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性、人性、神性
(2025-02-07 17:17:18)
标签:
《静园散语》 |
《兽性、人性、神性》
周霄山:
人有三性:兽性、人性、神性。兽性,就是不会独立思考;人性,就是学会了独立思考;神性,就是成为思考的观察者。人这三性,不仅仅是一种哲学上的划分,更是对我们生命状态的深刻洞察。
兽性,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在这个阶段,我们像野兽一样,只会本能地生活,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然而,这种简单的生活状态也让我们陷入了无知和愚昧的泥潭,无法看到世界的真相。
人性,是生命的觉醒状态。当我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开始质疑和审视周围的一切时,我们就进入了人性的境界。我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因为我们的眼中不再只有表面的现象,而是开始探寻背后的本质和规律。然而,这个过程是痛苦而漫长的。我们会遇到无数的困惑和挫折,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迷茫之中。但是,只有经历过这些磨难,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蜕变。
神性,是生命的终极状态。当我们抽离出一个“高维的我”,成为思考的观察者时,我们就达到了神性的境界。我们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此时的山和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映射和写照。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俯瞰自己和众生,看透了世界的真相和生命的本质。此时的我们已经没有了执念和束缚,可以逍遥自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成长,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和觉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一种谦虚和敬畏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新视野、挑战新领域。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种坚定和勇敢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不放弃、不妥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从兽性到人性再到神性,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超越,实现自我觉醒和开悟。让我们用一种谦虚、敬畏、坚定和勇敢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兽性、人性、神性是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影响着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看法和行为。兽性思维是一种基于本能的思维方式,追求的是欲望的满足和自我保护。这种思维方式通常强调竞争、弱肉强食、自私自利等,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而道德和伦理则是一种社会建构,并非本质的存在。兽性思维的人往往很自私,行为方式非常极端,冲动型,非理智型,这种人在社交关系过程当中往往充当了先锋和破坏者,利用的好可以成为先锋,控制不好就是规矩的破坏者,这种人的思维方式是属于低级的,缺少对事物的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
人性思维则强调人类的共性和普遍价值,认为人类应该尊重和关爱他人,追求平等、公正和合作。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人类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我们需要在相互依存和合作中生存和发展。人性思维通常强调道德、伦理和法律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规范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人性思维的人往往强调共赢,具有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能够换位思考,同时也具有反思精神。
神性思维则是一种基于信仰和灵性的思维方式,追求的是超越和神圣的东西。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人类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还有精神的存在。我们需要在信仰和灵性的指导下,追求内在的和谐和平静,超越个人的欲望和局限,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掌握着更高的精神能量。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和决策。兽性思维可能会导致竞争、攻击和自私自利的行为;人性思维可能会导致合作、公正和道德的行为;而神性思维可能会导致追求灵性和超越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价值观来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以实现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我们同时具备兽性、人性、神性。神性是大方向,人性是现实,兽性只是最基本的生存。人性是趋利避害,人性是价值交换。神性是无条件付出,神性是不断给予。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摆脱兽性的束缚,人性的挣扎,向往提升我们的神性。所以,我们想要做成事,就要发挥自己体内的神性,不断创造价值。用我们的价值去帮助更多人获取价值,去帮助更多的人解决需求和问题。
兽性代表着阴暗,凶残,贪婪,自私,虚伪。兽性的人格中充满了自私自利,残暴狭隘,薄情寡义。这类性格的人在利益面前,只为一己之私专门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在他们的眼里,利益至上,唯利是图,根本不会顾忌做人的原则,良知和底线,此类人属于兽性人格的人。
人性代表着善良,正直,无私,勇敢,仁慈。人性的人格中充满了无私奉献,互助友爱,舍己为人。具备人性性格的人,在生活中总是真挚热情,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在利益面前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奉献,坚定信念。能明辩是非,善恶分明,坚守得住道义、原则和底线,不会为一己之私做出违背良知、尊严与人格的行为。社会上的好人,善人,忠厚的人,属于人性人格的人。
