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需求均衡分析

构建

李宝明

婚恋分析

婚姻哲学

婚姻心理

杂谈

       亲密关系的需求均衡分析简介

           ——3-4-5-60的数据化婚姻生活

                           

    我开始时想思考一些婚姻问题,并写点东西,越思考学习,涉及的东西越多越杂,现在基本可以自圆其说了。这个过程,长说七年,短说七个月。现在把概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略去了大量具体阐释和案例。博客上发过的大小几十篇文章及有关问题,只是亲密关系需求均衡分析的一小部分。

    欢迎批评指导,欢迎深入交流,有引用的请注明出处。

 

 

标签:

杂谈

标签:

择偶

恋爱

条件

感觉

判断

    

      择偶中的条件和感觉-如何选择和放弃

 

    恋爱择偶一般涉及条件选择、感觉和分析判断三大方面,也是三种心理活动。

    一、条件选择

    主要有身高、年龄、教育程度等选择。条件选择的内容,大多是确定的难以改变的因素。人们没有见面、没有沟通,或者通过中介介绍时,就可以进行条件选择。

    条件选择有生物的和社会文化的根源,有利于遗传和后代成长。传统文化中,一般坚持男比女高的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条件选择原则逐渐被打破,但是很多女人、很多男人顽固地坚持这个原则,是成为剩女、剩男重要原因。

    条件选择会把一部分合适的人排除在外,因此,条件选择宜宽不宜严。   

    二、感觉

  

标签:

婚姻咨询

幸福

模式

杂谈

        婚姻咨询与婚姻幸福的三种模式

 

    一、了解与喜爱模式。戈特曼博士强调,伴侣之间应当全面细致的了解,包括成长经历、个人喜好、理想、亲属关系等等,还要学会彼此喜爱。在《幸福婚姻的七项原则》中详细介绍了这种模式。戈特曼注意到了男女的不同,但只把这种不同作为一个次要方面。

    二、男女大不同模式。格雷博士强调,男人女人有很多不同,如同来自金星和火星,了解这些不同,会增进婚姻幸福。很多中国人信从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有深层次的问题,实际上是认可了性别角色刻板划分,与中国传统的男女有别文化暗合。

    三、需求均衡模式。我是强调这种模式的。这种模式把婚姻的本质和内涵看成一些利益和需求:性爱、情爱、子女、财务、家务。和谐的婚姻不过是多元多层需求和利益的大体均衡。由于多种原因,每个人都无法做到全面正确认识和满足自己以及对方的需求和利益。婚姻中,每个人都在不定期长时段地计算和评估着婚姻中的收益与付出,需求和利益满足不均衡,婚姻就会出现

标签:

婚姻

两性

人性

需求

杂谈

        婚姻是人与人的特殊关系

 

    很多人有这样的错误婚姻观:从男人女人认识婚姻,强调男女大不同,男人女人如果认识到了不同性别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婚姻就容易幸福了。

    有这种观点的人很多,有一些外国的心理专家、婚姻咨询专家,有很多中国的作家、心理专家等等人士。这种观点有极大的迷惑性。

    婚姻首先是两个人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主要地受普遍的人性的支配和影响,而不是受性别的影响。婚姻中,每个人都有合作友爱的本性表现,每个人也都有支配别人、控制别人的本性表现,婚姻就是人性中善与恶、利己与利他的斗争与调和。合作与竞争的内容和范围不外乎性爱、情爱、子女、财务、家务问题。即使同性恋的亲密关系中,也受人的这两种本性的支配,这是根本性的力量。

    如果注意到婚姻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看成一种性别现象,那么,我们应当关注的是两性的性生活。对绝大部分人,性是婚姻中的第一要素,是基础,需要大谈特谈,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因此婚

标签:

爱情

婚姻

需求

利益

杂谈

          成熟的人不谈论爱情

   

    很多人谈论爱情,其实,都没有说清爱情。

    爱情,作为一个汉语,出现在清末明初中国剧烈的政治、文化变革之际,是一个激进的概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有明确的涵义的,就是反对传统的男女有别、男女不平等传统思想文化,为男女自由交往、择偶、男女平等提供了一个话语工具。

    西方文化自身探讨爱情,也是很难说清楚的,涉及到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中世纪骑士文化等等,涉及宗教、哲学、历史、文学、文化等等论域。如同什么叫罗曼蒂克一样,不好说。

    西方人很聪明,发现说不清楚爱情,就用别的概念、理念来逐渐替代爱情,研究什么是亲密关系、依恋、吸引等,这些概念是容易说清楚的,可以具体化。既然爱情这个概念语焉不详,我们为什么不使用亲密关系、依恋、吸引这些概念呢?

