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师最当有情怀》有感f
(2023-12-31 19:56:54)不是所有的爱心都能得到证明,
但依然爱着;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但依然付出着;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被看见,
但依然微笑着......
这就是教师的责任感,
似静水深流,也无风雨也无晴。
很有意思,我和作者有着同样的想法。成为老师不到一年,我就明白了这一点。我曾对学生说,很多年以后,也许你们不再记得我,但是我相信,那个时候的你做出的选择一定带着今天老师对你的影响。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我始终坚守,坚持做一个德行兼备的老师,做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教学生涯中有过很多令我心碎的事件,但是我对孩子的爱,对教师事业的爱,让我坚守。
教育的滞后性可能会给很多老师带去极大的挫败感和无力感,有太多教师一辈子就是默默无闻地做着“该”做的一切,从不乞求某一天光荣绽放,他们甚至永不希望有这种绽放的机会,因为无论如何,这都意味着发生了什么非常事而被别人看见。所以吴先生曾说,对教师而言,火树银花处不必有我。在这种“冰山”思维的观照下,我们会更明白为什么教育追求的是“看不见的成功”,也能够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整体的面目。并且可以体贴教师的真实心境。
作为局中人,我们能做的也就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教育的滞后性,接受自己没有回报的付出,学会只付出,不期待回馈,才能更好地尽到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
我最喜欢书中作者提及,教育最初的模样,应该有着鲁引弓所说的“一生中最初的轻快”。早早放学,日落前做完作业,即便不可能在漫山遍野或大街小巷里撒欢,也有闲暇抬头看看星空,或者低头嗅一嗅栀子花的幽香。上学的路上总在奔跑和欢笑,清晨时分的空气是那么清新,每一个梦想都带着晶莹的朝露。这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状态,并没有特意美化,尽管物质匮乏,条件简陋,但眼神清亮,心灵饱满。可是,说句实话,今天连这么一点回忆,似乎都显得奢侈了,几乎每个人都会哂笑。别,别,别说这些没意义的,面对现实吧。
如今的教育有着太多太大太快的变化,但是走在这一路的我们始终坚持着初心,我们总被嘲讽“不食人间烟火”地格格不入,可正是因为这份格格不入,让我们守住了这份名为教育的净土不是吗?纯净,初始,稚嫩,甚至幼稚。我们做好了坚守住了自己作为教师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