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霄山
周霄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588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悟与证悟

(2025-02-22 20:58:15)
标签:

《静园散语》

《开悟与证悟》

周霄山:

开悟与证悟是我们在修行路上的两大里程碑,标志着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取得的显著进展。开悟即明心,意味着我们能够准确地认出哪一个心是佛性。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对初果罗汉以上果位的证得。开悟的瞬间,我们真正明白了自己的心性,找到了通往解脱的道路。证悟即见性,指的是我们证得了一分法身。《华严经》说,破一品无明,就能证得一分法身。证悟的瞬间,我们超越了凡尘,成为了法身大士,进入了实报庄严土。这标志着我们在修行上取得了质的飞跃,真正达到了超凡成圣的境界。明心和见性是修行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开悟让我们认出了佛性,而证悟则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法身的境界。这两者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在修行道路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证悟的瞬间,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喜悦和宁静。这种喜悦不是世俗的快乐,而是一种心灵的解脱和升华。证悟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诸法空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深刻含义。

什么是修行?实际上就是“生命的拼搏”。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有限性,总是想进入那个无限的生命。要进入那个无限的生命,如果没有一种拼搏精神是万万办不到的。如八十八佛内有“斗战胜佛”的名号,佛本来是讲慈悲、讲和平的,为什么要斗要战?因为烦恼的魔,贪、嗔、痴的魔,不战是胜不了的,所以佛家提倡要“与诸魔战”,这个战斗就是菩提与烦恼的战斗。没有经过生命的拼搏,要想开悟,要想得到生命的转换,也就是从有限的生命迈向无限的生命,那是根本办不到的。我们的生命需要拼搏,才能从有限转换成无限,从迷妄转换成觉醒。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心灵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的净化。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精进,逐步达到证悟的境界。《心经》中的诸法空相和《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对证悟的深刻描述。这些经典教导我们如何看待世间万物,如何在修行中逐步达到证悟的境界。所以说,开悟与证悟是修行路上的两大里程碑。它们不仅标志着我们在修行上的进步,更是我们心灵成长的重要标志。通过不断地精进和体验,我们终将达到开悟与证悟的境界,实现心灵的解脱和升华。

开悟是初步的觉醒,如达摩祖师所言,知心是空是为见性,这种觉醒是对空性的初步理解,但尚未深入。开悟如同看到花的美丽,却未能结出果实。接下来应该是悟后起修,则是通过不断地修行,证得佛法的真谛。证悟意味着修行者不仅理解了佛法的理论,还通过实修验证了其真实。证悟是不同阶段甚至最终的智慧和解脱,如《华严经》所言,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修行者逐渐修行有了阶段性结果,甚至彻底证得真如实相,进入无为法界的境界。

什么是证悟?就像我们不但知道去故宫的途径,也了解沿途的景致,而且亲自到那里去了,有一种亲身的感受。这种亲身的感受本身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就是禅宗所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去体验。证悟就是一种亲证的境界,是一种受用,一种体验,它不是一个知识的问题。而开悟则是一种知识问题,只有开悟是不够的,在开悟的基础上修行,以达到证悟的境界。

开悟是开始,悟后起修是过程,证悟是阶段性圆满或者完全圆满。修行应从开悟入手,通过修行不断深入,达至证悟,得证不同阶段的定势直至完全证得法性,超越生死轮回。开悟与证悟还有一个距离,开悟我们可以是从实证,亲证上开悟,也可以是从理论上开悟。从理论上开悟,就是说从原理上我们明白什么叫空性了,那是从理论上的一种开悟。从实证上的开悟是什么?通过实修以后亲证空性了。亲证空性可以说是证悟空性,但是证悟空性,从初地一直到十地,空性是一样的,但证悟的层次不一样,消除的业障不一样、积累的功德不一样、显现的神通不一样。所以证悟是有次第的,而开悟可以是刹那之间。

开悟是修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开启了通往更高意识的大门,而证悟则是修行达到的深度内在转化和真理的直接证实。二者相辅相成,但证悟更强调实际体验与证实,开悟则更多地关联于意识状态的根本转变。开悟是顿悟的升华阶段,当然,这两种状态也可能会同时发生。但它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在此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生从此走向美好,相反,它可能会让我们体验到一种更加强烈的烦躁感。烦躁来自于这两种人生方向的冲突与碰撞。在这个阶段,顿悟已经从灵光乍现变成一种习惯,它不再屈居一角等待我们的回归,而是更多地参与到生活。虽然生活仍然在按部就班,内心的声音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在此阶段产生的烦躁其实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也就是,无论我们是否理解开悟指的是什么,相信我们都会承认它的神奇。所以,在我们体验到它的时候,从最初的欣喜到进一步加强,会让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开悟带来的神奇功效,继而迫不及待地想要以此改变现状,从而走向成功的道路。然而,这是徒劳的,这是过去那个僵化思维在做最后的挣扎,它希望借此让我们对开悟产生怀疑和失望,以便重回它的怀抱。

