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胜随笔:厦门篇:植物园太平岩寺
(2022-04-11 20:34:06)
标签:
植物园太平岩寺厦门 |
分类: 揽胜随笔 |
太平岩寺在厦门市思明区万石植物园西南麓,最初为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中祀玉皇大帝,称“太平观”。明末清初,郑成功据金、厦两岛抗清,尝以太平岩为闲暇时读书之所。郑成功东渡,遂毁。清乾隆初年(1736—1745),南普陀寺住持如渊和尚募资复建,辟为莲花道场,佛宇禅房,左右数椽,于岩前大石上镌刻“极乐天”三字,改太平观为“太平岩”,并于偏殿保留奉祀玉皇大帝的“天坛”。
嘉庆年间(1796—1820),举人林云青倡修。同治元年(1862)正月,佛堂火灾,庙宇几案俱成灰烬。十年,李永仁、康超英、叶如衡诸居士集资修复。清末民初,岩寺再度废驰。20世纪20年代初,南普陀寺住持转蓬和尚南渡星洲,募集资金翻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富商、居士蒋以德添建一大殿于寺左。40年代初,南普陀寺执事释转岸任住持,因出国募化,寺务交由女弟子瑞孟姑主持。不久,复由万石岩会泉法师女弟子李宏绸接手代理,时岩寺有僧侣1人、菜姑3人。抗战胜利后,转岸法师海外归来,继续修葺。民国三十七年(1948),旅居菲律宾华僧性愿和尚捐资创办“觉华女子佛学苑”,由弟子陈珍珍主持教务。
建国后,菜姑李宏绸主持寺务。上世纪50年代中期,太平岩寺与妙清寺女众联合创办莲友棉纺厂,自救自养。1958年,寺岩为驻军接管。1965年底,驻军撤防,重修后交厦门市佛教协会,由佛协委派菜姑进住。1966年“文革”爆发,住寺菜姑被逐离寺,岩寺遭受严重破坏。1975年,寺岩由市园林管理处收管,改为“茶人之家”,对外营业。
2000年8月,在市宗教局、市佛教协会及圣辉大和尚的支持下,世澄法师自筹资金兴建,并与市园林管理局达成协议,恢复对太平岩寺的使用权,僧伽入住,并举行隆重的观音菩萨进殿仪式。
太平岩寺倚山为圆通殿,坐北向南,两边为走廊,东侧房作寮房精舍;最前面为“茶人之家”旧门厅,上下两层,原营业厅今仍为游客休憩品茶之所。
岩寺环境优雅,巨岩重叠,林木葱郁。岩前四块巨石天然叠合,状如笑口大开,上镌“石笑”二字。侧峰复有数方巨岩,形态酷肖大象朝拜。山中崖石,多名人题刻。现有僧伽6人,释世澄为住持。
(资料来自网络,作者未知,特致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