戌本(详见
下)。
报:原文。程本改了晋、程
共同底本的一个字。
以上3例,甲戌、己、庚同,
同是原文。它本皆有改动或
错讹夺漏之处:它们均是后
出之本。
列不从舒。
 
4
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    甲戌、己、庚、王、戚、有、杨、舒、列
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    火炮,晋、程 
*同例2。 
 
原来见不得  “宝玉”二字。 甲戌、己、庚、王、戚、有、舒、列、晋、程  
原来见不  的“宝玉”二字。 杨
*杨本改了一字。请参看例3、
8、10。
6
依我们  愚见,                 甲戌、己、庚、王、戚、有、杨、晋、程
依我们的  见识,             
依我  的  见识,               
*请参见例3。
“的见识”:舒、列共同的异
文。舒本删去了原文的“们”
字:列不从舒。
7
他是阳间,              甲戌
他是阳,                 己、庚、王、戚、有、杨、舒、列、晋、程
*甲戌本自成一大系统,
它本为另一大系统。——
郑庆山先生的分类,笔者
深感正确。
                                                                            
8
我们是阴间,               甲戌
我们是阴,                  己、庚、王、戚、有、舒、列、晋、程
我  是阴,                   
*同例7。
杨本无“间”,属1754年本
(张爱玲女士首创)系统。
与例7合起来看,“阴间”、
“阳间”与“阴”、“阳”
的含义是大不相同的。——
第7、8例中的甲戌本是原文,
1754年本有误:误删了“间”
字。
9
怕他  也  无益于我们。                   甲戌
怕他  也  无益,                             杨、舒、列
怕他    亦无益于我们。                   晋、程
怕他们也  无益于我们。                  己、庚、王、戚、有
*“他”:宝玉。——“他们”,误。
“亦”:从“也”而改。
从杨、舒、列、晋、程五本的文字可得
1754年本的文字:“怕他也无益于我们”。
——同甲戌本。
杨、舒、列、晋、程等五本不从今本己
卯本,而从甲戌本。
舒、列仍有共同的异文。——参见例6、10 。
10
此章无非笑趋势之人                                 舒、列增文
*此句系批语,已混入正文。列本于句子
前、后加了括号,并于“章”字一旁注有
一“注”字。——舒、列同为一系。
“章”:“篇章”的“章”,小于“篇”,
大于“句”,是“段”的意思:“笑趋势
之人”,是这一“段”的事,不指本回
(第十六回)全回。
11                                      
不如拿了秦钟,一走完事。                            杨本增文
*“拿了秦钟,一走完事”与本例上下
文的“阴、阳”二“间”不着边际。
12
都判道:“放屁!俗语说的好,         甲戌、己、庚、王、戚、有
  判   官闻听,连喝不可。                 
                                     舒、列、晋、程阙如
*1754年本同甲戌本。——它表面上
代表不了杨、舒等本,那是因为它们
改动了底本的缘故。参见例7、9。
晋、程删尽了都判的回答及宝玉、秦
钟二人的对话。
杨本的八个字总括了本例及
以下八个小句的内容。
13
天下的官管天下的事。                 甲戌
天下  官管天下  事’                    
天下  官管天下  □,                     己                                                                
天下  官管天下    民,                  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1754年本无“的”字,庚辰本是其
原文。——庚辰本不出于今本己卯本。

14                     
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               庚增文
□□□□□□□□□□,                          己 
                                                   它本阙如
*己卯本所缺字数与庚辰本同(参见例
13、16、17、18):二本同系、同源。

15                                                                  
阴阳    本  无二理。                 甲戌
阴阳      并无二理。                 己、庚、王、戚、有                                                                                                                  
  阳  岂能将势压阴府么?              
  阳人岂能将势压阴府么?            
                                                   杨、晋、程阙如
*1754年本无“本”,有“并”。—
—参见例12。
舒、列二本属同一系列。它们的设问
与原著的原意是相反的。

