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茫然趣两头

(2025-09-03 16:39:01)
标签:

《静园散语》

《茫然趣两头》

周霄山:

茫然趣两头出自《六祖坛经》,是智常禅师偈语中的禅机妙语,意指未悟道者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困境。全偈为: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此偈记录了智常禅师破除执著的悟道过程。两头的哲学指向是指代一切二元对立概念,如断见与常见(认为事物永恒存在或彻底消亡)。空与有(执著虚无或实有)。凡与圣(分别世俗与超脱)。禅宗主张不二法门,认为对立观念是悟道障碍。

    茫然趣的修行警示,是描述未得彻悟者因执着文字、经教或形式修持,在矛盾认知中徘徊而无所得的状态。正如《六祖坛经》强调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智常禅师通过此句揭示:若未得祖师真传,终将困于分别心。顿悟见性:惠能通过此公案阐明自性本自清净,强调超越逻辑思辨的直觉体悟。破执方法论:反对著相求菩提的刻意修行,主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自然解脱。‌‌不二法门实践:呼应《维摩诘经》离一切二边思想,体现禅宗直指心性的教学特色。‌‌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我们内在的菩提自性,就是觉悟的源头和根本,但因无明执著而隐没不现,使我们轮回生死,流转六道。不能领会祖师西来意,心就会在两头奔忙,不是著常就是著断,不是著空就是著有。随照枉迁流随照就是看,你若随着它看,不知道反观自心,认同外在,那就迁流了。就是变、变迁,就是流失,你的法身的素材,都会流失掉。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两头,不是断就是常,不是成就是败,不是凡就是圣。而祖师室是绝对的,这些东西都没有,所有二元的东西都没有。祖师室就是不二法门,进入不二法门,就离分别、离相对、离二边、离多元,都是活在无分别的本心的世界。

信州有个叫智常的禅师,幼年就出家,立志求见佛性,一日参拜六祖,六祖问:你从哪里来?欲求何事?智常答:学人最近住洪州建昌县白峰山,在那里参拜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还是非常疑惑。后来到了吉州,遇到别人指点,叫我过来参拜六祖,伏愿垂慈摄受。六祖看到后就问:你有何言句,你试举例给我,我给你证明决疑。智常禅师说:我刚开始在大通和尚处待了三个月,未蒙开示,因求法心切,于半夜独入方丈,礼拜哀请。大通和尚问:你能见虚空否?我答:。大通和尚问:汝见虚空有相貌否?我答: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大通和尚问:你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我虽闻此说,犹未决疑,请求六祖开示,令我无凝滞。

六祖说: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所以你仍有疑惑。我今示你一首偈语: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见。也就是,大通禅师不见一法,说不见一法但存了无见的知见,所以六祖说是就像浮云遮住了太阳,不知一法守空知,说是不知一法,却守着一个空知的境界,所以说是太虚生闪电。这样的知见存在,认错了哪里能解得了方便。若是能一念知非,知非就是知道自己在树立知见,能看到自己树立的知见,那么自己的灵光就常显现。

智常听到这个偈子后,心意豁然,自己也述一偈:无端起知解,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抂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也就是,智常听到这里豁然开朗,已经有所醒悟,感叹道:我无端的起了一些知见和见解,树立了一些概念的东西,而去追求,这些情见一念醒悟,知道是自己树立的假象,一下就超越了往昔的迷惑,一下就不计较它了,我自性的觉体如实地照映无常和变迁,我要是没有来祖师这里求教,我现在还茫然的处于生死两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真修无修
后一篇:自律才是修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