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厚德载物

(2024-11-13 11:13:32)
标签:

《瀞园散语》

《厚德载物》

周霄山:

《易经》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是说重视品德要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重视品德要像大地一样容纳百川,我们的品德应当如大地般厚重,才可以承载万物。也就是,只有道德高尚者,才能承担起重大任务。厚德载物的物是指一切事物,我们只有把品德积累厚重了,才能载物。厚德载物的物也是指众人,也就是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易经》说:利者,义之和。也就是,真正的利益是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之上的,是合作共赢。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人,当我们能够包容他人时,我们就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包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包容众人,成就大我。

厚德载物也就是要厚植自己的道德,也就是提升我们的自我修养。道德并非一朝一夕能够速成之物,需要我们长期的积累和磨砺。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们不断地经历各种事物,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对道德的修养和提升。我们在不断地自我提升、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反馈社会,帮助他人,就会积累成德。而我们自己也会在这种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受益。当我们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时,我们的言行举止会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种能量,影响身边的人。我们会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人的过错,以善良的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以正直的心坚守自己的原则。这种能量不仅能够温暖他人,也能够让我们自己的内心更加充实和安宁。

我们要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去对待世间的一切,要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要以高尚的道德培育他人,要以博大精深的学识促进人才成长。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厚积薄发意味着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只有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能有所作为。

厚德载物要求我们在漫漫人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道德,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他人,而不是要求他人。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有担当的人。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帮助他人。帮助他人并不是一种付出,而是一种收获。当我们帮助他人时,我们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会收获他人的感激和尊重。同时,我们也会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一种人生智慧。我们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这个世界。利众其实也就是最大的利己。

  厚德载物体现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兼容精神和广阔胸怀。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既坚守本源又与时俱进,既盛德日新又兼容并蓄,吸纳一切有益的成分。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所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厚德载物精神境界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各民族文化互相吸收融合的结晶。今天,在社会生活过多地追求物质化、功利化和庸俗化而催发出来的社会道德的败落、贫富差距的扩大、腐败问题的突出等诸多现实问题面前,我们更要追溯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重新重视文化,以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圣贤们特别强调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三不朽是人的生命价值在身体力行中得到的最高、最完美的体现。而立功”“立言又是立德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做到立功”“立言。也就是,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的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千辛万苦而愈加坚强、团结、繁荣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源。

  在道家看来,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作为对的一种自觉遵循,人的“德”也应该崇尚顺应自然法则。也就是,人应该遵循作为宇宙自然规律的才是。所以,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反映人的综合素质的道德文化,我们世世代代就是在这种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中接受教育、受到熏陶而不断前进、发展的。

老子提出上德若谷,其中体现着深刻的包容开放精神。上德就是厚德,形容具有崇高道德的人,心包天地,德无不容,胸怀如同山谷一样深广,可以容纳一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江海之所以能够容纳百川之水,正是由于江海如同大道一样具有包容开放精神。所以老子又说知常容,容乃公,如果知道真常之道,则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自然能够虚怀若谷,会通万物,民胞物与,廓然大公。

厚德载物表现为宽以待人、反求诸己的宽恕自省心态。宽以待人就是要以宽宏大度的心态去宽恕他人。在宽以待人的基础上,中国自古对反求诸己的道德修养颇为推崇。如果说宽恕和原谅他人的过错是很高的境界,那么反求诸己、看到他人的问题能够反思自身的问题,就是更高的境界。我们凡是行为遇到问题,不能达到目标的,首先要返回自身寻找问题,而不是向外求全责备。反求诸己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也是圣贤对心性修养和道德准则的行动实践。

厚德载物内含有贵柔守雌、上善若水的谦和品质。道家认为大道拥有谦卑、和平的德性,世人都应当遵循大道的特点和规律,以追求永恒质朴的厚德。《道德经》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圣贤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谦卑。如同溪涧一样谦卑,所以众德交归,因此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就像恢复到婴儿般纯真质朴的状态。老子将婴儿视作纯朴、厚德的象征,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认为,只有道德深厚的人才能拥有柔和的品质。

老子还提出上善若水,水拥有和平不争的美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美好的道德,就像水一样。水的优点,在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所以水的品质接近于道。而且,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冲击坚硬的东西没有能够胜过水的。水能以柔克刚,水滴石穿,攻坚克强,无往不胜。水所表现出来的清净、平等、柔和的自然本性,即是厚德的表现。

厚德载物的内涵更与宇宙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密切相关。也就是,我们只有内心具备了充实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才能够真正去关心、承担和改变社会,去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厚德载物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我们不仅要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更要追求道德和责任的满足。我们只有具备了厚德,才能够真正地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德不厚者不可使命”,只有厚德才能担当大任重任。“敬德保民”“以德配天”是厚德载物思想的精神内核,彰显了厚德载物的精神境界和价值理念。厚德载物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显学与隐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