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学高年级运用积分制激励培养好习惯的研究方案
(2015-06-26 23:04:03)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育科学研究篇 |
小学高年级运用积分制激励培养好习惯的研究方案
辛寨镇中心小学 孙珊珊
一、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什么)
本课题主要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高年级学段如何有效地利用积分激励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具体以本校为个案开展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一个目标:
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学习习惯(务必具体、明确、可行)。
2、完善制度:
为积分激励制度商定评分细则,并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改进措施,使积分制度持续可行、长期有效。
①学期初,教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共同探讨和交流积分细则,提出切实可行的积分措施,并以文字的形式在班级内公布、张贴,做到公平公正。
②在制定积分细则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在各个方面现有的水平,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应能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
③评价监督过程方便易行。由于我们工作比较烦忙,方便易行是教学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3、多方借力:
联合家长和社会各界力量,家校合作,最大化地发挥积分激励的作用。
4、不断改进:
建立教师学习-反思-科研机制,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与价值(为何研究)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其中要求之一。尤其强调在小学教育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青少年打好做人、求知、生活、健体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
2012年我校开始实施“好习惯储蓄银行”活动,同时开展积分制激励措施,注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实效。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课题拟继续深化研究,集中探讨积分制激励措施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校本对策问题。经过两年的实践,积分制在教学管理作用主要有:1、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2、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3、满足学生的成就感。4、有利于落实教学活动。
成长需要激励,学生最期待老师公正、公平地评价和积极地肯定。积分制既鼓励了优秀,又激励了后进,让学生拥有了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向上进取的品德,打破了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题的研究步骤及研究方法”(如何研究)
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收集资料、提出课题、论证课题,确定研究内容及分工,制定实施方案,上传到博客,形成文字资料。
(二)实施阶段
1、申报课题,全面展开课题研究,落实实施方案。
2、确定研究对象,通过对本班学生实践情况进行了解,确定实践方案,并将方案形成文字资料上传到学校博客。
3、实施过程。深入班级,结合实施方案调查积分的运用情况,深入学生个体,对实施积分评价后的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信息。及时汇总收集的信息,找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找到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以教学反思和论文的形式将实践上升到理论。
4、实施保障。利用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向专家及优秀同行学习,并反思内化,为我所用。学校要有充足的经费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
5、科研研讨。随时召开课题研讨会,针对不同阶段发现的问题及时交流并解决问题。
(三)总结阶段
1、形成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召开课题结题报告会,聘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是以积分激励措施为手段,致力于系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涉及研究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本班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
4、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5、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6、教育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四、本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效和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成果)
1、实施过程。深入班级,结合实施方案调查积分的运用情况,深入学生个体,对实施积分评价后的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信息。及时汇总收集的信息,找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找到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以教学反思和论文的形式将实践上升到理论。
2、实施保障。利用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向专家及优秀同行学习,并反思内化,为我所用。学校要有充足的经费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
3、科研研讨。随时召开课题研讨会,针对不同阶段发现的问题及时交流并解决问题。
最终成果呈现方式:
1、形成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召开课题结题报告会,聘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五、本课题研究成员:
1.主持人:孙珊珊
2.研究人员:崔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