开悟就是让我们把正确的生活状态保持下去的源动力。它没有明确的目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道德经》对此有精辟的论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开悟就是放下对目标的执着,转变为对过程的享受。

开悟与证悟的界限并不分明,很多时候它们是相伴而行的。生活中的外在表现似乎没有多大改观,但是内心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想不通开始想通了,以前对人生的抱怨和牢骚逐渐消失,似乎什么都没变,却又似乎什么都改变了。我们仍然会不时地回到以前的状态,但最终还是用开悟的方式才能彻底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地往复,我们终于相信并体验到开悟带来的神奇功效。以前努力想要改变人生,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仅仅改变一个念头,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过程。通过不断地验证,我们会发现自己面对问题越来越游刃有余,困扰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少了。直到某一瞬间,固有的认知被完全打破,束缚我们的绳索被彻底挣断,涅槃重生在我们身上发生了。简单取代了无尽的欲望。开悟的人生就是开挂的人生,这好比玩游戏,以前我们是游戏中的角色,现在我们是角色的操控者。

何为迷者?把这世间上假的东西当成真实的,执着其中,是为迷者。何为悟者?把这个世间的假的东西当成是磨刀石,在红尘炼心,借假修真,是为悟者。何为妄心?贪恋身体,贪恋功名利禄,执取为我,执着幻相,实名为幻我,而困缚幻中,让本心枉受生死苦难等一切负能量之轮转当中,是为妄心。何为真心?烦恼即菩提,能顿悟烦恼本幻,生死本幻,苦难本幻,业障本幻,不执不取不住幻之习性,是为真心。何为凡夫?把世间幻中临时的东西误当成是真实永恒的东西,而颠倒妄想,误生贪嗔痴慢疑之习性,贪取于幻生幻灭中的假象中迷失本心,是为凡夫。何为佛道?心如明镜,见相即见本心,能照见众生的心都是用的同一个自性本心,凡所有相皆是影像,皆是因缘合成之缘影,因此心外无一物,都是一颗心幻化出来的万有万象,回归自性本心,万众同心,万相皆幻,心幻一体,见众心本平等一体,慈悲自现,无二无别,是为佛道。

何为开悟者?知幻即离,离幻即觉,顿悟人生本幻过后,能了知一切人生命运剧本皆由心造,能觉悟到一切苦难烦恼恶果,都是我们过去生中累劫以来造下的恶习恶因,一切自作自受,坦然接受一切,再苦再难,再也不怨天尤人,不起嗔恨贪欲之心。何为证悟者?能知道自己是人生的总导演和主演的身份,以总导演的身份,在背后是看着自己怎么主演人生,这就好比自己看自己的戏,心外无物,只有一颗心,一花一世界,一人一世界,一心一念皆是一个世界。

我们如果仅从外表上看,是无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开悟者或证悟者。比如有些修行人,外表行为也特别庄重,似乎内心非常成熟,人人对他赞不绝口,但他内在的贪心、嗔心、恶心非常可怕,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而一些内心与佛法完全融为一体的大修行人,从外表上看完全没有成熟,甚至疯疯癫癫,就像济公和尚一样。也包括六祖慧能,直至开悟时也不识字,仍是个在家人,外表好像没有成熟,但内在的证悟已臻究竟。

证悟时是怎样的?证悟时,刹那间妄念俱灭。般若智慧一起来,瞬间就证悟了,证悟了以后,妄念全部会消失。但这里说的妄念全部消失的意思是指这些执著全部会消失。实际上,证悟了以后,有念头和没有念头都是一样,有念头不是障碍,无念头也不是更好。没有证悟的时候,我们会希望自己少一点儿念头,不要有太多的念头,希望心平静一点。但是证悟了以后,平静不平静以及有没有杂念都是一回事,杂念也没有什么坏处,平静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都是一回事,所以这个时候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其实,开悟与证悟也只不过是修行路上的两大里程碑而已,修行是没有止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