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侨报综合报道】11日是故宫四个新区域开放后的首个休息日,当天共有大约7.6万人进“宫”尝鲜,人数逼近限流底线。“甄嬛”的原型、乾隆母亲钮祜禄氏生前居所寿康宫成为焦点,很多观众冲着“甄嬛”寝宫而来,因此寿康宫开放后很快达到饱和状态。还有不少观众为送别《清明上河图》早早到场排队,工作人员称,撤展前《清明上河图》迎来大量观众,观众最多可能要排13个小时的长队。

“粉丝”早出门 一睹“甄嬛”寝宫真容
故宫博物院四大新区域11日正式迎客,不少观众为争看新开放的区域专程提早排队。《甄嬛传》热播之后,观众都非常好奇甄嬛居住的寿康宫到底有多奢华。当天,许多游客慕名而去,希望一睹“甄嬛”寝宫真容。据悉,故宫博物院耗时6年,根据历史档案将寿康宫恢复原状。
综合北京《新京报》、香港大公网报道,11日的寿康宫里人头攒动,不少观众口中念叨着“这就是甄嬛住的地方”,观看室内陈列的书画、床榻、匾额等。北京市民小徐说,自己一早6点半就出门,“带着爸妈来看寿康宫,他们是《甄嬛传》的‘粉丝’,非得看看乾隆母亲生活过的地方,怕来晚了看不到。”
寿康宫是乾隆皇帝为生母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建造的颐养起居之所,崇庆皇太后在寿康宫生活了42年。崇庆皇太后喜爱珍宝,当时寿康宫内的陈设富丽堂皇、琳琅满目,此次展览通过对220余件(套)精美文物的展示,凸显崇庆皇太后高贵尊崇的地位与乾隆皇帝以天下奉养的孝道。
当天,还有观众冲着寿康宫东西群房的“庆隆尊养:崇庆皇太后专题展”而来,希望一睹皇太后金发塔、万寿如意等60余件精致文物。寿康宫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展厅设备正进行调试维修,该展览并未能在11日开放,预计可于本周二(13日)开门迎客。
游客排队13小时送别《清明上河图》
因十年一现的《清明上河图》11日系最后一天展出,四大新区域的“风头”被“中国第一画”抢走多半。为看此图一眼,很多游客不惜排队13小时等到凌晨惜别相送。
综合北京《新京报》、《京华时报》报道,9月8日正式开放之后,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武英殿展厅内的《清明上河图》便集万千关注于一身,总有心仪者为一睹真迹宁愿殿外排队,等候时间不断刷新纪录,从6小时飙升至13小时。
“最后两天反而是最高峰”,北京时间11日早8时30分,武英殿门口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说,前两天人流略显清淡,他们下午四五点就能下班,没想到撤展之前,《清明上河图》却迎来了大量观众,“10日排队的人一直等到了11日凌晨一两点”。
告别日的观众依然不少,故宫宫门刚开,武英殿外排队的观众手中所持已是300名之外的号牌,“6点就来了”,北京市民田女士有些后悔地说,“早知道4点睡醒后就直接过来。”
11日上午10时,故宫迎来客流高峰,为看《清明上河图》的观众从武英殿门口一直排到了午门金水桥。此时,武英殿门外排队的观众已达5000多人,排队者需要等待10个小时以上才能一睹《清明上河图》真容,最晚要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能进馆。但许多慕名前去的游客听后,依然决定排队,“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了”。

故宫计划取消现场售票窗口 全部网络售票
故宫博物院统计,11日网络预定门票2.7万,现场售票4.9万,全日共计约7.6万人次参观故宫。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随着网络预约数量的不断增长,观众预约购票意识得到培养,故宫博物院希望通过进一步努力,实现故宫门票全部通过网络预约,取消现场售票窗口。业内专家对此表示,网络售票肯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但不可以操之过急。
综合中新网、《北京青年报》报道,自今年6月开始试行每日限流8万及实名制售票措施以来,特别是在暑期和“十一”黄金周期间,故宫每天参观人数屡屡接近8万人次,迎来了试行限流措施以来的多个高峰。“十一”期间,故宫博物院网络预售数量多次逼近甚至达到预售限额的5万张,网络预约数量占当日参观总人数比例最高达到62.5%,与去年相比,增长倍数达3至6倍之高。在10月6日和7日两天,网络预约数量甚至达到去年的10倍,刷新了多个历史纪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人都很喜欢上网买票这种方式,对于年轻人来说,网络购票更加便捷。“90后”的高女士表示:“网络购票的方式挺好,可以免去排队苦等的烦恼,尤其在夏季,烈日当头,提前预定能节省不少人力与时间。”
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指出:“旅游业在中国才发展二三十年,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出游,而故宫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十分向往的地方。我认为,十年之内都不应该考虑取消现场售票窗口。当然,可以适当增大网络售票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