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汇气成韵

(2025-08-09 12:09:44)
标签:

《静园散语》

《汇气成韵》

周霄山:

汇气成韵是探寻生命与自然的律动。在《道德经》里,如一条隐秘而关键的线索,贯穿于天地万物的生息繁衍之中,描绘出一幅宏大而精妙的宇宙图景。蕴含着无尽深意,若夜空中耀眼的星辰,照亮我们对世界本质的认知之路。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冲气似开启生命奥秘之门的钥匙,它所指的是阴阳二气间那微妙而神奇的互动关系。阴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如同日夜交替、寒暑更迭,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阳气,热烈、奔放、积极向上,充满了创造力与活力,推动着万物的生长与发展;阴气,柔和、内敛、滋养万物,为生命提供坚实的根基与温柔的呵护。当阴阳二气相互交融、激荡,奏响生命的和谐乐章,世间万物便在这美妙的韵律中应运而生。

《道德经》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也就是,专气若春日里的柔风,带来蓬勃生机,是阴阳和合的温润之气。婴儿,在老子眼中,是生命纯粹本真的象征,其周身充盈着柔和的生发之气,仿佛一颗蕴含无限可能的种子,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与之相对的是,成年人在世俗的磨砺中,往往被欲望、杂念所累,身心渐趋僵硬,那份与生俱来的灵动之气也悄然消散。故而,老子以婴儿为喻,警示世人要回归初心,涵养这股柔和的专气,方能让生命之树常青。

《道德经》说: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也就是,与人的情志、心性紧密相连。在中医五行理论的视角下,心属火,主情志,若心火过旺,肆意使气,便会打破身心的平静,导致相火妄动,五行失衡。唯有心境平和,如止水般波澜不惊,方能使气顺神安,守护身心的和谐安宁。

“汇气成韵”是和谐共生的宇宙密码。广袤无垠的宇宙,阴阳二气的互动,奏响着万物生成与发展的旋律。“道”作为宇宙的本源,孕育出混沌一体的初始之气。随着宇宙的演化,这股初始之气分化为阴阳二极,相互环抱、流转。阳气轻清,冉冉上升,汇聚成天;阴气重浊,徐徐下沉,凝结为地。天地既定,阴阳二气在其间穿梭、交融,赋予万物独特的形态与生机。汇气成韵蕴含着深刻哲理与实践智慧。它启示我们,无论是修身养性、待人接物,还是推动社会发展,都应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精心呵护阴阳二气的和谐共生,方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我们以《道德经》为指引,学会做减法,摒弃那些外在的虚荣与繁杂。在忙碌的生活中,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审视内心真正的需求。不被世俗的欲望所桎梏,不盲目追随潮流。而应该回归质朴,专注于事物的本质,寻得生命的真谛。《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老子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内心宁静的路径。在喧嚣的尘世中,我们要学会让心灵回归虚空,摒弃杂念,笃定地坚守静谧。当我们能以空灵之心观照万物,便能发现,世间万物虽纷繁复杂、变幻无穷,却皆有其根源与规律。我们的内心,应如同这自然万物一般,回归宁静的本根,顺应生命的律动,方能重拾内心的力量,找到前行的方向。心怀感恩,感恩生活中的顺境,让我们享受美好;感恩逆境,让我们磨砺成长。以平和之心面对生活的波澜起伏,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内心的宁静,让灵魂得以回归本真。

汇气成韵揭示了宇宙万物生成、发展的内在韵律,阴阳二气的和谐交融,是自然规律的生动呈现。无为之道聚焦于人类处世的行为准则,倡导顺应自然、不妄为,是将自然规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智慧抉择。汇气成韵所蕴含的阴阳和谐之道,为无为之道提供了理论基石。当我们洞悉自然界阴阳二气的精妙互动,明白万物在其滋养下有序生长、循环往复,便能深刻领悟到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则应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就如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使命与节奏,我们在生活中也应顺应时势,不逆天而行,方能事事顺遂。遵循汇气成韵的节律,秉持 无为之道的规律,专注于当下,让心灵在自然中得到滋养。

汇气成韵无为之道相辅相成,共同为我们指引着回归生命本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光明大道。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让《道德经》的智慧,以汇气成韵感知自然韵律,以无为之道处世立身,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道德经》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把汇气成韵,道引归真的智慧实实在在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助力我们的成长。当我们在忙碌奔波时,不妨停下片刻,感受那阴阳之气在体内的流转,以平和之心开启新的一天。在激烈竞争中,铭记无为之道,不被功利冲昏头脑,专注于能力的提升,专注于层次的越升。以从容的姿态应对挑战,远离虚拟世界的纷扰,融入自然,让身心与天地之气交融,天人合一,回归生命的本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汇气成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