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珠海市二模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

(2021-05-20 10:36:44)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在弹幕功能发展初期,青少年是其发展与应用的主力军,他们拥有更高的接受度和创新
能力,能带动新的功能与技术更快走向市场,弹幕在这类群体的推动下能快速郁勃于网络也
不足为奇。弹幕作为视频观看中的一种评论功能,它的出现不仅能使用户在视频观看中实时
浏览评论和发送评论,根本性的变革在于它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对话工具。参与对话的主体不
再是以往的一对一的模式,而是以所看的视频为原始材料,弹幕为技术工具,形成了以观看
视频并打开弹幕的人群为潜在沟通群体的多对多的全新对话空间。与以往社交平台中的沟通
不同,弹幕只出现于视频播放中,因此各类秩序规范的约束会相对困难,受众更加倾向于在
这样的环境中完成自我表达,他们之间交流也更加顺畅,从而倒逼传播者与创作者不断提高
制作水准。
互联网迅速发展,使处于信息社会中的人们,逐渐在技术作用下变成了漂浮于汪洋中的
孤岛。人具有社会性,有时需要在互动中找寻自我价值,需要与人沟通来获得满足感。“弹
幕”的出现使观看视频这个相对私密的个人活动开始出现互动感。弹幕文本叙事风格大多以
轻松搞笑幽默为主。弹幕作为视频中即时评论与互动的文本,体现了用户对主流文化的调侃,
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与解构,弹幕使用的受众通过戏谑的话语传播,轻松搞笑的吐槽,不断
对视频文本进行加工与重组,受众的集体价值与倾向在这样的二次创作中展现。
无论是有强烈现场感的直播互动弹幕,还是情感化的、占满屏幕的视频弹幕,都会给人
强烈的仪式参与感,这种“虚拟在场”的情感共鸣,使得参与弹幕发送和浏览的受众都产生
语文试题第2 页(共10页)
了由互动带来的狂欢。与其他社交媒体中的观点表达不同,弹幕的属性更自由与开放,不按
照时间顺序机械的排列,更像是广场中随意的发言,同时又借由科技的作用保存于视频的某
一个时段,消除了时空中的距离感,拉近了视频观看中互动的受众。同时在弹幕中,没有在
公共空间中极具话语权和影响力的KOL (关键意见领袖)存在引导观点,使得文本更加贴近
于受众自身的情感状态,受众在此刻具有身份隐匿的平等感,通过或讽刺或调侃的话语,不
断进行文本与情感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受众都得到了情绪的释放,达到了狂欢
的作用。
(摘编自白怡雯《从受众视角分析弹幕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弹幕里充满了各式各样有趣的灵魂。在B 站重温四大名著,无异于加入了一场集体怀旧。
这令我们不难想起席勒的著名论断:“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那么,弹
幕的游戏性与趣味性,对于其追随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
态吗?
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时至今日,弹幕的飞翔,也不
能摆脱这一噩梦。鉴于弹幕运动速度飞快,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必须令人“秒懂”,
否则将坠落于语言之海。秒懂的前提,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仅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
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均跳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圈”,保
持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弹幕语言游戏,是从云端抛来的断断续续的经验碎片,其将四
大名著融化降解,转变成一种轻型的、实用的人生法则。一句句俏皮话,将潜意识外化为文
字趣味,就这样,弹幕暴露着人们“多快好省”的幽默感。
在热衷弹幕的人看来,弹幕具备野蛮生长的创发力。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
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缩略语就正是近年常见的网络用语类型,以极其经济的拼音
缩写,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定的、集体性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
焦”。格套无可厚非,但其中令人上瘾的传染力造成的传播效应,以及之于差异性表达的霸
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弹幕的趣味不仅是套路化的,也是相对的。区别于规范化的文学读写,它本身就被加冕
为“快乐与创造力的福地乐土”。对于“自发性”“自由度”的无限肯定,势必掩盖“自由”
背后的体制-----弹幕场域的游戏规则与反应方式-----正在发挥的主导作用。这一规则并非
由游戏者共同制定,而是由“趣味”的治理术生成,其操纵者乃是资本—-平台—-流量的三
位一体。“三位一体”再叠加超级技术,正在强势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固定情境下的
消费“习性”,进而重塑他们的文化趣味与生活方式。人们看不见“趣味”的后台,而只是
将之视为人性自然,“趣味”的治理术也就顺畅无比了。在最为讽刺的意义上,不断制造继
而满足人的欲望,不正是最“人道”的生财之道吗?
