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揽胜随笔:厦门篇:那年元宵

(2022-06-21 20:58:00)
标签:

那年元宵

厦门篇

分类: 揽胜随笔

我忘不了那年元宵,那是2004年的元宵,那元宵之夜,在白鹭洲广场施放焰火,那也是自有白鹭洲公园以来,第一次施放的焰火,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到现场亲睹施放的焰火。此日夜幕刚降临,白鹭洲广场就人山人海,人的浪潮,焰火的飞腾,喷泉的突涌,乐音的悠扬,花灯的游曳,花树的璀璨,楼群的辉煌,构成了一幅元宵佳节的壮美图卷。每当元宵佳节来临,这幅图卷就会象电影的画面一般在我的脑屏不断上映。……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一词中有句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这是说,夜里满城花灯,好象是东风把千树万树鲜明照眼的花都吹开了!而满天的焰火,又好象是东风把无数的星星纷纷吹落下来。观看的人儿呢?乘坐着装饰华美的车马来来往往,满街香喷喷的。这已把当时元宵的盛况写到了极致,可与那年白鹭洲元宵的盛况仍有天渊之别。

那晚我去的当儿,施放焰火的现场已拉起了警戒线,线外是一堵堵密匝匝的人墙,白鹭洲所有的花树都缀满了珍珠一般晶亮的灯链,西堤那边的高楼上旋转着彩色的光束,在湛蓝的天空与碧绿的湖面上扫射着展现出异彩奇光。人墙外的草坪上、树丛中,提着各种式样花灯的孩子,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来往。这些花灯呵!有龙的飞腾,有虎的跳跃,有胖娃抱鲤鱼,有壮汉骑大象,都闪着亮闪闪的电光。青春少妇将项链灯套在孩子的脖颈上,将手镯灯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色光在孩子的脖颈上与手腕上连环闪耀着,孩子们跳跃着、高喊着……人们期盼着,期盼焰火升空。

九时正,砰砰砰的炮声响起,随即一串串火龙直窜蓝黑的天空,在天空织就一幅幅绚烂的画面。绽开的焰火象无数的钢花向八方飞溅;有的则象无数的金色麦穗向四面垂下;有的悄声无息升向高空,突然砰砰砰爆开了一朵朵鲜花,是玫瑰?是蔷薇?是茉莉?是百合?有谁能分辨得清?有谁能道个明白?那纷纷坠下的有的象色彩缤纷的花瓣,有的象色彩纷呈的垂珠。人群中啧啧的惊叹声不断。……

听!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沙沙的骤雨,倾盆而下,那是焰火变幻的魔术;看!红灯盏盏,悬挂晴空,飘然而下,那是焰火幻化的魔影。瞬息万变,千姿百态。人群中惊呼声与欢笑声汇成一片。我置身于这焰火的绚烂中,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昂首不知颈酸,睁眼不愿眨眼,时而屏息,时而惊叹。忽然,劈劈拍拍几声巨响在头顶上炸开,人群骚动起来,急向后退,其实离你的位置甚远,人群中“哗”一声又聚拢回来。隆隆的响声如春雷炸开,在广场中,在湖水里,在楼窗上,回荡着声响,久久回旋。风声、雷声、雨声、涛声、爆竹声、人语声、欢笑声,汇成声的洪流,在节日的夜空中激荡、喧响。……

人群沸腾起来了!人群欢呼起来了!原来天空中闪出了“祝全市人民新年吉祥如意”的焰火字样。我要看个仔细,拔腿走向市府大道南桥,边走边回头,不肯放弃每一簇焰火,不肯丢开每一幅神奇的图案。桥栏上人们拥挤着凭栏而望,在这里观看,又是另一番景象。焰火在广袤的天空中,冲天而起,凌空而下,缤纷的色彩与多姿的焰影都倒映在碧蓝色的湖水中,色彩焰影随波荡漾,幻化出无尽的奇特景象;看那湖边高楼,楼窗中焰火暴开,焰火升腾,发出霹雳的声响,燃起熊熊的火焰,疑心高楼着火,其实一切安然无恙。而广场上,喷泉冲天而起,撒落簇簇水花,撒落薄膜般的水弧面,它的周围,无数小喷泉绽开色彩斑斓的簇簇水花,泉声铮铮作响。……

这升平的景象,使我想起了少年时的一件往事:那是1958年的823日,我在家乡的晒谷埕上与村民们一起收花生,当夕阳将下花生刚堆成垛时,突然响起了霹雳轰鸣的炮声,那声响,震耳欲聋,大家都停下了活儿,静静地听着从东南方向传来的炮声。此后我们才知道那是震惊世界的“823”炮战。那时的炮声没有带给人们欢乐,而是严肃和紧张。1958年,处在福建前线的家乡人民,在炮火纷飞的岁月中生活,每一阵轰隆的炮声之后,听到的是某人的亲戚房子被炮火轰塌了,某个外嫁女携家带口避炮火回娘家来了!每一场炮战之后,是一些房屋的倒塌,一些人的流血。有人做过统计,在两岸军事对峙的岁月里,不足十平方公里的围头半岛,毁弃了700余幢楼屋,地上处处是弹坑,为了民众的安全,政府建立了多处“围头新村”,这些新村如今还留下遗址,这是当年炮战的见证。

那年元宵晚上卧枕时,两种浓烈的响声在心头交织着、激荡着、轰响着,这是炮火与焰火的交织,这是战争与和平的象征。曾有人说过:洁白的和平鸽的翅膀常蘸着血迹翱翔;绿色的橄榄枝也常带着血色高擎。我以为,人类所共同向往的首先是和平。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不想让和平鸽衔着橄榄枝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化干戈为玉帛是人民的愿望,让每一年的焰火呈现和平与安祥!此夜,两岸同胞在同庆中华民族共同的灯节、团圆节!相信不久的将来两岸人民会聚集在一起,观看这节日的焰火,共看这一轮明亮的圆月。

 


注:砰(pe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