16
别管他阴  也罢,                   甲戌、庚
别管他阴  也□,                  
别管他阴,                           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庚本是1754年本的文字。下同。
王本一系改变了句型。
17
        阳也罢,                   甲戌、庚                       
        □□□,                     
也别管他阳,                   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同上。

18
敬着点,                           甲戌、王、戚、有              
□□□,                             
       还是把他放回,          
                                   杨、舒、列、晋、程阙如
*王本系列是1754年本的文字,
它不出于今本的己、庚二本。

19                 
没  错了的。                 甲戌
没有错了的。                 己、庚、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1754年本有“有”字。
20
众鬼听说,                   甲戌、己、庚、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两大系统文字同。
21
只得    将秦    魂  放回。          甲戌、己、庚
只得    将    他魂  放回。          王、戚、有
    于是将秦钟  魂魄放回。         
然判官虽肯,但众鬼使不依,         
这也没法。秦钟不能醒转了。          舒、列
                                   
*己、庚是1754年本的文字,同甲戌。
杨本有“秦”,不从王本一系。
舒、列的改文不符合原著。——
参见例15。
舒、列的其它改文,比较长,我们
把它放到本文的结尾处,另作讨论。
24
哼了一声,            甲戌、己、庚、王、戚、有
        苏醒过来,   
                      舒、列、晋、程阙如
*同例12。
25
微开双目,见宝玉在侧,      甲戌、己、庚、王、戚、有                    
                见宝玉在  傍,   
                            舒、列、晋、程阙如
*同上。
26
乃免  强叹道:                        甲戌、己、王
乃  勉强叹道:                        庚、戚、有                                     
            无奈痰堵咽喉,           
                                      舒、列、晋、程阙如
*同前。
杨本在改写,文字大不相同。我们把
它分开,放到它本句子之后。
           
27
怎么不肯早来?              甲戌、己、庚            
怎么不  早来?               王、戚、有                       
       不能出语,             
                            舒、列、晋、程阙如 
*己、庚是1754年本的文字。
28
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      甲戌、己、庚、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
29
宝玉忙携手垂泪道:          甲戌、己、庚
宝玉忙携手垂泪  说:       
宝玉  携手垂泪道:          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参见例12。下同。
30                                          
“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甲戌、己、庚、王、戚、有       
只番眼将宝玉看了一看,                     
                                            舒、列、晋、程阙如
31
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   甲戌
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 己、庚、王、戚、有
头摇一摇。                                                             杨 
                                                                             舒、列、晋、程阙如
*1754年本有“了”。                  
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甲戌、己、庚、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参见例12。下同。
秦钟临终自遣之言,系《风月宝鉴》
之遗文。
《风月宝鉴》有早本、晚本之分,宝玉
不是早本《风月宝鉴》中的人物,故秦
钟遗言是《风月宝鉴》晚本中的情节。
——请参阅笔者近年有关博文。
32
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            甲戌
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己、庚、王、戚、有
听喉内哼了一声,遂溟然而逰。            
                                        舒、列、晋、程阙如                               
*1754年本有“了”。
33
                                       下回分解。         甲戌、王、戚、有                                                                            
毕竟秦钟死活如何,且听  下回分解。        晋、程
                              且听  下回分解。         
不知后事       如何,且听   下回分解。       
不知后  面     如何,且    看下回分解。       
                                          己、庚阙如
*“下回分解”是两大系统的文字,己、庚
删去,它本各不相同。
34
*附:舒、列二本的改文:
(上接例21:然判官虽肯,但众鬼使不依,这也没法。秦钟不能醒转了。) 
再讲宝玉,连叫数声不应,             舒、列
               
定睛细看,只见他泪如秋露,气若逰丝,眼望上翻,欲有所言,已是  
口内说不出来了,但听见喉咙内痰响,若上若下,忽把嘴张了一张,
便身归那世了。宝玉见此光景,又是害怕,又是心疼伤感,不觉放声
大哭了一场。看着装裹完毕,又到床前哭了一场,                   舒 

又等了一回。此时天色将  晚了,           
又等了一回。此时天色将及晚了,         
李贵、茗烟再三催促回家,宝玉无奈,只得出来上车回去。    舒、列

