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
(2022-11-05 10:05:07)
标签:
《瀞园散语》 |
《阳明心学》
周霄山:
心学就是修心之学。心学所说的心,不是指心脏,也不是指大脑,而是指我们的情感、情绪、意识和潜意识,也包括我们的灵魂。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心学主要以阳明心学为核心。阳明心学认为,人的心非常强大,一切知识、洞见、真理都早已在心中,甚至心的能量能影响到外在事物运行的轨迹。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能力。但是这种能量,如果运用的不当,不但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因此,阳明心学首先提出要尊重自己的“良知”。对于事物的对错,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心会给我们答案。因为我们都有一颗“良心”。如果我们尊重良知,我们的内心就会真正强大起来,那么,我们就会充满自信的去做正确的事情。
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觉察自己的心念,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更高意义的事去做,并且,一直保持这种正念,一直呵护自己的这颗心。最终,我们通过心的觉悟,逐渐让自己充实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拥有不断升华的生命。如果我们用阳明心学去修行,我们就会不断地修养自己的心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心境,从而吸引来美好的事物。我们在修心的过程中,外界被我们影响了,甚至决定了,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智慧。有哲贤说:“我们必须用自己的生命来实践我们证得的真理。也就是,我们信仰的东西必须是自己做到的东西。我们如果做不到的话,那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阳明心学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
心灵的智慧也强调心对事物的影响,甚至会有“心想事成”的说法。只是这种心想事成带来的事物,可能并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事物。最好的心灵修行,是平静的接收,喜悦的接纳,不断的允许。这样,才会发现一切都是奇迹,一切都是礼物。
在确认良知以后,我们在处理日常事物中,应该保持一颗“无为心”。所谓无为心,不是不做事情,而是事情来了以后,我们要凭着良心做事,绝不以自己的利益去“加戏”。比如,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处理一件事情时加入了私心,有了算计,甚至借题发挥,将一件本来很单纯的事情搞的很复杂,这就违背了心学的要义。
如果一件事情找上我们,不是因为我们能干或者在“那个位置”,而是天地运行的“道”在运转中选择了我们。此时,我们必须尊重这种运转,秉持良心将这件事做好,千万不要加上自己的“业”,否则,就是对道的不尊重,增加了自己的业,害了自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来消业的,只有消了业,才能让自己生活的更顺利、更轻松。就如同“熵”的概念,如果我们不去管理,熵会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个人和组织的灭亡。“业”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不去消业,业也会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个人生活越来越困苦艰难。
那么如何消业?阳明心学告诉我们,活在当下,凭着良知处理每一件事。同时,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加戏”,这样,业力就会慢慢消了。还有一点心灵修行很重要,就是对结果不要有任何期待。我们做事情本身就是事情的意义,我们用良知做事本身就是做事的结果。至于这件事最后会怎么样?这不是我们要考虑的,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活在当下,首先要放下一切期待。我们只要凭着良知做就行了。事情的下一步是道决定的,是业力流转的下一站。没有结果,其实是最好的结果。我们永远是长河流经的一块石头,我们要做的,就是感受这种流经,而不是期待河水未来的走向,那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一旦我们期待,我们就会陷入业力增加的循环。
通常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其实都是被扭曲的部分现实,因此,我们理解的世界,不能叫做现实世界,只能是现象世界。按照佛家的说法,我们看到的现象世界,就像湖面上的涟漪,风一吹,就晃动起来,湖面因此也就不再平静,倒映出的世界就出现了模糊。这个湖面,就是我们的内心,吹动湖面的风,就是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内心经常晃动,情绪也可能会酿成巨大的风浪。但是当我们认识到这一切都只是一个个现象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才能逐渐平静下来。甚至我们内心的湖面会逐渐“凝固”成一面清晰的镜子,再也不会轻易改变。既然我们认识到的一切,都是被扭曲的现象,那我们为了最大限度客观的认识这个世界,我们要做到空性和平静。只有这样,我们内心“凝固”的镜子,才能客观的倒映这个世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下“小我”的执念,将自己升华到“大我”之中,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阳明心学主要是以悟道也就是开启我们每个人的根本智慧为重要标志。王阳明就是因为“龙场悟道”而成为圣人的。心学蕴涵着悟性思维智慧,中华传统修行文化体现了心性的生命觉悟。心学的生命觉悟的核心在于注重悟性思维,心学的悟性思维注重心性的修行,使心性与大道相通,以开启人的生命澄明之境。
人是宇宙中具有心性的存在,人的心性可以通达自然大道。作为心性的生命体,人的生命跟宇宙万物的生命是内在一体的,存在着本质上的统一关系。人的小生命来源于宇宙的大生命,最后还要回归大生命之道。人的觉悟在于心与道的感悟相通。然而,人的生命本性在现实中常常是不自觉的,生命之道的迷失使得现代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处于一种生命的无根基状态。人从自然大生命而来,本身就携带着自然之道的气息,但常常迷失了自然之道的本性,找不到生命的真谛。这种生命的无根基状态是人的生命自觉意识缺失的表现。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更需要对人的生命观进行反思:我们究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本性究竟是什么?能不能找到生命的真实信仰?这就需要上升到生命哲学层次进行生命观的澄明,让光亮照进生命的无明状态,使心性得以觉悟,通达生命的澄明之境。
阳明心学的悟性思维,正是追寻心性的自觉,追问生命的意义,追寻人生的真谛。明心见性即为生命之觉悟。现代人更多的是去追逐身外之物而致使人失去了生命的本性,遮藏了自然的生命之通道,心性难以与大道接通,导致生命陷入困惑迷茫的无明状态。这需要人用心灵去感悟,用生命去觉悟。
人存在于世界之中,所以要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我们如何理解宇宙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需要自觉领会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问题。通常我们将世界观定义为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其核心就是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把握人生的存在方式。这种世界观不只是“眼”观,更在于“心”之观悟。心之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的视野,人的心性觉悟与宇宙大道相通则是世界观的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