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沉睡的巨人已经觉醒了,”《蝙蝠侠》(Batman)制片人迈克尔·奥斯兰(Michael Uslan)说。他已经与中国华策影业及华谊兄弟公司这两个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签署协议。不过,有些人认为,与中国电影公司的合作将会使美国电影人失去创作自由,甚至会减少美国工作岗位。
中国预计将在2017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电影市场。每天在中国都有约20部新影片开拍。进入2016年以来,中国票房最大的电影《美人鱼》赚得5.51亿美元。而在美国,成绩最好的电影是《疯狂动物城》(Zootopia),国内票房为3.31亿美元。
中国商业大亨、万达院线总裁王健林说,本月他的公司将收购万达影视。这家公司曾以57亿美元并购美国传奇影业(Legendary Pictures)。同时,中国的横店国际影城有限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摄影棚,面积超过2500英亩。所以,好莱坞是否要在此地拍摄电影,而非在洛杉矶呢?
“对于与中国合作,好莱坞感到很慌张,”奥斯兰说。“坐在好莱坞的保护伞下等待中国人的到来,是不可能的事。”
奥斯兰和他的儿子大卫·奥斯兰(David Uslan)在四年之前就开始访问中国,并且与中国影视界领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两年半之前,奥斯兰的六个影视项目开始得到中国公司的融资。
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收入吸引着好莱坞,但一些电影人担心,与中国的合作会以牺牲美国工作岗位为代价。“电影业和其他行业没有什么不同。它包含建筑、电气工程、电脑绘图甚至递送咖啡。这些都将去往劳动力低廉的地方。中国明显就是目的地,”一位好莱坞电影人表示。“这就意味着美国将失去这些工作岗位。这并非新现象。在中国之前,加拿大、爱尔兰、罗马尼亚、立陶宛及其他国家也曾为制片方省下不少钱。”
不过,另一位美国制片人显得更为乐观:“这并不是个零和博弈的游戏。虽然的确会有一些本来能在美国拍摄的影片跑去中国拍摄,但试想,如果没有中国公司的投资,这些电影根本就不会生产。不管在哪里拍摄,每部电影仍然会为美国带来工作机会。如此说来,这对两国的工作机会增加都有好处。”
奥斯兰表示,那些担心中国电影制作会导致美国本土工作流失的人没有从大局着眼。“创作出符合全球口味的内容将会使作品数量和工作机会都得到增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