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2020-02-04 10:17:49)
标签:

转载

自己的博客!

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1983年,著名电影作家李准来剑川考察,看到“文献名邦”的剑川古城五步一匾、十步一坊、家家楹联、户户种花,感慨万端地说:“剑川是我见过的民间楹联写得最普遍、最好、最有风格和底蕴的楹联之乡。”剑川石宝山作为我国名山中的“南天瑰宝”(金庸题),古往今来书写石宝来的诗词歌赋也包括楹联在内,可谓汗牛充栋。现谨摘录云南省委前任秘书长张子斋先生有关题石宝山的楹联如下:

一、题石钟山大门等处三联

其一:

岂不伟哉!宛若鬼斧神工,展示石破惊天之造化工夫,经万劫而仍然出色;

何其奇也?选此悬崖峭壁,凿出珠联璧合之琳琅宝库,历千年而分外闪光。

其二:

是艺苑明珠,祖国光荣,与云冈杰作、龙门珍品,互相媲美;

值朝山歌会,万民歌唱,听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一起争鸣。

其三:

在赤手空拳时代,创造文明,不愧为英雄民族;

于层峦叠嶂丛中,雕凿瑰宝,装点着锦绣山河。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该图中没有俺自己,俺嘛,摄像了哈,站得最高的是俺家公子)

二、题石钟寺院内二联

其一:

或曰冥顽,或曰灵通,只凭任人评说;

几经变故,几经浩劫,算来唯我长征。

其二:

竟然缄默无声,何以发聋?何以振聩?

枉自魁梧盖世,不能填海,不能补天!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三、题石刻第一窟《异弁寻出巡图》二联:

其一:

协力同心,是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

分庭抗礼,仅历史长河之暂短支流。

其二:

衣冠不同,气派非凡,又何伤国家统一;

人物如活,阵容生动,犹可见南诏威仪。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四、题石刻第一窟《异弁寻出巡图》

掘起于草野之间,拓土开疆,一时耀武扬威,业绩声名全国震;

据守在咽喉之地,归唐附蕃,几度翻云覆雨,是非功过后人评。

五、题石刻第三窟《地藏王菩萨》

和善端详,体现人民品质;

精耕细作,发挥艺术天才。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六、题石刻第四窟《华严三圣》二联

其一:

观摩奇迹而寻底根,是各民族智慧菁华结出之硕果;

借鉴他山以创新意,为古亚洲精神财富交流之象征。

其二:

谁说仙佛王侯,威力无穷,已如香烛成灰,烟云幻天;

唯有劳动人民,天才不朽,得与宝山并寿,松柏长青。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七、题石刻第五窟《维摩诘经变》二联:

其一:

艺匠超乎流俗,别开生面;

菩萨亦有愁苦,本属常情。

其二:

佛陀究竟何辜,竟尔横遭厄运?

形态虽然破损,尚能窥见遗风。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八、题石窟第六窟《明王堂》二联

其一:

痴心助长神威,特抒三头六臂之神奇幻想;

大胆吸收外艺,具有四海五湖之宽广胸怀。

其二:

休谓武猛异常,不论古代今朝,谁曾见佛头灵光除一患;

经受长期检验,纵非高人雅士,皆深信艺术生命耀千秋。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该图仅为《明王堂》的布局照片)

九、题石刻第七窟《剖腹观音》三联

其一:

技艺精湛而眼光不凡,擅长信手拈来,便塑成观音大士之多神形象;

构思奇巧且寓意深刻,敢于把心掏出,分明是劳动人民之崇高化身。

其二:

善剪裁,善铺陈,善烘托,善夸张,刻刀超群绝伦,惟妙惟肖;

或威武,或文雅,或庄重,或美丽,形象鲜明生动,多彩多姿。

其三:

中溪警句永流芳,增光宝石;

杨慎诗魂应抱憾,辜负名山。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十、题石刻第八窟《阿盎白》二联

其一:

发思古幽情,敢于尊崇母系;

是开明创举,漫道亵渎神灵。

其二:

竟与佛母同尊,果然意味深长,其胆识超越庸才,焉能鄙视?

留下图腾遗迹,莫怪内容荒诞,为后人提供史实,值得探索。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十一、石钟寺题玉皇阁二联

其一:

足迹遍天涯,竟未登临石钟山,长留遗憾徐霞客;

风骚胜万古,胡为不建凌烟阁,纪念无名艺术家!

其二:

登玉皇阁而浮想联翩,安得擎天圣手,镂云裁月,花添锦上;

望狮子关而衷心惊叹,早有旷世奇才,雕珠琢玉,光耀人间

十二、题石刻第九窟《狮子关全家福》二联

其一:

纪实存真,为古代宫廷生活之缩影;

探源溯本,是长期民族风情之折光!

其二:

黎民已作主人,谁信虚无三足鸟;

忧乐不忘天下,岂甘陶醉一家春。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十三、题石刻第十窟《观音化现梵僧造像》(俗称“酒醉鬼观音”)

并无美酒佳肴,醉鬼何曾醉?

富有人间气息,观音实可观。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该图为石宝山沙登箐石窟第十二号《佛、菩萨造像》)

十四、题石刻第十一窟《“波斯国人”造像》

乍见英姿,如到丝绸之路;

全凭神技,作出友谊之花。

 [转载]张子斋题石宝山对联小集

附:张子斋简介

张子斋:著名作家。1935年开始在《云南日报》副刊《南风》、《中国周报》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37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共党员,后调重庆新华社从事《新华日报》编辑等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滇桂黔边纵队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云南省委秘书长、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作品有《反戈集》、《张子斋文集》等,目前所能收集到的一生创作,有杂文184篇,评论241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688篇,计300多万字,在中国文化界有“小鲁迅”和“云南第一红色秀才”之称。

0

前一篇:[转载]价值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