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个幻觉
(2024-03-23 10:03:03)
标签:
《瀞园散语》 |
《“我”只是一个幻觉》
周霄山:
“我”其实不是真正的自我,只是一个幻觉。也就是,我们的意识是一个多层次的不同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都是由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产生的,这个过程不是同步的,也不是一致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我”,而只是一个分散的、暂时的、局部的“我”。我们需要有一种自我意识来帮助我们生存和适应环境,自我意识可以让我们对自己和外界有更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自我意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这种自我意识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会随着环境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所认为的自我只是一个幻觉,只是一个由我们大脑中的不同心理过程构成的暂时性、局部性的实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自我意识了,相反,自我意识仍然是我们生存、适应和修行复回“真我”的重要工具。
“我”只是一个幻觉,“我”的生命及本身也是一样,会随着因缘的不断流转而时刻改变,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所以,从终极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确实存在的“人”,一切都是被冠以某个名称以示区别、实则本质相同的“现象”。我们有“灵魂”,也就是非“神我”的灵魂,其具有且能够悟知真心、悟知生命的真相。如果我们的灵魂被欲望所蒙蔽,那么我们也就无法悟知真心,也就无法悟知生命的真相。我们就会以为这世上真的存在一个“我”,其在不断拥有着和失去着。其实,这个所谓的“我”只不过是另一种因缘聚合之物:我们的肉体并不是本有的,它的诞生、健康、成长需要依赖于很多外部的条件,而且我们的细胞不断生生灭灭,我们的生命机能与外表不断改变。我们的知识、观念、习惯、行为准则,甚至个性,也都不是本有的,它们也是因缘聚合之物,并不断在外境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变化。所以,由内至外我们都无法找到一个不变的“我”。
从本质上说,整个世界都是如此,它与我们是平等的,是没有任何分别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立场与角度的对立。我们许多人的烦恼就在于他们不明白这一点,非要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对立起来,什么都要分个“你我”,将大量脑力与时间花费在计较和算计上面,也就出现了许多的执著。于是,处于顺境的人忙着追求更高的欲望,而处于逆境中的人则忙着怨恨,甚至报复不能满足自己欲望的外部世界。所谓的外部世界是什么?其实,它只是各种现象在我们内心的投射,当我们还没有开悟的时候,就只能自以为是地解读世界,这种解读不能代表世界的真相,因为世上的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宝贵的生命时光,以合适的方法多做些对世界有益的事情。至于世界是否会接纳我们,是否会迎合我们,那是世界的事,我们尽可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也就足够了。如果我们能够悟知生命中的许多变化,也就会对个人得失看得很淡了。我们也就会悟知,连我们那个相伴一生的身体,也不是永恒之物,也只是因缘聚合之物,难免会随着旧因缘的消散与新因缘的和合而发生改变。其实,肉体只是个巨大的谎言,是一个能取悦自己与他人,也能引起欲望、嗔恨与纷争的假象。
只有当我们悟知实相光明,也就是消除了许多欲望与妄念之后,就会发现世上许许多多的概念,也只不过是概念而已,也只是人为的标签而已。而真相远比概念更加简单。当我们悟知了这一点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得失都只是一场梦。我们还会发现,自己光顾着做梦,反而忘记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真正能创造价值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就是因为我们误解了“我是谁”,忙忙碌碌,汲汲营营,感觉每天都在连轴转。有时,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有哲人说:“你这一生所有烦恼的来源,其实就是放不过这个世界。不光放不过这个世界,放不过别人,就连自己也放不过。放不过别人,放不过自己,才自然会有一个修行的观念。”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们只有通过修行开悟,也才能够真正悟知我们的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我”只是一个幻觉,原本就不真实。生活中,我们常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就像孩子般天真无邪,也没有过度的欲望。然而,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有了互相攀比、是非之心,我们就会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些评价,这些评价往往带着个人好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观色彩。我们也就会用物质的、用社会的所谓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生命。“我”只是一个幻觉,是我们大脑想象出来的产物,根本不存在。“我”之所以那么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把“我”当成了一个真实的存在。事实上,那些看起来让我们很痛苦的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去痛苦,我们就真正变成了“我”的奴隶。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做什么。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现在正在经历的当下才有意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俗名利,成败得失,原本只是我们虚幻出来的东西,我们又何必把它当成真的存在。
修行,就是在找回那颗迷失已久的心灵。人生的忙忙碌碌,我们感觉似乎得到了很多。殊不知,我们离自己的本心越来越远。其实,我们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我们也就越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了。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修行。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每个人都有涅槃重生的可能,都有开悟悟道而成为“圣人”的可能。我们也只有真正开悟悟道了,才能够真正悟知,“我”只是一个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