    成熟的人,有了一定生活经历和年龄的人,通常不使用爱情这个概念,而是使用具体的概念来描述想表

标签:

婚姻教育

婚姻咨询

整合

杂谈

        婚姻教育和婚姻咨询的分离与整合

 

    婚姻教育源于婚姻治疗和咨询。婚姻治疗和咨询在美国兴起的很早,也很发达。一些人有了心理问题,心理师们认为与婚姻家庭生活有密切关系,就从这个角度给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很多人也就各种婚姻关系问题请求帮助,这样,不断形成了一些婚姻家庭治疗理论。这些理论是基于心理学的。

    后来,美国人发现,当人们陷入婚姻危机中,咨询和治疗的代价很大,费钱费时,效果也不很理想,有反弹。如果人们没有陷入危机时就注重婚姻教育,很多问题会避免,于是,婚姻教育逐渐兴起,形成了很多方案课程。有个别课程传入了中国大陆。

    婚姻咨询和治疗主要负责把人们从婚姻危机泥坑里捞出来,婚姻教育主要负责指引正确的道理,别掉泥坑里。目前,婚姻治疗的理论对婚姻教育缺乏有力的支持和借鉴作用,有局限性;婚姻教育的理论和课程对婚姻咨询和治疗又缺乏有力的支持和借鉴作用,有局限性。两者是两层皮。

    中国的心理咨询师课程讲

标签:

心理咨询

婚恋分析

沟通

戈特曼

杂谈

             戈特曼论沟通等婚姻谬论

 

    戈特曼(Gottman)是美国非常著名和杰出的婚姻咨询、治疗学者和专家,他说:关于婚姻问题,似乎很多人都掌握了幸福婚姻的秘诀,很多人都能说上几句,从电视里的心理学家到商场里的修甲师。不过,大部分意见,包括一些天才的心理学家的意见,都是错误的。

    戈特曼说:关于婚姻咨询和治疗最大的谬论是,很多人把沟通,特别是解决冲突,当作幸福婚姻的阳光大道;被普遍推介的冲突解决技术是积极倾听,说话者和倾听者交换角色;事实上,各类以冲突解决为基础的婚姻治疗的效果并不好,反弹率是非常高的。

    戈特曼说:其他一些重要的婚姻咨询、治疗的谬论是:

    神经质和个人问题必然破坏婚姻。

    共同兴趣使人们在一起。

    同时互帮互助。

    避免冲突会毁坏婚姻。

    婚外情是离婚的根

标签:

利益均衡

婚恋分析

亲密关系

情感

于立东

哲学

心理咨询

文化

           于立东博士的利益均衡心理咨询理论

 

     于立东博士出版了一本书:心理咨询中的利益均衡理论,201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这个理论很值得大家关注,在此特别介绍。

1、  心理的本质是利益;

2、  利益冲突导致心理冲突;

3、  利益可以分为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

4、  利益分析是利益均衡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

5、  利益均衡问题与三大心理学理论有内在的密切的关系;

6、  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是,解释心理障碍和问题是如何由利益冲突引发的,该如何进行心理调整和增强防御机制。

 

     我从利益均衡构建的角度分析解释婚恋现象,其中包含了于立东博士理论的鼓舞,在此也表示感谢!

     可以看出,于立东博士是要把利益均衡理论发展成为一种一般的心理咨询技术,很值得期待!我个人看法,利益均衡理论至少可以成为心理咨询的一种哲学观。起码在亲密关系

标签:

亲密关系

婚姻教育

心理咨询

哲学

婚恋分析

建构

利益

情感

          亲密关系哲学—利益建构分析

 

    亲密关系的知识无论是用来自我提升,还是进行教育、咨询,都需要有一个哲学基础、哲学的思考方式,利益建构分析是一种对亲密关系很有用的哲学。 

   利益

    同任何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亲密关系的主要内容恋爱婚姻现象本质上也是利益问题,只不过有关利益的内涵、表现极其复杂和多样。婚姻包括互相关联的性爱、情感、财务、子女、家务五个方面的利益和内涵,是五子登科:身子、乐子、票子、孩子、日子。恋爱是婚姻建构的预备行为。

    恋爱和婚姻是进行这些利益的建构,建构是有意义的活动,涉及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婚姻的五种利益建构和三层意义建构也是互相关联的。和谐是建构的准则和目的,和谐就是进行婚姻利益总体均衡的建构,也就是婚姻经营。

    利益是很多学科的核心概念或内涵,通过利益分析,才能把婚恋现象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