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疫情后量宽币策所释放的资金会流向哪?
易宪容
比如,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的资产总和,2007年时是的3.3万亿美元,到目前已经上升至接近20.5万亿美元,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累计上升5.2倍。如果从这些国家的央行银行资产增加的历史来看,更是匪夷所思。如英国央行成立于1694年,日本央行开始于1882年,美联储为1913年,欧洲央行为1998年。这些国家央行经过数百年或数十年的积累,其资产规模也仅是3.3万亿美元,但在美国经济危机各国实行量宽货币政策之后,只用13年半时间,急升520%。还有,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总规模在2007年时在55万亿元左右,到2020年4月底则达到297万亿元,上涨幅度达到440%。而这几年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则是金融市场流动性增加主渠道。
比如美国智库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报告发现,在今年3月中旬至6月初这11个星期,美国富豪的总财富增加了20%(5,650亿美元),当中亚马逊老板贝索斯身家大升32%(362亿美元)至1,490亿美元。反观亚马逊员工即使保住饭碗,并获得临时津贴,每周薪金仅增加80美元,落差之大,令人警觉到市场流动性泛滥,只会使富者越富,穷者更穷。
又比如,疫情之后,中国政府为了保市场主体,要求国内商业银行让利,全面降低利率水平。据报道,在中国央行政策刺激下,不少商业银行的信贷利率是在走低。比如,近期国内消费类贷款的利率在持续走低到4%以下,但是利率走低银行信贷是不会流入收入不高、经济条件不好的一般居民手上的,而所针对的是银行所谓的优质客户。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低收入的居民来说,特别是6亿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农民来说,他们不仅持有的金融产品少,也很难进入现在的银行信贷市场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因为他们不可能是银行的优质客户。融资成本再低基本上与这些居民无缘,那么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再泛滥也无法帮助他们增长财富,反之流动性泛滥所导致的货币贬值,只能让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社会财富所持有相对比重越来越低。这正是当前各国央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结果,即社会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公,泛滥的流动性更多的会流入少数人手里。
后一篇:消费贷为何总是会流入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