不知后事  如何,且听  下回分解。                       
不知后  面如何,且  看下回分解。                       

*舒、列同属一系,两本同源。——参见例6。
它们的改文文笔低下,无依无据,当出书商之意。
——舒本的“定睛细看”一段,尤为俗不可读。

    小结:
         一、“秦钟之死”这一段情节,按其文字,可以分为甲戌、1754年
                本两个系统。
         二、甲戌本文字比1754年本为佳。
         三、1754年本可分为以下五个系列:
                己、庚 
               王、戚、有
               晋、程
               舒、列
              
         四、这五个系列,都是姊妹本。
         五、这五个系列之间,各本的关系,互不为底本,都是同源的关系。
              ——杨本也是个混合本,与舒、列二本仅有一点很少的亲缘关
             系,无法归队。只好勉强单独成伍了。
        
        以上所说,其前提是:仅限于本段情节的文字;只针对今存的各抄本、
刻本。
                           
                               2017年11月3日
                                                                                于住所
                 
            *引用或转载本文时,
                        请注明出处。谢谢。
              

                                  







             

    
                           吕材桢
                        
            关键词  秦钟死 红楼梦 系统 系列 脂砚斋

    《红楼梦》第十六回以“秦钟之死”这一段情节收尾,诸本文字
有别,因而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俞平伯、郑庆山二位先生都有研究。
他们的工作成果,网上好查,点击“秦钟之死”,即有,还有其他的
专家、网友的文章,很不少,所以此处就从略,不引出处了。
    笔者也同诸位一样,将各本异文一一列出,以便读者检阅。
    阿拉伯文数字是笔者所加的。有异文处,则错位,目的在于醒目。
异文下一行“*”之后的文字,是笔者的一点心得,仅只一孔之见而已,
无丝毫冒犯前辈、时贤之意。
    下面便是“秦钟之死”这一段诸本的异文(不计旁文和种种形式
的改文)和笔者的解读:
1
众鬼见都判如此,     甲戌、己、庚、王、戚、有、杨、舒、晋、程
众鬼见判  如此,    
*程:书目文献出版社
的程甲本。
1754年本同甲戌本(详见
下)。
列本遗漏了“判”字:舒
不从列。
2
也都  忙了手脚,         甲戌、己、庚、王、戚、有、杨、舒、列
也  皆忙了手脚,         晋、程 
*1754年本同甲戌本(详见
下)。
晋、程同改了一字:它们
同为一系。——从它们题
记的时间来看,程本晚于
晋本;但纵观两本全文,程
本并不出于晋本:两本是
同源的关系。
  
3
一面  又报  怨道:       甲戌、己、庚、列、晋
一面  又  抱怨道:       王、戚、有、程
一面  又    怨道:      
一  回又报  怨道:      
*1754年本同甲戌本(详见
下)。
报:原文。程本改了晋、程
共同底本的一个字。
以上3例,甲戌、己、庚同,
同是原文。它本皆有改动或
错讹夺漏之处:它们均是后
出之本。
列不从舒。
 
4
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    甲戌、己、庚、王、戚、有、杨、舒、列
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    火炮,晋、程 
*同例2。 
 
原来见不得  “宝玉”二字。 甲戌、己、庚、王、戚、有、舒、列、晋、程  
原来见不  的“宝玉”二字。 杨
*杨本改了一字。请参看例3、
8、10。
6
依我们  愚见,                甲戌、己、庚、王、戚、有、杨、晋、程
依我们的  见识,             
依我  的  见识,             
*请参见例3。
“的见识”:舒、列共同的异
文。舒本删去了原文的“们”
字:列不从舒。
7
他是阳间,              甲戌
他是阳,                己、庚、王、戚、有、杨、舒、列、晋、程
*甲戌本自成一大系统,
它本为另一大系统。——
郑庆山先生的分类,笔者
深感正确。
                                                                            
