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然趣两头
(2025-09-03 16:39:01)
标签:
《静园散语》 |
《茫然趣两头》
周霄山:
“茫然趣两头”出自《六祖坛经》,是智常禅师偈语中的禅机妙语,意指未悟道者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困境。全偈为:“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此偈记录了智常禅师破除执著的悟道过程。“两头”的哲学指向是指代一切二元对立概念,如断见与常见(认为事物永恒存在或彻底消亡)。空与有(执著虚无或实有)。凡与圣(分别世俗与超脱)。禅宗主张“不二法门”,认为对立观念是悟道障碍。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我们内在的菩提自性,就是觉悟的源头和根本,但因无明执著而隐没不现,使我们轮回生死,流转六道。不能领会祖师西来意,心就会在两头奔忙,不是著常就是著断,不是著空就是著有。“随照枉迁流”的“随照”,“照”就是看,你若随着它看,不知道反观自心,认同外在,那就“迁流”了。“迁”就是变、变迁,“流”就是流失,你的法身的素材,都会流失掉。“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两头”,不是断就是常,不是成就是败,不是凡就是圣。而“祖师室”是绝对的,这些东西都没有,所有二元的东西都没有。“祖师室”就是不二法门,进入不二法门,就离分别、离相对、离二边、离多元,都是活在无分别的本心的世界。
信州有个叫智常的禅师,幼年就出家,立志求见佛性,一日参拜六祖,六祖问:你从哪里来?欲求何事?智常答:学人最近住洪州建昌县白峰山,在那里参拜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还是非常疑惑。后来到了吉州,遇到别人指点,叫我过来参拜六祖,伏愿垂慈摄受。六祖看到后就问:你有何言句,你试举例给我,我给你证明决疑。智常禅师说:我刚开始在大通和尚处待了三个月,未蒙开示,因求法心切,于半夜独入方丈,礼拜哀请。大通和尚问:“你能见虚空否?”我答:“见”。大通和尚问:“汝见虚空有相貌否?”我答:“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大通和尚问:“你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我虽闻此说,犹未决疑,请求六祖开示,令我无凝滞。
六祖说: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所以你仍有疑惑。我今示你一首偈语:“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见。”也就是,大通禅师不见一法,说不见一法但存了无见的知见,所以六祖说是就像浮云遮住了太阳,不知一法守空知,说是不知一法,却守着一个空知的境界,所以说是太虚生闪电。这样的知见存在,认错了哪里能解得了方便。若是能一念“知非”,知非就是知道自己在树立知见,能看到自己树立的知见,那么自己的灵光就常显现。
智常听到这个偈子后,心意豁然,自己也述一偈:“无端起知解,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抂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也就是,智常听到这里豁然开朗,已经有所醒悟,感叹道:“我无端的起了一些知见和见解,树立了一些概念的东西,而去追求,这些情见一念醒悟,知道是自己树立的假象,一下就超越了往昔的迷惑,一下就不计较它了,我自性的觉体如实地照映无常和变迁,我要是没有来祖师这里求教,我现在还茫然的处于生死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