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教育在中国的兴起
婚姻教育泛指帮助人们认识婚姻的内涵和特点、提升解决婚姻问题技能、增进夫妻亲密关系的教育、培训、辅导、咨询等活动。婚姻教育的直接目的和功能是促进夫妻在婚姻中有效合作,体验婚姻幸福,间接的目的和功能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婚姻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在实践方面,全国妇联等社会组织以及商业性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妇联、学术组织进行了一些婚姻问题的社会调查,媒体开办了一些婚姻教育节目,国外个别婚姻教育方案和项目被引进,国家还推出了婚姻家庭咨询师制度,不少著名学者和政协委员在各种场合不断呼吁开展婚姻教育。在理论研究方面,1999年,谢华认为婚姻教育包括婚姻准备教育、婚姻初期教育等类型;[1]2006年,陈一筠出版专著,对婚姻教育的很多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2]2010年,王晓萍指出中国的婚姻教育需要整合国外的理论和经验,并且要“契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3]2010年,李希晨对婚恋培训的市场需求、支付水平、培训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4]
婚姻教育在中国是新生事物,总的来说,中国婚姻教育开展的很不充分,内容比较零散,有的内容甚至存在严重偏差,学术理论界的有关研究极为有限,婚姻教育人才严重匮乏。当前,要使婚姻教育推广开来,需要思考两个重要问题:婚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推广婚姻教育?不说清这两个问题,婚姻教育将无章可循,难以推广。
[1]谢华.谈家庭健康与婚姻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1999年第8期.
[2]陈一筠.陈一筠婚恋辅导手册(上中下) [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年.
[3]王晓萍.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婚姻与婚前准备教育[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4]
李希晨.婚恋培训市场调研及前景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