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幼儿园教学视导工作方案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研究篇 |
一、视导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幼儿园课程实施与教学管理状况,加强幼儿园对规范化办园的认识,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落实,重视教学研究,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关注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履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幼儿为本。
3.促进家园合作、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此次视导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加强视导工作的实效性,成立视导小组,负责视导工作的策划协调、编制方案、视导实施等项工作。
主 任:王淑艳
副主任:李淑兰、张丽
成 员: 孙象芝 肖杰
于耀玲
三、 视导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为了贯彻幼儿一日生活即教育的原则,对每所幼儿园的教学、教研、幼儿的一日生活情况进行综合详细的了解。
2. 评估、指导、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在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及管理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幼儿园教学、教研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并对幼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疏导。
四、视导方式
1.观摩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户外活动等
2.观摩园本教研活动现场,与教师座谈
3.与家长座谈、问卷
4.看材料、听汇报
五、视导园所安排
4月1日八百垧总园银河一园 4月2日让胡路总园科技艺术幼儿园
4月8日萨尔图总园团结三幼
4月9日东湖总园第二幼儿园
4月13日 萨北总园拥军幼儿园 4月14日景园总园龙南幼儿园
4月16日 红岗总园红岗一幼 4月21日龙岗总园花卉幼儿园
4月日22日 乘风总园七幼
六、视导流程
(一)准备阶段
1.学院的准备
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编制视导方案,编写问卷、教育教学管理评价表、座谈内容。
幼儿园应对视导工作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教学视导活动对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意义,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准备,便于视导组有序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做好视导期间各项活动的安排。
(2)材料陈列:
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计划、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幼儿档案、课题研究资料等。
(3)园长汇报:园所基本情况、取得成绩(包括特色活动、园本教研、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存在问题、改进策略等,并将园长汇报材料电子版于2015年4月3日发至幼教群李淑兰
(二)视导实施
8:10-9:00与家长座谈(小、中、大班家长合计20人) 观摩区域活动、园所环境
9:00-9:30查看材料
9:30-10:05分组观摩集体教学
10:15-10:30观摩户外活动
10:30-11:00园本教研活动展示,与教师座谈
11:00园长汇报
(三)视导总结
视导组将围绕视导目标,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座谈、问卷、观摩教学活动等综合方式,多方面收集信息,分析归纳,科学汇总,完成对区域幼儿园的总体视导报告,并进行视导反馈。
2015年3月20日
附表:大庆市幼儿园教学视导评价参照标准
大庆市幼儿园教学视导评价参照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
指标
|
视
导 要 点
|
教
育
工
作
|
教育目标
10分
|
1.教育目标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指南》精神,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思想,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适合幼儿发展水平,体现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和幼儿个性化的教育思想。
2.教育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
教育内容
20分
|
1.教育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教育内容的选择能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
|
|
一日生活
安排
20分
|
1.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2.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组织形式,将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有计划组织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2小时。
3.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
|
活动组织
20分
|
1.有月、周、日活动计划,计划内容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2.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能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3.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4.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互动。
5.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6.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
|
教育
环境
10分
|
1.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以及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2.每班有符合幼儿身高标准的桌椅,有开放式的适宜幼儿独立取放的玩具架、图书架,有各活动区所需的相应设备。
3.根据孩子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创设能够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丰富的活动区角。
4.玩具、操作材料符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层次性、互动性,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安全卫生。
5.有效利用墙面,让墙面与幼儿积极互动。
6.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能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
|
教育评价
10分
|
1.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评价过程有利于促进教师、幼儿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2.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体现多元、灵活和适宜性,质的评价和量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将平时观察所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3.注重教育反思,通过对教育行为和儿童表现的描述和分析,提高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儿童的了解。
|
|
教研科研
10分
|
1.领导班子中有专人负责教科研工作,有适合本园实际的教科研组织,如专题教研组、年级教研组、课题研究组等。
2.有适合本园实际的教科研制度和保证措施。
3.有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的问题应该是能够有效解决本园实际发展需要的内容。
4.教育研究的组织过程和方式体现全员性、研究性、过程性、有效性,真正体现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
前一篇:乡村教师走进中国国家改革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