8
我们是阴间,               甲戌
我们是阴,                 己、庚、王、戚、有、舒、列、晋、程
我  是阴,                
*同例7。
杨本无“间”,属1754年本
(张爱玲女士首创)系统。
与例7合起来看,“阴间”、
“阳间”与“阴”、“阳”
的含义是大不相同的。——
第7、8例中的甲戌本是原文,
1754年本有误:误删了“间”
字。
9
怕他  也  无益于我们。                   甲戌
怕他  也  无益,                         杨、舒、列
怕他    亦无益于我们。                   晋、程
怕他们也  无益于我们。                   己、庚、王、戚、有
*“他”:宝玉。——“他们”,误。
“亦”:从“也”而改。
从杨、舒、列、晋、程五本的文字可得
1754年本的文字:“怕他也无益于我们”。
——同甲戌本。
杨、舒、列、晋、程等五本不从今本己
卯本,而从甲戌本。
舒、列仍有共同的异文。——参见例6、10 。
10
此章无非笑趋势之人                       舒、列增文
*此句系批语,已混入正文。列本于句子
前、后加了括号,并于“章”字一旁注有
一“注”字。——舒、列同为一系。
“章”:“篇章”的“章”,小于“篇”,
大于“句”,是“段”的意思:“笑趋势
之人”,是这一“段”的事,不指本回
(第十六回)全回。
11                                      
不如拿了秦钟,一走完事。                 杨本增文
*“拿了秦钟,一走完事”与本例上下
文的“阴、阳”二“间”不着边际。
12
都判道:“放屁!俗语说的好,         甲戌、己、庚、王、戚、有
  判   官闻听,连喝不可。           
                                     舒、列、晋、程阙如
*1754年本同甲戌本。——它表面上
代表不了杨、舒等本,那是因为它们
改动了底本的缘故。参见例7、9。
晋、程删尽了都判的回答及宝玉、秦
钟二人的对话。
杨本的八个字总括了本例及
以下八个小句的内容。
13
天下的官管天下的事。                 甲戌
天下  官管天下  事’                
天下  官管天下  □,                 己                                                                
天下  官管天下    民,               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1754年本无“的”字,庚辰本是其
原文。——庚辰本不出于今本己卯本。
14
                                    
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               庚增文
□□□□□□□□□□,               己 
                                     它本阙如
*己卯本所缺字数与庚辰本同(参见例
13、16、17、18):二本同系、同源。
15                                                             
                     
阴阳    本  无二理。                 甲戌
阴阳      并无二理。                 己、庚、王、戚、有                                                                                                                  
  阳  岂能将势压阴府么?            
  阳人岂能将势压阴府么?            
                                     杨、晋、程阙如
*1754年本无“本”,有“并”。—
—参见例12。
舒、列二本属同一系列。它们的设问
与原著的原意是相反的。

16
别管他阴  也罢,                   甲戌、庚
别管他阴  也□,                  
别管他阴,                         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庚本是1754年本的文字。下同。
王本一系改变了句型。
17
        阳也罢,                   甲戌、庚                       
        □□□,                  
也别管他阳,                       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同上。
18
敬着点,                           甲戌、王、戚、有              
□□□,                          
       还是把他放回,             
                                   杨、舒、列、晋、程阙如
*王本系列是1754年本的文字,
它不出于今本的己、庚二本。
19
                        
没  错了的。                 甲戌
没有错了的。                 己、庚、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1754年本有“有”字。
20
众鬼听说,                   甲戌、己、庚、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两大系统文字同。
21
只得    将秦    魂  放回。          甲戌、己、庚
只得    将    他魂  放回。          王、戚、有
    于是将秦钟  魂魄放回。         
然判官虽肯,但众鬼使不依,         
这也没法。秦钟不能醒转了。          舒、列
                                   
