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守中

(2021-09-12 09:29:06)
标签:

《瀞园散语》

《守中》

周霄山:

的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老子就以橐籥来喻说这无所偏倚的守中道理:橐为函以周罩于外,籥为辖以鼓扇于内,而籥只有保持一嘘一吹的平衡守中运动,风和气才能生化不竭、呼呼而出、源源不断。也就是在做事为人上应该无所偏倚、保持中庸、语言中和、不走极端,对人对事不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以至于人的思想也至中至虚,不偏倚于一处一时,这样就能应对或左或右的思潮、或上或下的激荡,以不变应万变。

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天不以此(中)则物不生,治不以此(中)则功不成虽今古不同,时移俗易,此(中)不变也古今虽殊,运国异容,中之为用,故未可远也。王通在《中论》中说:天下之危,与天下安之。天下之失,与天下正之。千变万化,吾常守中矣。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用中为常道。所以说,是治理天下的根本理念。

其实,西方哲学对于也同样是有共通之处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黄金中道的思想。古希腊普罗泰戈拉也认为:一切事物,中道为最美好。近代的帕斯卡尔说:脱离了中道就是脱离了人道。人的灵魂的伟大就在于懂得把握中道;伟大远不是脱离中道,而是决不要脱离中道。

执中守一。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世界是众物芸芸的,但起源是共同为一的。了解了这个,也就了解了由它而生的整个世界;把握住了这个,也就把握住了整个世界。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唯有复归于造就它们的源始状态,方能成为它们所归附和依托的。因为具备了的德性,复守其母,占据了的位置,故而能把握住天下的根本。道生天地万物,它们形态万千而不可能俱备,把握住它们的根源,方为守中。山有大小高低而不可能齐一,把握住它们的出处,方为守中。人有德才各异而不可能俱足,把握住它们的本源,方为守中。“守中就是指生命里的本来的我,“守中”的目的是找到自己的真我,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讲的“道”。

儒释道三家都提倡中道,不仅是道家,儒家也强调中庸之道,佛家也提倡中道。如释迦牟尼最早的时候是修苦行的,经常饥饿难忍。后来,他看到河上漂来一个竹排,竹排上坐了个琴师,琴师正在调教弟子,说的正是中道的问题。琴师说,琴弦调得太紧容易断,太松则弹不出音,他提醒弟子要松紧适度。释迦牟尼一下就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原来修行不能走极端,应该守住中道。

中是什么?其实,中就是心,守中也就是守住自己的心。佛家也讲究守心,认为最重要的地方是心轮,因为人的不坏明点就在心轮。儒家也重视守心,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在守心,就是让外界的一切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心。

中的涵义还有合二为一。比如智慧和慈悲合一为中,也就是智悲双运;止观双运、乐空双运、福慧双修也都为中。

中的涵义还有七情不发,也就是不让喜怒哀乐等情感发作。真正的智者总是七情不发,安住真心。七情如果发出来也不要紧,但是要有节制、不过分、恰到好处,让人觉得舒服,一点儿不会破坏和谐。要能做到这一点也很好,但它不叫“中”,叫“和”。发而有节,谓之“和”。“和气”就是这个意思;“和平”也是这个意思;“和蔼”“和睦”都是这个意思。“中”跟“和”放在一起,就是平衡和谐。大道是一定要平衡和谐的。所以,“守中”就是在寂静中感受世界,感受整个世界的同时,还要保持心中寂静、中和。

总之,“中”有多种涵义,“守中”也有多种涵义,都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所以,我们在修行中,就是应该尽量保持不要走极端,而默默地守中,也就是守住道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