(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语文试题第3 页(共10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青少年是弹幕发展与应用的主力,他们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能带动新的功能与技
术加速融入市场,推动弹幕的发展。
B.弹幕的受众通过戏谑的话语传播,对视频文本进行加工与重组,体现了其对主流文化的
调侃,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与解构。
C.弹幕用户在保持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将四大名著转变成一种轻型的、实用的人生法
则,是为了让观众秒懂。
D.缩略语以经济的拼音缩写,召唤出固定的、集体的反应模式,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失焦”,
影响弹幕用户的差异化表达。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以往的社交平台不同,弹幕的对话主体数量增多,对话的规则约束较少,受众更加愿
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表达。
B.弹幕给人以强烈的仪式参与感,借由科技手段拉近受众距离,其文本也更加贴近于他们
的情感状态,达到了狂欢的作用。
C.弹幕区别于规范化读写,是“快乐与创造力的福地乐土”,它正在重塑我们的文化趣味
和生活方式,是一种人性自然的体现。
D.人们对于“自发性”“自由度”的无限肯定,势必会让弹幕背后的资本—平台—流量操
纵的“趣味”的治理术变得更加顺畅。
3.下列内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用弹幕“悟空委屈你了”表达对孙悟空因误会被唐僧赶走的同情。
B.用弹幕“awsl”表达对四大名著剧集中的各类人物强烈的赞美。
C.用“刘姥姥千里走单骑”的弹幕调侃“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剧情。
D.弹幕中张飞的话“俺也一样”表达对自己或他人没有文化的嘲讽。
4.材料二首段是如何引出论题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 分)
5.弹幕有哪些优势和弊端?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
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
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大堆
雪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
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
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语文试题第4 页(共10页)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
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
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
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
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
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
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
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
着!”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
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
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约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
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
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约纳的后脑壳喷气。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
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约纳
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
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
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
语文试题第5 页(共10页)
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
向他侵袭过来。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
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
呢?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在一个肮
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
到呢,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他
想。墙角上有人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
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看
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
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
就好了……”约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约内奇不在了……比方说,你
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去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阴冷昏暗的雪夜车马图,既写实又富有寓意,营造了寒冷悲苦的氛
围的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B 小说塑造了军人、三个青年人、年轻车夫等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
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
C.结尾约纳向小马诉说心里话,小马“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
还存在着温情,给这个悲惨的故事增添一抹暖色。
D.文中写了约纳多种苦恼,有丧子的痛苦与伤心,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穷与困窘,更多
的是无处诉说、无人理解的深层痛苦与无奈。
7.下列与文本的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约纳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不停向世人倾诉自身的悲惨遭遇,约纳的“无人围观”与
语文试题第6 页(共10页)
祥林嫂的“被围观”情节,同样都批判现实,震撼人心。
B.约纳与军人、三个青年人等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符合人物身份、地位和心理,而
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一波三折,吸引读者。
C.契诃夫小说塑造了不少漫画式人物,如约纳与别里科夫,作者以简洁的笔法勾勒人物的
精神特征,于夸张变形中批判冷漠畸形的社会现实。
D.小说善用短句、不完全句和省略号,如文末“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充
分表现了约纳最终战胜怯懦,大胆诉说的内心状态。
8.小说塑造约纳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如以“契诃夫严肃冷峻小说风格研究”为题写一则《苦恼》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
评论要点。(6 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