*己、庚是1754年本的文字,同甲戌。
杨本有“秦”,不从王本一系。
舒、列的改文不符合原著。——
参见例15。
舒、列的其它改文,比较长,我们
把它放到本文的结尾处,另作讨论。
24
哼了一声,            甲戌、己、庚、王、戚、有
        苏醒过来,   
                      舒、列、晋、程阙如
*同例12。
25
微开双目,见宝玉在侧,      甲戌、己、庚、王、戚、有                    
          见宝玉在  傍,   
                            舒、列、晋、程阙如
*同上。
26
乃免  强叹道:                        甲戌、己、王
乃  勉强叹道:                        庚、戚、有                                     
            无奈痰堵咽喉,           
                                      舒、列、晋、程阙如
*同前。
杨本在改写,文字大不相同。我们把
它分开,放到它本句子之后。
           
27
怎么不肯早来?              甲戌、己、庚            
怎么不  早来?              王、戚、有                      
             不能出语,    
                            舒、列、晋、程阙如 
*己、庚是1754年本的文字。
28
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      甲戌、己、庚、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
29
宝玉忙携手垂泪道:          甲戌、己、庚
宝玉忙携手垂泪  说:       
宝玉  携手垂泪道:          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参见例12。下同。
30                                          
“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甲戌、己、庚、王、戚、有       
只番眼将宝玉看了一看,                     
                                            舒、列、晋、程阙如
31
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   甲戌
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 己、庚、王、戚、有
头摇一摇。                                     杨 
                                               舒、列、晋、程阙如
*1754年本有“了”。                  
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甲戌、己、庚、王、戚、有
                                      杨、舒、列、晋、程阙如
*参见例12。下同。
秦钟临终自遣之言,系《风月宝鉴》
之遗文。
《风月宝鉴》有早本、晚本之分,宝玉
不是早本《风月宝鉴》中的人物,故秦
钟遗言是《风月宝鉴》晚本中的情节。
——请参阅笔者近年有关博文。
32
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            甲戌
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己、庚、王、戚、有
听喉内哼了一声,遂溟然而逰。           
                                        舒、列、晋、程阙如                               
*1754年本有“了”。
33
                        下回分解。        甲戌、王、戚、有                                                                            
毕竟秦钟死活如何,且听  下回分解。        晋、程
                  且听  下回分解。       
不知后事    如何,且听  下回分解。       
不知后  面  如何,且  看下回分解。       
                                          己、庚阙如
*“下回分解”是两大系统的文字,己、庚
删去,它本各不相同。
34
*附:舒、列二本的改文:
(上接例21:然判官虽肯,但众鬼使不依,这也没法。秦钟不能醒转了。) 
再讲宝玉,连叫数声不应,             舒、列
               
定睛细看,只见他泪如秋露,气若逰丝,眼望上翻,欲有所言,已是  
口内说不出来了,但听见喉咙内痰响,若上若下,忽把嘴张了一张,
便身归那世了。宝玉见此光景,又是害怕,又是心疼伤感,不觉放声
大哭了一场。看着装裹完毕,又到床前哭了一场,                   舒 
又等了一回。此时天色将  晚了,         
又等了一回。此时天色将及晚了,         
李贵、茗烟再三催促回家,宝玉无奈,只得出来上车回去。    舒、列
不知后事  如何,且听  下回分解。                       
不知后  面如何,且  看下回分解。                       
*舒、列同属一系,两本同源。——参见例6。
它们的改文文笔低下,无依无据,当出书商之意。
——舒本的“定睛细看”一段,尤为俗不可读。
    小结:
         一、“秦钟之死”这一段情节,按其文字,可以分为甲戌、1754年
              本两个系统。
         二、甲戌本文字比1754年本为佳。
         三、1754年本可分为以下五个系列:
             己、庚 
             王、戚、有
             晋、程
             舒、列
            
         四、这五个系列,都是姊妹本。
         五、这五个系列之间,各本的关系,互不为底本,都是同源的关系。
             ——杨本也是个混合本,与舒、列二本仅有一点很少的亲缘关
            系,无法归队。只好勉强单独成伍了。
         以上所说,其前提是:仅限于本段情节的文字;只针对今存的各抄本、
         刻本。
                           
                               2017年11月3日
                                                                                                   于住所
                 
            *引用或转载本文时,
                        请注明出处。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