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王府本的类别
(2017-06-04 23:13:41)
标签:
蒙古王府本怡王府原抄本脂砚斋评本祖本 |
分类: 红楼梦版本 |
琉璃厂书肆。1932年,该书传与第九代阿拉善亲王达理扎雅(达王)。
后来其后人于1960年献出,由国家收购。
林冠夫二位先生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成绩斐然。本文在他们二位已
有成果的基础上,就“蒙府本”的分类补充一点个人的一管之见。
类,因为后者是“怡亲王府”的藏本,存世的“怡亲王府”藏本的三
种过录本都避怡亲王府的家讳。其它的抄本和刻本,包括“蒙府本”
在内,都不避怡府的家讳。
必多谈蒙府本与怡府本的关系了。可是,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绕不开,
还是非谈不可,因为“蒙府本”与怡府本的过录本还有切不开、分不
清的另一种关联,不解释清楚它们之间的相同或相通的关系,“蒙府
本”在诸多抄本、刻本本子中的位置就不易确定,它在《红楼梦》版
本系统中的归属也就不能最终划定。
回的这一例子却往往使我们考虑,它们原来是不是“一家人”:
是改文,是怡府改的。一般都是这么理解的。
从己卯本,已有许多论证,它有“王”字”,好理解。舒序本是一混
合本,其序言已有说明,所以它有这个“王”字”,也是自然的。独
有蒙本,还有戚、列、杨、晋、程甲各本,却都与己卯本挂钩了。
王府”藏本了?都出自其过录本己卯本了?当然不是:——蒙、戚诸
本都不避怡府的家讳。
另一难题的解决办法不妨试一试。——第一回一僧一道与石头的谈话,
甲戌本独有的429字是其它的后出之本所漏缺的。它本皆缺的原因,周
绍良先生有个解释,已经为大家所接受。*所以今本甲戌本是源头,它
那429字是正确的,是原文。
的“成则公侯败则贼”中的“公侯”与甲戌本是对立的,后者是:成
则王侯败则贼。如果甲戌本是正确的,是源头,那我们就遇到解不开
的难题了,就陷入死胡同了,这一点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那么,如
果甲戌本是不正确的话,不是源头的话,“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个
抄本是源头,是正确的话,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情况大好:怡
王府从畸笏叟手中借出这个抄本的时候,第一,仍缺第64和67回,**
第二,仍少那429字,第三,它那第二回的文字是“公侯”!——前提
是己卯本上的那个“公”字是原文。
这个抄本流传到外界,流传到民间了,那个第64和67回也“复出”了。
蒙、戚、列、杨、晋、程甲各本先后抄齐了第64和67回。——当然,
还缺少那僧、道与石头谈话的429字。——那个“公”字,自然是不
缺的。这么一来,上面所说的那个难题于是就解决了:己、蒙、戚、
列、杨、晋、程甲都有了那个“公字”,而又不必都排在一起,列入
“怡亲王府”藏本的名下了。
的“成则公侯败则贼”这句话是“顺接”,他是顺着贾雨村的“若生
于公侯富贵之家”那一段议论而反问的,而贾雨村的那段议论中并没
有“王侯”一词;依据之二是:“成则为王”已是一俗语(《大汉语
词典》有元曲《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
至此,惟求早死而已。”的例句),甲戌本(它于丁亥年以后才流传
到社会上)的“公”字,在本子的流传过程中,被后人认为不通,改
为“王”字了。
关联”中一并加以讨论,因为庚本、己本都是出自怡王府的本子。
等61字。
个字:
庚辰本是诸本之源,或它们(庚本与诸本)之间另有某种关联。
我们把那61字放回蒙府本,结果如下:
实际上,他是在抄完“话说”二字以后,接着抄写“刚将年事忙过”的,
因为这个相同的“过”字,他串了行了。
回都是“行二十”字的:
是回回都是“行二十”。
本自己的底本,不是庚辰本,后者是“行30字”的格式。
的区别:
来比较,因为蒙府本原缺第57、58回。第56回的己本是用“话说”来开头
的,蒙府本同。庚辰本多变:“且说,话说,却说话说”都有。——“话
说”居多。
—把本回这三个本子的文字比较以后,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前一篇:《红楼梦》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