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绝对回报中证报阳光私募财经投资理念 |
分类: 私募那些事儿 |
本文为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在中国证券报发表的署名文章(2014.5.19)
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江晖
2007年起,从星石投资成立后想做绝对回报,到现在绝对回报渐渐深入行业内的人心,七八个年头已经过去了,虽然时间漫长,我们现在终于略有初成,因此,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思考,为绝对回报在中国被更广泛接受尽一点绵薄之力。
首先,什么是绝对回报?我理解,绝对回报是指投资目标,而不是投资方法。也就是说,基金经理的投资目标是,在尽量不亏损的基础上,追求更多收益。至于如何完成这个投资目标,想必大家各有各的方法,不一而足。
那么,在中国市场,要做好绝对回报,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理解,要做好收益风险的最佳配比,即,在限定风险的基础上,收益越高越好。在这里就出现一个新的命题,在中国市场,是否能够实现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或者我们说,有没有可能,一个基金在承担中低风险的同时,实现中高收益?
我们的研究结果,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解释了为什么主动管理型基金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远远跑赢了指数。
不错,中国市场或许缺乏对冲工具,国际上通行的对冲策略在中国也许效果一般,但中国市场给广大专业投资者带来的是成熟市场所不具备的大量非对称性投资机会。如果我们拘泥于使用海外成熟市场的投资方法来做绝对回报,那等于放弃了这些非对称性投资机会,确实有些可惜。因此,我认为,随着绝对回报在中国的普及发展,将来的专业投资者们肯定会寻找出更多的中国式绝对回报的方法。
至于我们,选用的方法是“趋势投资选时,价值投资选股”。价值投资选股是在国内通用选股模式,我们用于构建重点股票池,当投资时点到来时,我们根据已经选好的行业,买入相关行业或子行业的优选股票。但我们在趋势投资选时方面,经历了一些波折。
在公司成立最初的时候,我们用的是大盘选时,即从行业入手,向上推导出宏观和大盘的先行趋势,从而决定投资的买点和卖点。这种方法在过去以大盘系统性行情为主时代中,非常有效。但进入2010年以后,经济结构转型逐步进入主流投资者视野,在这个大背景下,以成长股为代表的结构性行情逐渐成为主流,我们笼统的大盘选时模式受到了挑战,我们的绝对回报模式尚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三年间,我们大大减缓了产品发行的步伐,大家静下心来痛苦思索和反复研究,终于重新调整了我们的选时模式,由原来笼统的大盘选时,优化为现在的板块选时,即把全行业分为六个板块,周期类三个,成长类三个。但我们基础的研究方法不变,同样是从行业入手,向上推导出每个板块的先行趋势,从而分别决定投资于该板块的时点是否到来。经过这样的调整,我们对下行风险的控制依旧不变,但投资的出击次数明显增加,对结构性机会的抓取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以2014年一季度为例,从我们原来的方法看,一季度的大盘机会很小,以往我们都是基本空仓不做的,但在我们新的方法实践下,我们发现其中成长股的两个板块是可以适当参与的。
可以说,通过七、八年的投资实践,我们整个投资团队才刚刚对中国式绝对回报有了一定了解,我们相信,还需要更长时间,我们才能将它运用纯熟。在这里,我只想用我们自己的经验向大家表明,作为新兴市场的A股,一方面有自己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的一些非对称性收益特征,也能够给我们带来令人兴奋的投资机会。
中国式绝对回报,路,会越走越远!
后一篇:欧央行宽松超预期,中国受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