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楼盘严重亏损6460万,投资者岂能不崩溃?
(2016-04-22 07:08:36)
标签:
房产 |
今天在这里转载香港经济日报的一文章,就是国内一个投资客2009年在香港投资了一住房,由于财务上无法还住房按揭贷款,不得不降价43%才能出售,亏损达6460万港元。按理说,香港的住房按收入房价比比中国一线城市要低,香港的国际化程度要比中国任何一个城市要高,香港流入的人口更是比中国的城市要高,按照一些所说的香港的土地稀缺程度更是高于国内城市多少倍。更重要的是香港居民150多年来所积累和持有的财富更是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香港的房价都可跌,中国的房价就不会跌吗?当前涌入住房市场投资者想过这问题吗?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內地客沽貝沙灣 勁蝕6460萬
疑財困1.1億賣洋房 09年後最大額蝕讓
內地客疑因「借爆」財務公司無力償還樓按貸款,以1.1億元沽薄扶林貝沙灣洋房,連雜費計算,持貨5年勁蝕6,460萬元,為09年後7年最大額住宅蝕讓,勢為豪宅樓市添壓。
近月本港豪宅市場頻頻出現蝕讓情況,加上內地經濟現放緩迹象,不少企業面對資金的壓力,而要低價出售本港物業套現。
呎售30471元 1年跌價43%
據土地註冊處顯示,薄扶林貝沙灣5期一幢雙號屋,登記以1.1億元轉售,大屋實用面積3,610平方呎,實用面積呎價僅30,471元。較一年前慕詩國際(00130)主席陳欽杰沽出的5期單號屋,當時成交價2.25億元,實用呎價5.37萬元,大幅下滑43%。
單位原業主姓紀,按其國語拼音相信為內地客,於2011年斥1.66億元向發展商購入物業,是次易手單計帳面已經蝕逾5,600萬元,若連同釐印費及代理佣金雜費計算,實際蝕約6,460萬元,蝕幅近4成。如單計蝕讓金額,應為自2009年印尼財團De Monsa勁蝕6,500萬元沽山頂豪宅倚巒後,近7年住宅市場最大宗蝕讓個案。
新買家為揚韻有限公司,為海外註冊公司,背後買家未明,是次交易須繳2,585萬元辣招稅(包括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
資料顯示,原業主於去年年初曾向財務公司承造二按,放盤叫價曾一度達1.8億元,至今年1月份時已經將叫價降至1.58億元,但仍未獲承接,有指業主被財務公司追債,故放盤態度相當急切,最終累減近4成易手。貝沙灣受到不少名人及投資者熱捧,例如資深投資者施佳龍、名媛周啟邦夫人周譚月清,均持有5期洋房物業。
西半山臻環 實蝕80萬售
另消息指,西半山瑧環昨再錄蝕讓個案,屋苑中層C室,面積380平方呎,成交價930萬元,較2010年購入價964萬元,帳面蝕34萬元,連雜費實蝕約80萬元。
業內人士稱,內地經濟轉差,不少企業面對資金壓力,持有本港物業的內地業主,或因流動資金出現問題,無法為物業供款,導致出現銀主盤及大幅蝕賣物業的情況,例如日前西半山超級豪宅天匯,內地業主持有的單位便淪為銀主貨,亦為屋苑首宗。隨着銀主、蝕讓的情況增加下,這類物業一般較市價為低,對於二手樓價難免進一步添壓。
撰文: |
梁振鋒 |
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香港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