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止息

(2025-11-11 09:55:35)
标签:

《静园散语》

《止息》

周霄山:

止息,并非是简单的呼吸停止,而是一种身心达到极致宁静与专注的状态。就如同我们在睡眠中,初时呼吸的粗心大意,有呼有吸,而当进入深度的宁静专一,呼吸仿佛静止,犹如鱼儿在水中,有时停止了鳃的喷水。当达到止息时,心境会变得格外宁静。然而,在这个微妙的时刻,我们不能被感觉所牵引。气本是空,若觉充满,应将其呼出,放空身体,不去执着于身体的感受。因为在止息中,气的充满与念头的止息相伴,身体内部会发生深刻的变化。真正优质的睡眠,是那短暂的一刻,呼吸几近无声,无梦无想,这才是止息的境界。真正的止息,是那刹那间的无思无念,身心完全的放松与安宁。

止息,不仅是睡眠中的一种境界,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追求的一种心灵状态。在忙碌与压力之下,尝试通过冥想、专注于当下等方式,让身心达到类似于止息的宁静,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洞察自我,拥抱生活的真谛。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这句话不仅表达了颜面或尊严的重要性,更体现了对生命力的深刻理解。在中国文化及中医文化的背景下,人活一口气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意义。简而言之,它强调的是生命的顽强与不息,即只要尚有一息尚存,生命便不会真正终结。

人活一口气中的字,实际上对应的是的概念,它与庄子所言的生物之息相吹也相呼应。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衍生出诸如休养生息、息息相关、生生不息等众多成语。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无疑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它体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崇高理念。

在中华文化的养生之道中,调息法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涵盖了听息法与数息法,旨在通过有意识地调控呼吸,甚至达到止息的境界,从而调和身心,实现内外平衡。然而,调息并非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而是为了深入调心,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因为,真正的息,源于自心,是心灵深处的平和与宁静。通过调息,我们能够更好地洞察自我,感受生命的韵律,进而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并实现身心的和谐。

实际上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生息,即气息连绵不断,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彰显出生命的顽强;另一种则是止息,指气息若隐若现,仿佛无息,实则全身心沉浸于之中。

事实上,止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颇为广泛。每当面临需要高度集中的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因此,我们常常能听到屏住呼吸,全神贯注这样的描述。这种屏住呼吸的状态,恰恰体现了专心致志的精神,而专心致志又反过来促进了止息的深入。

道家主张绵绵若存,息住,强调真人不露相,通过修行达到生死自在的境界,超越天命的束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提出了坐忘的理念,要求人在端正虚静中忘却形骸与世俗知识,追求内在的超越与宁静。佛家则强调无相,通过修习无眼耳鼻舌身意,达到寂然不动心的境界。

在庄子的《应帝王》中,壶子进入止息状态后,季咸误以为他气尽矣,即认为他已经没有气息或即将没有气息。然而,这其实是对壶子状态的误解,他实际上安然无恙,毫发无损。庄子曾言:真人之息以踵。在古人的观念中,脚后跟亦能呼吸,更别提整个身体了。壶子进一步阐释,他所展现的是天壤之境,意即从脚底生发出的生息与生机能遍布全身。这天壤之说,不仅体现了上天赋予万物生命的仁慈之心,更彰显了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以及那源源不断、自然生发的旺盛生机。

止息与生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种辩证关系在道家思想中得到了深刻体现。因此,有了活死人出生入死了生死等富有哲理的表述。然而,这些对立与统一的关键在于,在于心的修养。这里的并不仅仅指鼻子的呼吸或脚后跟的呼吸,而是指全身心的呼吸,是全身心的生机与活力,是全身心的自我完善与不断进步。

道家生命观的智慧:轻轻闭上眼睛,我们可以听到不一样世界的声响,这是道家哲学中关于生命智慧的开始。活死人出生入死是道家哲学中对生死观的独特表达,它探讨的是如何在生与死之间找到人生的真谛。了生死之道旨在探寻生命的真正意义与超越,是道家哲学中一个充满智慧的课题。强调通过修心达到养生的目的。道家养生法中,修心与养性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只有通过心灵的和谐,才能实现身体的真正健康。修心养性在道家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止息生息的辩证统一,达到身心的和谐。道家智慧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全身心的投入,实现精神的真正升华与超越。从止息生息,道家哲学引导我们去倾听心灵的声音,在不断自我完善中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平和。

“息”是很微细的进出往来,气都没有了,身体内部的障碍统统没有了,痠痛胀麻痒等等感受也一点都没有了,完全安静,好像一点呼吸都没有,而是息遍满全身。然后感觉全身每个细胞,自然都是往来充满,好像跟大气、虚空相通了,那个就是息的境界。

我们普通人到什么时候才知道呼吸?在枕头上,想睡还没有睡,听到了自己的呼吸。在这个时候,越听到自己呼吸,越睡不着,失眠的人听呼吸最清楚,平常听不清楚,毛孔的呼吸就更不用讲了。止息,有很明显的例子,看东西很注意时,呼吸就轻微了,会停止,因为注意力集中了。还有,很害怕的时候,或者碰到很高兴的事时,那一刹那,呼吸会停止。为什么停止?因为我们思想专一了,这是止息的道理。所以,当一个人的精神思想专注某一点时,呼吸息然和思想结合在一起,这叫专一精神。如一个科学家思考某个问题时,或者文学家写一篇文章时,在集中思考的时候,呼吸差不多都停止了。懂了这个原理,那我们修行时,把思想念头完全放空灵,这时呼吸慢慢充满,它自己自然停止了,这就是止息。

我们只要在修行的过程中,利用好止息,就能够完善内心的宁静平和,达到精神思想专一,达到“坐忘”的生死自在境界,以更有益于我们开悟悟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命运
后一篇:除心不除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