神性代表着永恒,觉醒,圣洁,无私,慈悲。神性的人格充满了大仁大爱,慈悲同舍,舍身取义。具备神性人格的人有着高尚的品格,宽广的胸襟,丰富的智慧。神性人格的人是觉醒的人,开悟的人,他们已经超脱于人的欲望,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层面,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不断的探索与引领人类社会向文明前行。历史上的圣人、伟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属于神性人格的人。
那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三性体的掌控者?那就是成为尘世中的修行者,但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如何在尘世中修行的,看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都是一知半解,最后不了了知,该痛苦依然痛苦,该迷茫依然迷茫,该堕落依然堕落,其本质是因为没有打开我们内在的一个重要开关,就是关于觉察力的开关,觉察是洞悉宇宙规律的法门,这个开关一旦打开,我们与万物将会重新联结,这是开悟不可或缺的法门。
修内外之身,证终极之命。内身是指我们的意识,外身是指我们的身体。意识分为表意识、潜意识、超意识,修就是去掉多余的杂念,让三意识合一,达到心到、意到、手到知行合一的状态。身体是能量的容器,是意识的庙宇,容器有漏,就存不住能量,庙宇破旧,就留不住真神。证命是证悟使命,只有内外合一,身心一体的人才会活出自己的使命,去践行那些终极的智慧,聆听神性的指引。
炼三身之性,合大我之神。炼性指三性在持续的高温中锤炼。我们的兽性顽固,人性似水,神性如气,只有持续的高温才能化固为水,化水为气,最终达到自由变换,归为一性。由内在的神性,指引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去做事,如何做人,这才是一条合大我的回家之道。修炼自己,让自己的兽性弱化,神性突显,让灵魂听从宇宙大道的旨意。
几千年来,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也就是人类在行为心理上是以利他为本,还是以利已为本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中国古代思想家在讨论人性时,形成了几个主要派别。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即有恻隐、善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扩而充之,便可形成仁、义、礼、智的善性。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墨家的性“素丝”论,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道家的性“素朴”论,庄子认为,人天生本性上是无知无欲的。王阳明的心学认为,“无善无恶心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基督教认为,人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原罪”,这种罪是无法消除的,而且是代代相传。因而产生了贪婪、嫉妒、傲慢、仇恨等“罪性”。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宗教、哲学,研究的核心和本质问题,就是人心和人性问题。
《道德经》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因为圣人无欲,言外之意,普通人是与天道相背的。因此,现代人缺少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康,更匮乏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完整。缺少财富,但没有饥寒交迫;觉得没有爱,却又不愿意付出爱;觉得自己很正确,但又找不到方向;周围的人很多,但还是感到孤独和寂寞。六祖慧能对人性也有阐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也就是,没有悟道的人,都存在认知的缺陷,是自己的认知出了问题。成熟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看透人性。应当顺人性做人,逆人性做事。
生而为人,我们既不是“性本善”,也不是“性本恶”,善恶全在于我们的选择。至善即理性,因此我们应该过一种基于理性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或许就是我们所能获得的最幸福的生活。人性就是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存在,它既包含着无限的可能,也充满了挑战和矛盾。
人的心灵到底是什么?到底需要什么?禅宗认为,是宇宙和自然属性(即不可见的灵魂)的一部分,它不应受到感官和物质的影响和束缚。而人的日常思维恰恰受到外界与感官的影响和支配,所形成的意识判断不仅不全面,而且完全出于动物本能性的条件反射,造成了心灵感知的错觉,即认知错误。只有打破感官和表象认识的局限,心灵的感知才能与自然一致,而那种空灵和静寂的状态才是精神和灵魂的结合体,即心的本来。
人性非常复杂,还会经常发生变化。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都较为稳定,仅有极少数人会向上跨越进而成为神,或者急剧向下堕落从而变为兽。顺则为人,逆则成仙。我们大部分人正是由于顺应自身人性,所以难以实现突破,一生碌碌无为,成为平庸的大多数;而少数人敢于变革自身,克服人性中的弱点,进而成为金字塔顶端的存在。
人性,是学会独立思考的表现。这类人能够批判性地审视问题,具有质疑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的思考超越了表面,能够触及问题的核心。神性,则是思考的观察者。这类人不仅是思考者,更能够跳出自己的思考,以一种更加宏观和超然的视角看待问题,他们追求真理和智慧,追求与宇宙、与生命本质的联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能量的感应。这种感应,科学称作能量,道家称之为“气”,佛家称之为“缘”,而众生称之为“利”。能量的性质和级别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有的能拉高我们,有的能拉低我们,有的能干扰我们,有的能感化我们。
人生有三种境界,对应着兽性、人性、神性的不同层次。第一种境界的人,没有思考能力,他们看待事物往往单一和表面。第二种境界的人,学会了独立思考,开始质疑和审视,他们的世界因此变得复杂而多彩。第三种境界的人,达到了“我看着我在思考”的层次,他们不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审视自己和世界。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应以智慧和境界为力量,以觉悟和开悟为财富,以独立精神和独立思考为根基,追求成为最好的自己。在人生旅程中,找到自我,复归真我,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终的使命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