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应该无为无我
(2022-12-20 11:50:50)
标签:
《瀞园散语》 |
《为文应该无为无我》
周霄山:
我们为文的高层次境界应该是无为无我,也就是好像“凭空而出”,无迹可寻,没有任何规律,也就是完全是在“真空生妙有”“一空万有”的境界写出文章,从自性中流淌出语言。当我们进入空性状态的时候,是无为无我的,所以作品也是无为无我的,这也就是一种无执的境界。做而不执著,也就是没有任何强迫自己去做什么,也就是没有丝毫的为了写作而写作,这才是无为无我。当我们进入无为无我的空性状态时,只要我们具有足够的空性智慧,就能够写出许多好文章。空性智慧可以化现出无为无我的空性境界,这就是“真空生妙有”“一空万有”的境界。因为,我们与大自然已经契合一致了,也就是,我们已经达到“天人合一”无为无我的空性境界了。
当我们进入无为无我的空性境界时,我们的自性智慧就被唤醒了,并通过文字流淌而出,就成了很好的文章。这也就是“无”的妙用。
我们最初在写作的时候,大多总是会先在脑子里构思,等到想好了之后再下笔。这样的写作会使得我们永远也超越不了自己。我们无论怎么写,即使写得再好,都只会始终是处于原来的层次境界,而不会写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种高层次的文章。我们原来的那种为文要构思、要打腹稿,通常是会感觉比较辛苦、比较费力。很多作家都是这样,总是爱打腹稿,一边写,一边推敲用词用字。最有名的例子可能就是贾岛写诗了,他写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就是在挖空心思地琢磨,到底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而反观李白作诗,则是一气呵成的,出自自性。他有的诗就像天籁一样,是非常自然地抒发出来的,这也就比较近似无为无我的空性境界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妙之处,就是蕴含的很多东西都是“无”的妙用。也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达到了高层次境界时,都是让“无”生起妙用。因为,“无”是一种无功利的境界,它没有任何人为的东西,在这种境界中时,我们就和大自然合二为一,与世界是一体的了。这时,好的作品也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在“无”的空间之中,填上“有”的色彩。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许多事情其实是不应该去特意设计的。许多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机心,但仍然不影响我们人生的精彩。许多时候,有为的机心反倒显出了匠气和狭小。大道是朴素自然的,它随缘而为,顺势而为,浑然天成,毫无造作。就像李白有的诗歌中,就有着一气呵成的意外天趣。它虽然不像贾岛那样推敲锤炼,但我们喜欢李白的也许正是那无拘无束的自然抒发。那些精雕或设计,反而显出了虚假。因为,我们在所有文字中所感受到的,是喷涌的天才、思想和大爱,是我们思想自然而然的产物。
我们为文应该无为无我。也就是,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生命去遵循什么所谓的统一标准,哪怕这种标准已得到举世公认,已成为为文不得不遵循的规则,我们还是应该无为无我地去写,哪怕这个世界暂时不认可它,但只要它是高层次境界自然流淌出来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去写它。这世上已经有了许多符合为文规则的写作者,而我们需要的却应该是超越自我的心灵里高层次自然流淌出的质朴和真诚。因为,只有这样的为文才能够真正呈现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要感悟生活,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宝库,我们必须不断地发掘和储存。我们感悟生活是为文的基本素养。还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只有开悟悟道了,那么,我们的脑子里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永远也写不完的好东西,这种高层次境界就是“真空生妙有”“一空万有”。这时,我们的心灵是宁静的、空灵的,为文只是心灵的自然流淌,能无为无我“不由自主”“有如神助”地写出非常多的好东西。这时,我们写的东西也就会更加超然,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