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社团课程建设交流会感悟及建议

(2015-05-25 06:48:3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纵横篇

小学社团课程建设交流会感悟及建议

小学社团课程建设交流会感悟及建议

                             林甸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鑫

    小学社团课程建设交流会感悟及建议 小学社团课程建设交流会感悟及建议

2015.5.13日,参加了大庆市小学社团课程建设交流会,在区区几个小时的参会中,通过市院领导对小学社团课程解读和北湖学校的现场视频,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冲击和视觉震撼。我并没有急于参与QQ群互动交流,而是将这次会议带来的丰富知识和开阔的视野通过自己的理解慢慢消化,最后形成这份材料。下面我说说我的几点感悟:

一、社团活动的定位及特点。

我认为,学生社团是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了同一目标而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相对于国家规定和学校规定的课程而言,学生社团活动课是一种自主性的课程,它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同时与学校其它课程相比,学生社团活动课应以学生的实践形式为主,将实践性和自主性作为课程的最基本特点。

(1) 重视发挥学生自主性

小学社团课程建设交流会感悟及建议

        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发自主开展的校园活动,只有给学生以极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使社团活动发挥最大作用。

 

 

   2)重视体现内容生活性

        小学社团课程建设交流会感悟及建议    学生社团是反映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学生自主积极地参加活动,让兴趣爱好得以充分发挥。他们以年轻而敏锐的嗅觉发现吸收着外界的时尚,并把他们注入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新鲜血液。所以我们在社团活动的内容上应重视它的生活性。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只会读书的学子。要给学生更多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才是开展社团活动的目的。

   3)重视社团活动与教学课程的兼容性

        不要舍本逐末,注重两种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这里面应该就涉及到我们老师的协调作用了。真正的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起来,而不是让学校的课程建设活跃起来。

二、北湖学校的社团课程模板解读小学社团课程建设交流会感悟及建议

 1)构建社团活动课课程内容

北湖的例子,我们应该参考,而不是生搬硬套。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不同需要,社团活动课的课程设置应多样化。我们根据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及教师的指导力量,把学生社团活动课设置为如下五类性质的活动课。

体育类社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艺术类社团。着重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文学类社团。重于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写作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评判能力。

科技类社团。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的,最终使学生形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兴趣。

综合类社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组织运筹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目的。

       2)建立社团活动课的运作机制

       社团活动课以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通过社团活动课的开展使每位学生有机会在社团中锻炼自己,找到适合自身才能发展的位置。

       3)完善社团活动课的评价体制

       既然社团活动课程化,就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我们就应该将每个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考核之中,逐步与新课程实施后的学校校本课程计划相衔接。

三、社团课程化建设的问题。

1、关于社团课程化改革的方向的定位。

   部分学校只关注学校教学质量,师资条件改良,将社团活动定位于学校第二课堂的延伸。通过北湖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社团活动课程化能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充分协调和发展,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也会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社团课程化改革方向的定位,成为学校开展社团课程的核心问题。

2、社团课程系统化、长期化管理的 缺失。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社团在初步实现课程化之后,其管理非常混乱或无人管理。社团课程,成了应付领导检查,对外宣传的一种广告。并没有落到实处。

3、社团指导教师任职与协调的问题

   在与会当天,市学院院领导,也提出了此项问题,并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建议。指导教师的聘请或任职,是社团课程面临的矛盾性问题。如果单一从本校老师中选择指导教师,无疑会增加教师负担,更不利于社团课程的教学质量。若是采用校外聘请,会面临编制和资金的问题。那么我认为,学生社团课程指导教师的选择问题,是不是可以以教师社团的初步构建做支撑呢??从而进行有效对接。或者说在调动本校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让社团面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四、关于社团课程的建议。

1、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必要性。

    看到北湖学校,大家感官上就会得到,其学生数量和师资力量的正比例数据。那么作为区县以下的学校,不能盲从建设社团课程,更不能表面化实施社团课程。要立足自身实际,设立符合学生需求,满足教育要求的合理化社团课程体系。以实现社团课程扎实有效的发展建设。

2、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社团建设增强认识的重要性。

   要充分认识到社团课程化势必会使学生社团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会极大的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将社团课程化建设提到学校议事日程,将其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加强对社团课程建设的管理与支持,使社团课程得到长足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