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视觉”与“听觉”的文化意义

(2011-09-21 10:44:18)
标签:

情感

    西方人倾向于“视觉”文化,而中国人倾向于“听觉”文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西方的柏拉图、黑格尔、亚里士多德、德里达、康德、海德格尔等的哲思在于从“视觉”中去追寻真理,唯视觉中心主义为真。而在于东方,则反道而行之,偏重于“听觉”文化。在《论语》中孔子也乐好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生至高境界,在《礼记》中祈求于“欣喜欢爱,乐之官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也……”这样一种乐感文化,以求的心态的平和和愉悦。实际上,在古老的东方,一旦听觉的掺入,美色就离不开了,从古代到近代到当代,举凡实例可证。“音、色、美”成为东方人的奢侈(其实西方人在对音乐感上并不亚于东方)。视觉所捕食的对象是其“所在”,绝非虚无。而听觉可以任何发挥想象,比如我们听到隔壁一对情人在晚上尽情交欢,听见隔壁发出嗷嗷的声音,马上会在我们的头脑里出现两个男女的镜头,还有他们动作的各种姿势等等。又比如,在xx时代,我们可以想象到群众劳动热烈的场面,xx时代,xx时代等完全就在于听觉的影响。在当代的今天,大规模工厂、企业吞噬大自然的破坏声,还有我们可以听见各种强拆民房的声音,无组织的噪音牢牢控制着这个xx,在xx的空前滥用下,噪音的控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权威,美妙的音乐继之成为人类拒斥的心病。人们的视觉顺利成为听觉的“和谐”伴侣,在这里视觉并不是内在理性的渗透,而是感官的自在表达和欲望的自然浮现。这些看起来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和延伸,而且更是一种滑稽的文化举动和暴力行为。

    学者路文彬说“来自听觉文化世界的郑和率先创造人类航海历史上的一大奇迹时,他给异国文明带去的是礼物和友谊。而在近400年之后,当来自视觉世界的哥伦布踏上其披风斩浪的寻找之旅时,他为自己发现的那个所谓新大陆送去的却是屠刀与杀戮。不同的航海动机源自不同的文化,产生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结果……不可否认,面对屠刀与杀戮,礼物和友谊总是显得那么的无力。……听觉文化的善面临视觉文化的恶所难免暴露出来的‘劣势’这一状况还远远没有得意改变。”怪哉!怪哉也!仁、义、礼、智、信!!

 

http://i1/dy/c/2011-01-08/U1566P1T1D21779485F21DT20110108042609.jpg

牛:打开你的眼睛。转载新浪网。

http://i2/dy/w/2011-01-09/U2107P1T1D21784160F21DT20110109051031.jpg

资料图:美国民主党女议员布里埃尔·吉福德。那天:来自美国的枪声!!!

这里发出来的是枪声!!!

 http://i0/dy/s/p/2011-01-10/1294601480_ZPbOKf.jpg

 

我看到中国人民大学苏紫紫的谈论,真的很伤感,伤感社会的冷淡阴险的一面,感叹这个世道。我竖起了我的视角和听觉……

2011年01月0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