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诗随笔:抒怀真欲写吾真——读陈祖宪先生八十抒怀诗

(2022-08-02 18:47:56)
标签:

抒怀真欲写吾真

陈祖宪先生

八十抒怀诗

分类: 读诗随笔

今日偶翻旧书,忽见陈祖宪先生给我的一纸《八十抒怀十律诗》,读之,便有几句话想说。

陈祖宪先生已去世多年,寿八十余,在人生短暂的旅程中,他算得上“高寿”,算得上“寿终正寝”、“大福”之人了!

作为陈老的同事,我入农工党厦门市委会工作,他已经离休,只是偶尔相见而已,算不上密切往来。他善写格律诗,但赠给别人或见于报刊的甚少,大概是如他在诗中所说的“烦冤得雪心犹悸”吧!但人们还是知道他的格律诗写得好,厦门的“诗词协会”常邀他参加活动,并推选他为会长,消息《厦门日报》刊登过。他对此似乎不以为然,他把名利看淡了!也看透了!

陈老是泰宁人,年轻时离家参加民主活动,是离休干部;后来辗转到厦门农工党工委会(其时的叫称)工作,最终只是一个普通干部,这真可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了!

陈老自小喜好古典诗词,一生读写诗词不辍,他的格律诗在厦门文坛的地位,屈指可数。他曾把《咏菊一百首》的七绝诗油印本赠予我,能识百种菊,又能用近体诗(格律诗)将它吟咏出来,不是一件易事。他没有把所作的诗词集结起来出版,只是油印成小册作为家藏或分赠诸友。他将自己的创作当作个人的事,于自身,可出可不出,可张扬也可藏匿;然于别人,于子孙后代,却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可惜当今自己出书太难了,要自掏腰包,出版费太贵,许多人担当不起,也就只好让著作听任命运摆布去。

陈老的诗词格律严谨,韵脚合辙,引典自如,语言流畅,韵味深长,不晦涩难读、不佶屈聱牙。诗言志,贵在真情流露,如若故意拔高,赶时应潮,喊出来的诗,只能是寒暄应酬而已。大概是因为他善写诗,又流露了真情,所以在大兴“文字狱”的年代,极容易让人挑出毛病,抓住把柄作为凭证,定其罪过。他曾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下放劳动改造。依吾愚见,陈老的坎坷还出在“平反”恢复名誉后,此时他没能“相逢一笑泯恩仇”,把先前的恩怨抛却,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社会服务。他认为他所遭遇的挫折,为当时单位的领导所为,耿耿于怀,愤愤不平。平心而论,他的遭罪与当时单位的领导不无关系,单位领导应当承担一定责任,承认过错,以诚恳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但他的遭罪又不全是当时单位领导的责任,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结果一个抱旧怨,一个不宽容,时常碰磕,工作也就懈怠,原职“宣传部长”,也就始终得不到恢复。

我进入单位时,新任的领导也与原领导合不来,新领导还是旧领导一手提拔的。旧领导曾经对人说,他这辈子最倒霉的事,就是提拔时任领导的新领导,看错人了!其时单位四分五裂,领导不和,下属人员无所适从,我经常处在两难之中。那时我刚从晋江调来,更换了一个新地方、换了一个新单位,满以为在厦门会有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谁知单位象团乱草,连起码的较为明确的工作分工也没有;领导之间闹矛盾,同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工作虽“轻松”,心情却很不愉快。我单位的新领导他有所谓的“疑者不用,用者不疑”的用人准则,而疑与不疑,用与不用,全以自己派位为中心。这就让心术不正者钻了空子,在迎合领导旨意上做足文章。老实忠厚、积极工作者,才能不仅得不到发挥,反而受到压制与排挤。从我的实际看,我深感党的干部任免制度的需要改革,也深感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话又说到陈老诗,我将陈老的两首诗记录于下,以之与后人共勉。

 

三十功名计惘然,男儿幽恨满词笺。

庸书岂恋班超笔,击楫终惭祖逖鞭。

只为时人徒买椟,遂令羁客久无毡。

未成一事头空白,虚掷韶光已耄年。

 

短衣射虎叹身微,小技雕虫学已非。

俯首甘为牛马走,归心常伴雁鸿飞。

闲从余地培桃李,老羡空山采蕨薇。

人海一鳞谁念我,故园松菊久相违。

 

我到过陈老居处一两次,他当时住在湖滨一里,是统战部首期供给民主党派干部的租房,三房一厅,从分房面积和住房位置而言,在当时是优厚待遇。虽然当时篔筜湖未曾治理,居住在此者不以为优越。陈老的住房只是粗装修,或经济上不宽裕。墙上挂有朱熹的一副对联,联文已忘却,未必是真迹。他爱人患瘫,每日扶老伴步走篔筜湖畔,这是明智之举,使他与老伴都延长了寿命。他的诗云:

    

惭愧先忧志未酬,空令白首赋离休。

烦冤得雪心犹悸,衰鬓粘霜意亦惆。

日履崎岖扶老伴,时怀块垒诣诗俦。

闲居无计消尘虑,唯藉天风拂客愁。

 

可堪寥落作诗人,笑我耽吟甑有尘。

袖手几曾观世变,抒怀真欲写吾真。

野薇多刺邀谁赏,蔽帚非材只自珍。

此兴未衰年已耄,心声敢道逐时新。

 

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当雨雷轰顶时,如何镇定处之?当雨过天晴时,又如何处置自己?这是人生的大课题、大学问,是一本无字天书。

 



 

 

20079月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